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放
1 李晗
2 刘真
1 (1.哈尔滨师范
大学美术学院;2.哈尔滨剑桥学院)
作者简介:许放,生于1981年,男,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黑龙江省哲学
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连环画创作群体研究(1949-1994)”(项目编号:22YSB208)阶段性成果之一。
连环画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类传统大众文化,其价值取向伴随社会的持续发展而改变,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本土绘本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发展,全球多元语境给本土绘本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连环画、绘本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之一,折射出大众对文化有更高的需求度,需求之所以被产生,要站在大众审美视角去摸索文化的发展规律,进而为中国本土绘本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一些借鉴。简单分析连环画文化转型的基本与必要条件,解读连环画文化价值的变化对绘本兴起过程产生的促进作用,积极站在大众审美视角下分析绘本文化特征,并思考文化转型的内涵。
文艺持续碰撞、融合,处于逐渐演变的状态下。连环画显现出繁荣的发展局面,流传下很多优秀的作品,是传承中国民间性艺术的一个重要载体。但是时代变迁中,大众的阅读形式也出现了明显改变,绘本的引进快速掀起了绘本热潮,和传统连环画相比较其具备更强的叙事性功能,而其背后却隐匿着文化危机,即图像阅读经验打压了传统文字阅读经验。文学和图像、大众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关联性的分析成为当前学术领域不断深度研究的一个热点。连环画与绘本均是常见的大众文化消费品,是呈现以上关联性的重要载体,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到传统连环画、现代绘本两种艺术形式。本文以以上两种艺术之间的文化转型作为论点,围绕此展开分析。
一、连环画的基本特征
(一)连续情节线性叙事连环画自身将叙事作为表现目标,其发展规律呈现出个性化特征,创作过程中持续增加画面的审美度,使其具备艺术的光环,也有图像、文字叙事的部分,以上这一点可以明确连环画本体的综合性处于较高的水层次上。作者在创作连环画作品时习惯用文字、图像一并阐述事件发展脉络,文字脚本、绘画两者相辅相成、唇齿相依,这就要求创作连环画时要确保脚本主题内容的高清晰度,也要尽可能充分地体现出绘画艺术独具的创造性,虽不以通过简单的策略对所有脚本文化进行可视化处置,但一定要紧扣脚本核心内容进行合理发挥。连环画脚本的创作始终被业界认定是一个难点,可以将其理解成解构与重塑文学作品的形式,在文学脚本内逐一确定人物、故事、主题等要素。关于连环画叙事脚本内的环境写照,其是由故事主题、情节共同决定的,并且其也能为创作者提供人物社会背景、时间、服饰等诸多信息。
连环画依托于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去传达主题及打造主要人物外在形象,这也奠定了描画故事情节的重要意义,结合现实需求对部分时间、时空等客观要素做可视化处理。巧用文字的线性叙事功能可靠连接故事的发展场景,最大限度维持情节内容、结构形式、人物形象体现之间的连贯程度。如果不同画幅之间的叙事节律跌宕起伏,刻画出的主要任务形象前后有差别甚至是矛盾,那么将会带来故事完整度“走下坡路”的情况,严重时使读者产生阅读活动中产生“断崖”之感,无法形成连贯性的阅读思路、思维等。结合以上分析的内容,关于连环画创作这一命题,达到不同情节、不同画幅之间一环扣一环是基础,也要最大限度地维持故事内人物形象及性格发展的连续性。
(二)功能性连环画是以图像作为依托,结合文本等要素生成的一种适合群体广泛的艺术形态,在叙述一个故事发展进程方面其是极为生动、形象的。不管是图形还是图像,其始终是连环画内的重要构成元素,其是故事实现可视化的重要载体,在大众传媒并没有实现广泛化的时代中深得人们的喜爱。连环画的受众群体是极为广泛的,也是十分厚重的,和其他文化形式相比较更具普遍性、渗透性。
整体而言,连环画本体的功能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迎合了我党及各级政府宣传法律政策等的现实需求,以生动活泼的连环画作为枢纽,建立了党、政府和基层群众之间稳固的关系。
二是大范围地传播传统文化知识,促进国民的综合素质、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过程。
