韦潇湘 龙玲 陆文娴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5G数字化时代来临,传统的纸质阅读逐渐转向各种移动终端阅读器的阅读,推动媒体融合出版产品的数字化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发展。本文分析在数字化出版的模式下,广西医学期刊数字化出版现状及面临的机遇,提出广西医学期刊数字化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医学;期刊;数字化;现状;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6;R-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2022)20-0008-03
当今世界进入5G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是传播信息最好的方式。公众阅读方式从纸质书阅读逐渐转变为如今的数字化阅读
[1-2]。阅读方式的改变让公众更快、更直接地获取个体所感兴趣的信息。为适应公众阅读方式的改变,数字化出版势在必行,医学期刊作为科技期刊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快数字化出版是时代的需求
[3]。
一、国内外医学期刊数字化发展的现状及不足
(一)国内外医学期刊数字化发展的现状1996年,德国Springer出版公司正式进行数字化出版,推出全球第一个在线医学科学技术学术资源平台Springerlink。美国的John Wiley、Wiley-Blackwell集团和英国Nature出版集团均实现数字化出版,推出多媒体出版模块,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再现论文的研究背景和过程的出版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医学信息的利用传播
[4]。《柳叶刀》等医学期刊的数字化出版为及时介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起到了积极作用
[5]。
我国数字化出版虽然起步稍晚,但发展十分迅速
[6]。1996年,北京书生公司成为我国第一个数字化出版的技术商。1999年,清华同方筹建的“中国知网”诞生,被出版界视为中国数字出版业的起始;2000年,中文在线于清华园创立,并以“数字传承文明”为企业使命;同年,超星数字图书馆在互联网上正式开通;接着万方、维普等数据库陆续出现。国家在政策层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期刊数字化的发展。2015年3月3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7],文件规定了“网络出版等新兴出版主体资格和准入条件”,提出“加强信息网络传播权行政保护指导意见”,这一政策的提出使学术新媒体确立成为可能。“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些政策的规划实施为期刊数字出版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与万方数据出版商开展合作,经过多年共建,这些数据库的数字出版已形成品牌效应,具有海量的医学文献信息及引用情况,检索入口丰富,具有超链接功能,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了便捷强大的医学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在面临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国内部分医学期刊不再拘泥传统的先纸质出版、再行网络出版的模式,而是采用单篇网络首发的模式出版抗疫科研论文,显著缩短出版周期。大部分医学期刊网站及时开设新冠肺炎防控专栏。这些都对推动新冠肺炎疫情研究及广泛宣传抗疫科普知识起到积极作用,也加速了医学期刊的数字化出版进程。
(二)医学期刊数字化发展存在的不足虽然我国医学期刊数字化出版取得较大发展,但也存在不足,如编辑部管理相对滞后、技术创新时滞、网络利用率低等问题
[8]。大部分医学期刊已进行数字化建设自建官网,但多处于简单地将纸质内容数字化后搬到网络的阶段,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未能将数字化条件用于编辑流程、读者互动的环节上,服务模式较为单一。少数期刊在校对稿件时以电脑处理为主,纸质处理为辅。部分医学期刊网站并未对编辑流程做适合于网络传播特点的调整,在移动终端服务环节上投入不足,不利于读者随时随地地获取新信息。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国内医学期刊更重视“内容为王”,依赖传统出版模式,尚未真正形成“信息服务”的多媒体融合发展模式。同时,编辑人员素质、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新时代数字化发展,具有多元化功能网络建设、媒体运营经验的新型编辑人才缺乏
[9],整体投入资金不足,导致网络资源利用不够充分,与读者互动交流不足,期刊网站或公众号点击量阅读量偏低。
二、广西医学期刊数字化出版的现状与必要性
