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ING主营:论文代发、论文查重、专著出书,since 2008.
学术期刊 期刊论文 期刊常识 我要投稿

大健康产业发展困境及解决策略探析

【作    者】 隗建华
【出    处】 《财经界》2022年第31期
【标    签】 健康产业  产业经济  大健康  发展前景 
【来    源】 期刊论文来源互联网,如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提    示】 本站为《财经界》杂志社正规代理组稿员,诚信可靠;如果您也想把论文投稿《财经界》,请联系我们!

大健康产业发展困境及解决策略探析

河北工程大学管理工程与商学院   隗建华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大健康产业发展条件、制约因素与加快崛起研究(编号:HB20YJ060)。

摘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行各业也都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其中大健康产业的占比逐年增加,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符合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同时也与绿色发展不谋而合。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对于健康服务的需求大幅增长,多方面因素也使得我国大健康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通过对大建康产业的发展困境进行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大健康产业,发展困境,解决策略

随着“大健康时代”的到来,产业链布局逐渐加快,也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方向,大健康产业指的是提供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康复改善等一系列与生命有关的服务或产品的总和。从产业机制及发展模式来看,大健康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比较依赖于地方社会资源优势,多以政府引导型发展路径为主。只有全面剖析大健康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精准把控当前发展趋势,才能够逐步探索出大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大健康产业简述

(一)概念


大健康产业具体指的是通过一系列手段改善人体健康状况的新型产业,其主要涵盖了保健用品、医疗器械、医药产品、休闲健身、健康管理等多个类别。近年来,健康产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相继提出各项政策并逐步落实,各区域也都在积极布局,推动全面建设,通过构建完善的产业体系,逐步打造现代化企业,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与竞争力。只有深入分析与研究大健康产业的定位、支撑要素、产业布局、市场主体、融合创新等战略问题,才能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撑。

(二)大健康产业概述

早在本世纪初,大健康产业的概念便已经出现,且逐渐朝着整个社会各个行业快速渗透,随着珠三角地区大健康产业试验区的建设,我国大健康产业逐渐步入正轨。大健康产业包括了“医疗性健康服务”与“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个层面,并分别进行拓展,大健康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呈现以下特点。首先,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应的医疗产业、基础医药等方面需求日益完善。其次,保健产品和食品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相关配套的健康咨询、服务等领域不断扩大。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健康产业在规格、产业链等方面的创新性与完整性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对于我国大部分的城市来说,大健康产业的发展面临以下问题:各行各业对于大健康产业的理解依然比较有限,这样会造成大健康产业在部分区域发展与推广过程中,无法形成专业化与规模化的态势,发展规划不清晰,产业结构有待完善。大健康产业并未形成成熟的发展格局,在大健康理念以及人才聚集等方面也缺乏科学合理的引导与持续投入,这样会导致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受阻,其本身的优势也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二、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大健康产业发展过程中,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区域开发、产业更新。针对市场的实际变化情况,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引导下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发挥产业园区优势,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并陆续引进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逐渐提高自身竞争优势,通过产业推广,促进上下游企业配套日益完善,构建大健康产业体系。如苏州健康产业园针对市场需求变化,依托于自身区位优势,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引导下,投入大量资金,构建专业团队,并打造国际化健康产业园区。其重点发展领域涵盖了保健食品、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卫生用品等。同时园区也会帮助企业快速成长,为其提供多样化资源,如市场营销、功能检测,并联合各部门加大监管力度,逐步优化改善营商环境。园区也汇集了辉瑞、惠氏、卫材、麒麟等行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引导能力,并出台一系列政策优惠,推动健康产业集群的构建。医学机构也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医疗健康为发展核心方向,同时其主要功能载体包括了医疗服务、康复养生等区域,构建现代化健康产业。项目在前期建设环节更多的是通过政府支持,中期阶段主要以改善品质为主,推动市场化运营,同时以政策扶持,对医疗健康产业上下游资源进行全面整合,逐步构建更加完善的医疗健康产业链。以某省大健康产业为例,其具有实力强、规模大、活力足的特点,其本身存在一定的优势,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在2018年年底全省健康产业营收便突破了7000亿元。从利润方面来看,2016年以来,大健康产业利润增速保持较高增长,高于主营收业务收入增速,呈稳步增长趋势。目前,该省规划布局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重点区域产业聚集顺利推进,但整体区域布局落实力度不足,部分园区规划不合理。健康产业集聚度还不高、基础设施配套不足、产业链整合不系统等问题突出,这些都需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改善。