(一)广西医学期刊数字化出版的现状目前,广西医学期刊主要有14本,包括《广西医学》《广西医科大学学报》《中国癌症防治杂志》《结直肠肛门外科》《内科》《右江医学》《华夏医学》《中国临床新医学》《广西中医药》《微创医学》《应用预防医学》《蛇志》《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其中前4本为核心期刊。14本医学期刊均实现采编系统网络化,但部分医学期刊采编系统主要功能仅局限于投稿、审稿、退修及过刊浏览等功能。14本医学期刊均建立起自主版权的网站,但部分期刊网站网页的内容还比较单一,未能体现个性化特色,更新滞后,时效性不强,未对纸质版的内容进行深层次挖掘或加工,未能充分发挥数字化出版优势,只是简单地将纸质内容PDF版本放到网页上供公众阅览查询。近年《广西医学》等10家医学期刊尝试采用手术操作视频、动态图片、微录像、论坛等灵活的方式对期刊内容进行适度网络传播再加工,为读者提供信息化服务,这方便了读者对手术操作流程有更直观的认识,扩大了期刊影响力。2020年,《广西医学》《微创医学》《内科》等期刊结合实际需求,设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优化期刊采编发流程,开通抗疫论文绿色审稿渠道,网络优先出版抗疫临床经验及科技学术研究成果,并运营“广西医学科学信息研究所”“广西卫生科教管理学会”“卫健微讯”“卫健科普”等公众号,采取纸质期刊、线上网站、小视频、公众号、录制歌舞宣传短片等多渠道方式,向公众普及抗疫政策及预防保健知识。如《中国临床新医学》及时组织一批“防疫抗疫”主题精品稿件在线上优先出版,2020年8月在广西出版协会与广西书刊发行业协会防疫抗疫专项先进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广西防疫抗疫优秀出版物”和“广西防疫抗疫先进单位”。但由于广西医学期刊数字化还处于起步阶段,网络传播力度不够,与读者互动方面有待加强。
(二)广西医学期刊数字化的必要性随着人类步入信息化时代,读者获取学术资源的方式从传统的“期刊—论文”向“数据库—论文”变化,学术成果的呈现越来越依赖于可检索、可见,促使期刊加入各种大型数据库平台。医学期刊是医学研究前沿的学术体现,一些基础研究涉及的实验需要具有可重复性,如果只是单一的文字说明,信息的承载量有限。若加入短视频或音频的展示,将使内容更加具体化、可视化,读者可直观地看到实验细节与技巧,实验变得可重复、可验证,因此实现医学期刊数字化是众望所归。数字化环境下期刊杂志社可通过多种媒介形式对期刊论文的内容进行整合和开发,不仅可以降低传统发行所需要的成本,还可发现新的读者和作者,有利于增加期刊的销售额。随着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数字化媒体飞速发展,更多人愿意选择利用碎片时间阅读,期刊数字化内容形式可以满足人们在短时间内获取更有效信息的需求。
三、广西医学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发展策略科技进步为期刊数字化出版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积极培养多元化编辑人才,充分发挥广西特色资源及进一步完善采编平台,采用拓展传统纸媒、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移动手机客户端、网站等多种传播方式,可促进广西医学期刊与媒体融合的创新发展。
(一)培养数字化出版复合型人才数字化出版对编辑队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期刊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责任编辑不仅要有过硬的文字写作功底和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还需增强数字化出版意识。数字出版要求编辑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完成整个数字化出版过程。医学期刊编辑应当转变思维,由被动型编辑的角色转变为多元策划型数字出版人才。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建立配套的科研管理制度和资金配套制度,更好地激励编辑人员的积极性。建立规范化、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内部培训制度,对编辑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和分析及如何共享信息的培训,加深医学期刊编辑对信息中心、数据库的建设和网络运作管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数字化出版复合型人才
[8]。
(二)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资源广西是少数民族地区,壮医药、瑶医药等具有广西特色的民族医药正蓬勃发展,相关的学术研究也取得较大的进步,论文的发行量也日趋增加。如果在论文中配以药材的图片、有效成分提取的视频、相关的体内外实验视频或临床应用视频、专家学者音频等,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数据库平台或相关视频网站等新媒体进行推广,将增加文章的阅读量,利用民族习惯吸引公众的注意,提高公众号的关注度,从而推进数字化出版的进程。
(三)争取外部资金和人力支持数字化出版需要定期资金的投入,广西医学期刊需积极争取上级拨款及各类课题项目资金支持,有计划、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引进或培养信息技术管理及新媒体运营方面的人才。同时,拓宽资金渠道,学习外省期刊优秀经验,进一步增强自治区内外合作交流,建立与医学高等院校、社会团体及医院的合作机制,力争联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各省卫生健康部门相关专家学者,举办专题学术研讨会或科普讲座扩大期刊的影响,通过线下医学专业的学术交流会议吸引更多的线上关注,增强期刊资源整合能力。
(四)进一步完善采编平台系统广西各医学期刊的采编平台系统展示内容较为单一,未能充分体现出每个期刊网站的个性。应当积极探索“一种内容,多种载体,多元发布”的数字出版模式,在构建采编系统时可进行数字化功能的设计,如将学术不端系统与采编系统对接;通过媒介将审稿专家数据库与采编系统接轨,让其自动进行外审专家的遴选工作
[10];在提供文献浏览或下载的同时,补充与该论文相关的知识扩展内容或相关说明、图片、视频等信息,争取实现立体化传播。运营好期刊公众号,增加读者的兴趣,在使用微信公众号传播信息时充分考虑受众的感受
[11],风格应以清新明快为主,字体不宜太小,颜色不宜太繁杂,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同时针对公众关心的时事热点,采用媒体融合形式进行医学科学知识普及传播
[12-13],进而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另外,应通过岗前培训和法治教育,进一步提高医学期刊编辑部人员的版权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确保医学期刊网页数据在储存、共建共享中的信息安全,引入数据加密、数字水印等技术,加强涉密审查,保护信息安全。
四、结语期刊数字化出版关系到期刊的长期建设,网络在线阅读、移动客户端阅读器、开放存取、各种数据库、微信二维码及公众号等的期刊数字化产业逐步形成。推动数字化出版是医学期刊发展的必经之路。数字化出版给广西医学期刊的发展带来了新生机,将传统出版的刊物内容进一步通过数字化模式对其进行补充、扩展,使医学学术的成果以多元化形式展现出来。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各国提供了文化交流、人才交流、学术往来的机遇。构建一套基于互联网络的投稿、审稿、出版相互融合的现代化出版模式可以进一步推进东盟各国间的医学学术交流。广西作为“一带一路”圈定的自治区之一,在该战略引导下,充分发挥广西医学期刊的特色,推进数字化出版模式的进程,促进新媒体融合发展,更利于打造广西医学期刊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1]刘红.国际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趋势及思考[J].中国编辑,2017,(3):60-64.
[2]侯建春,邓媛.科技期刊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J].
科技传播,2017,7(20):35-36,69.
[3]马亚茜.数字出版时代提高医学期刊编辑出版水平的有效策略[J].
新闻传播,2021,(1):43-44.
[4]魏佩芳,包靖玲,沈锡宾,等.国外顶级医学期刊的数字化及新媒体平台发展现状———以《柳叶刀》系列期刊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31(2):166-172.
[5]李鹏,沈锡宾,刘红霞,等.我国医学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建设和集约化发展现状调研[J].编辑学报,2020,32(5):561-565.
[6]栾天琪,段竺辰.媒介变迁下的学术期刊数字出版进程[J].中国编辑,2021,(3):44-48.
[7]王昕,秦娟.医学期刊的数字出版[J].天津科技,2017,44(6):117-119.
[8]吴国云,卢焱.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编辑学报,2020,32(5):487-491.
[9]黄延红,侯修洲.科技期刊全流程数字出版平台的构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31(1):51-55.
[10]孙婧,管青山,段立晖,等.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出版现状与数字版权保护及建设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8):813-821.
[11]李儒银,张晓星.微信用户健康信息关注行为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20,41(12):26-31.
[12]张帆,杨柳春,岳凌生,等.推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践行智库期刊使命担当———以《中国科学院院刊》开办“智库战‘疫’”栏目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31(6):636-643.
[13]田杰,王雅娇,王佳.学术期刊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社会责任与思考———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31(3):241-247.
作者简介:韦潇湘(通讯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信息科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副主任技师,研究方向:医学信息。龙玲,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信息科学研究所,研究方向:医学信息。陆文娴,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信息科学研究所,研究方向:医学信息。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课题“广西医学期刊数字化服务模式研究”(项目编号:Z2016051);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课题“广西医学类科技期刊影响力量化评价”(项目编号:Z20190309);2021年广西科协“提质增效”项目:“八桂科技讲坛”学术交流项目2021年广西科技期刊创新发展学术论坛(项目编号:2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