三、国外成熟大健康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目前,部分国家更多的是以推动地区产业培育、促进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并充分发挥政策的主导作用,全面推进健康产业集群化发展,该模式早已出现,且该模式也越来越成熟。如日本静冈医药便是由政府主导推动发展起来的,其主要战略规划也由日本政府联合制定,政府方面因地制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给予鼓励。除此之外,为了保障资金充足,日本政府也大力引导资源汇聚,并构建了生物试验、医疗健康等一体化健康基地,同时开展药品临床实验、药物研发等,逐步构建更加系统的医药产业链,并将医疗教育、田园修养等项目或者产业逐渐融入进医疗产业当中,进一步拓展产业覆盖范围。再如印度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是因为政策方面的支持,该世纪初,印度政府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利用土地等资源优势,逐步构建全球仿制药中心,辉瑞等大型企业在印度都有外包业务。产业发展过程当中,印度政府也借鉴了IT产业的发展,加大财政支持,高度重视专业人才的培育,构建研发与临床试验中心,带动医疗服务薄弱环节的进一步发展,推动该国生物技术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四、大健康产业发展困境

(一)整体规划统筹不足


目前,国外大健康产业集群早在发展前期便有了清晰的定位,如日本静冈健康产业前期主要是开发医药疗养产业,对整体产业布局统筹、推动重点产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实现差异化同步发展。而国内健康产业园规划建设数量比较多,存在同质化严重、空心化以及严重内耗等多种问题。如因生物制药存在规模大、增长速度较快等特征,所以地方政府在进行规划过程中都会将其作为重点领域,也造成了国内企业集中度比较低、资源比较分散、无法有效形成协同发展的格局。

(二)产业链不完整

国外健康产业目前具备“以点到链”的发展特征,如日本DHC医疗是以医药制造为起点,并逐步构建生物试验、健康医疗及保健等一系列的健康产业链。与此同时,印度药的仿制生产也带动了临床试验、医疗服务等共同发展,目前国内也有着很多的健康产业园,但很多企业过于追求规模和数量,忽视了企业之间的渗透性,从而造成产业链变短,产业之间的关联度问题也比较突出,无法形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

(三)资源聚集效益有待提高

产业集群可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稳定发展。如日本阿弗瑞萨医药通过引导培育企业,克服差异化问题,构建共享平台,促进企业内部更好的沟通与交流,这样也有利于促进产业之间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一体化医疗产业链。当前我国健康产业普遍存在同质化现象,并未形成社会网络,企业聚集的空间状态依然比较普遍,未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缺乏创新要素,聚集效益比较弱,无法实现流动与共享。

(四)品牌意识比较淡薄

健康产业品牌的构建非常关键,其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市场,从而实现行业的多元化发展。日本静冈医药公司便是通过构建产业集群品牌,主要业务内容包括了健康与功能性食品、医疗、药物研究等,从而打造出现代化集群产业品牌。同时,相继完善了实验室、工厂等相关基础设施,提供个性化服务,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通过定期举办文化活动、国际论坛等,也为促进品牌文化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前我国大部分健康产业更多的注重核心产业,外围服务业发展比较滞后,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企业规模也比较小,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结构,缺乏竞争优势。

五、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具体解决策略

(一)明确自身定位,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目前,我国资源配置主要是以政府与市场主导为主,政府的综合宏观调控与市场形势直接影响区域产业发展的潜力与走向。所以,在大健康产业培育与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把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布局时要充分发挥不同区域自身的资源优势,优先考虑资源集聚区域,并陆续实施具有战略性与前瞻性的大型项目,科学引导生产要素合理倾斜配置,全面推动区域之间的差异化发展。地方政府应当积极挖掘区域特色资源,并充分发挥政策优势,为区域发展创造机遇,明确发展方向,打造优质的大健康产业区域特色集群。

(二)逐步完善产业链,明确招商战略

大健康产业布局要从整体入手,除了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之外,还需要逐步完善产业链,这是非常关键的部分,深入特定健康产业领域引进项目,对复合发展定位企业加大招商引进力度,逐步确立产业优势,吸引核心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拓展产业链,从而更好弥补产业链缺失问题。还可以不断延伸各种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对于产业集群同质化问题,尤其是规模比较小的企业,应当鼓励其进行适当兼并,在整合的基础上培养出更多的优质企业,不断提升产业综合应变能力。

(三)强化聚集效应,促进要素流动

产业集群注重地理方面集中化带来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所以,在大健康发展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正确合理的产业定位,并构建合理的产业园准入制度,对企业的资质严格审核,构建全面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人才与技术交流。与此同时,还应当大力推动智慧园区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使相关产业之间深度连接,从而形成产业集群。将实体园和智慧园区有效连接,进一步推进信息、资源等相关要素的实时流动共享,逐步构建现代化产业链网络系统,通过低成本推动实体园区的升级转型,不断强化企业集聚效应。

(四)完善园区服务,树立园区品牌

要打造特色企业品牌,促使产业与服务品牌同步发展,构建一体化高品质园区,推动产城融合,逐步完善园区内各项服务,建立完善的服务机制,优化相关服务功能配套,打造多元化交通圈与生活圈。大力研发绿色技术,从而确保园区内低排放,提高整体舒适性,同时还要针对健康产业状况,大力培养规模效应较大、具有突出价值的知名品牌。

(五)保障人才支撑,突出主体活力

企业要积极创新技术,不断提升自身技术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同时还应当与科研机构、高校之间建立合作,创新研发部门,推动阶梯式发展,结合当前国情,构建现代化发展机制,通过参股、合资、规范上市等一系列形式,不断强化企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此外,还应当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并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制定人才机制,做好人才服务相关工作,切实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这样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六)切实满足多样化健康需求

首先,应当加强健康教育,逐步提升人民的健康意识,大健康产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自然离不开人民自身因素。逐步构建面向大众的网络架构,持续性推进健康教育活动,让广大群众也能够充分意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其中,不断提高自身健康消费意识。其次,还需要不断提升医疗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目前基层医疗机构逐渐成为健康管理的重要平台,因此,必须积极拓展基层医疗服务的整体范围,通过完善相应的服务,最大程度上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构建多元化、连续性的健康服务体系。

六、结束语

目前,我国大健康产业依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缺乏完善的市场评价机制,整体也比较混乱,特别是一些保健品行业存在诸多问题,不良风气蔓延,对整个社会也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大健康产业要想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积极转变以往传统固有的观念,改变行业风气和环境,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推动整个行业的升级与转型,逐步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为我国大健康产业的稳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星,龙茜,龙琛.大健康背景下我国健康管理产业发展策略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7,36(05):8-10.

[2]李秋秋.新时代贵州民族地区发展大健康产业的现实困境与对策[J].凯里学院学报,2019,37(04):56-59.

[3]罗海斌.大健康产业背景下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N].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5(03):47-51.

[4]张浩宇.大健康产业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9(09):33.

[5]田海玉,曹煜,陈文佼等.贵州省大健康产业竞争力发展SWOT分析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0,34(12):2-5.

[6]吴兆红,司增绰.大健康产业发展及对策研究:基于徐州市分析[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8,27(02):75-79.

[7]朱寿华,唐红珍,邓延秋等.“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26):3-4.

[8]李峰.“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思考[J].经济师,2018(12):51-52+55.

[9]张车伟.关于发展我国大健康产业的思考[N].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35(01):18-22.

[10]黄蓉,傅智能.大健康产业研究分析与对策探析——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J].当代经济,2020(06):4-8.

[11]马勤阁,魏荣锐.新时代下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模式探析[J].科技广场,2018(01):37-42.
 
本站承诺
期刊ING做为负责任的论文代发服务提供商,会一如既往地诚信经营,任何情况都如实相告,绝不会为了成交而故意隐瞒、歪曲事实,“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个涉及道德底线的原则问题,我们会永远坚持下去!!!

1、刊登您学术论文的期刊,一定是正刊,拒绝假刊、增刊、克隆刊、会议论文集,否则全额退款。

2、论文发表之后,一定能够在知网、万方、维普、龙源等数据库检索到您的论文,否则全额退款。(说明:您论文具体收录在哪些数据库,以所选期刊为准)

3、保证客户隐私,不倒卖客户信息,始终如一的服务态度,坚持售后到底。


相关论文
篇名 作者 年/期
最新论文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