三是连环画带有一定娱乐属性,增加了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度。
二、文化转型的基础和条件
(一)文化的大众化和多元化大众传媒的发展始终和大众文化如影随形,信息社会中电子媒介在传媒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数字电子传播科技与媒介促进了信息及文化的转播过程。在全球范围内文化快速传播、普及,其对多民族文化的交融、沟通过程产生促进作用。在这样的情景下,传统文化模式随之发生变迁,社会大众的传统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二)“读图时代”下的“重图轻文”全新的视觉传播对大众的视觉观念产生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进而解除了过去传播媒介的固式阅读方式,“读图时代”接踵而来。站在形式层面上分析,“感官”的文化产品在大众群体中的欢迎度更高,本文这里提及的“感官”以“视觉”和“听觉”为主。和传统文字相比较,图像直观且易于理解,读图阅读浪潮的掀起使传统文字性阅读面对较大的考验,但其在增加受众阅读、解读图像能力方面发挥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儿童及成年人在阅读方面均呈现出“重图轻文”的倾向,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连环画的叙事性,这和传统以脚本作为连环画创作基础的原理背道而驰,不利于维持及提升作品的艺术性和阅读趣味性。
三、连环画文化价值的变化促进了绘本的兴起
(一)新语境下连环画文化价值表现连环画图像叙事作用决定着图像叙事价值高度,但是在当下的“读图时代”内,不管是“重图轻文”或者以文学脚本作为载体进行叙事,均无法充分地满足大众追求感性消费的审美需求。站在图像的艺术价值进行分析,精英艺术家们参与连环画作品创作时促进了艺术价值的提升过程。特别是在1977年后,越来越多的油画家、国画家参与连环画的创作实践中,表现手法更多样化,作品内涵更加丰富。在连环画创作活动中,艺术家们将主题思想融合其中,进而使作品具有了一些精英艺术特质,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创作者个性化的创作风格及艺术修养,显著增加了文化作品的艺术价值,在学术界获得高度赞赏,获得过多项政府最高级别奖。
(二)都市文化符号——几米“绘本”
1.片段式多维叙事和视觉感官张力长达数米的《向左走,向右走》描绘了都市爱情故事,其和普通幼儿绘本之间有很大差异,共计有132页,和连环画一样故事发展脉络清晰、完整,但以图形为主的叙事方式有别于连环画,明显缩短了阅读文字的耗时,这种叙事模式和快节奏的都市生活状态治安表现出较高的契合度。运用图像“镜头化”的叙事形式,在平视的位置定格了图像的视角,数幅图像的连贯性叙事取得了在画面空间内移动、穿梭的成效,更加生动地呈现出都市男女的爱情故事。各类型片段的聚集信息式叙事方式推进了故事演绎过程,增加了叙事的张力,符合现代群体的瞬间转换思维。
2.都市生活艺术化隐匿在繁华都市生活背后的是尘世的喧嚣、烦琐及庸俗,站在少儿的视角去创造几米的作品,能使其富有更多的童趣性,阅读欣赏时能重拾童真与童趣。作品文字叙事风格精简,但每一句均包涵了一定哲理与诗意,增加了整个作品意识气质的厚重性。而画面本体洋溢着都市气息和现代活力,巧妙地应用蒙太奇的手法,精准捕获到稍纵即逝的微妙感觉,以精美、微小、回味无穷的画面作为支撑,呈现出都市群众复杂的情感世界。作品把都市演绎富有诗情画意、浪漫逐一色彩浓厚的超脱现实的美好梦境。
四、绘本文化特征的分析
(一)绘本的多元化审美特征
1.互文性即数个文本在叙事上存在着互文关系。互文性充分表现出了复杂的文本关系,比如叙事方面上的多维度组合式关系,其在一定条件下互为作用。分析绘本创作的意图及受众的理解情况,绘本的图、文的表意功能有显著差异,创作者通过描绘图形及书写文字的方式,形成符合的视觉语言去阐述故事,图、文均具备独立叙事的能力,并以特有叙事符号作为载体将故事信息完整地传递给受众,这和以文字脚本叙事为主的连环画之间有本质性差异,受众自身也能从不同维度解读文本蕴意,不单纯是用图、文理解信息,也有两者互文后生成的第三种文本的解读效应。
理解绘本故事时,受众可以先整体阅览图文,随后再局部阅读图画的色彩、分区及空间之间的关联性,通过这种方式寻觅到更多的细节性内容,这样就能捕获到除了文字之外的更多样化的信息,以上这些零散分布的细节内容有助于拓宽受众的联想空间。但尽管如此不能片面地将绘本中的图像叙事理解成单一的非线性叙事形式,而文字叙事和线性叙事之间画等号,而事实上大部分绘本时在文字叙事与图像叙事两者之间探寻着平衡关系。图像与文字两者的叙事重心有差异,应加强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较好的融合互补关系,演变成一个复合式文本。比如,在《母鸡萝丝去散步》(图1)中,图像和文字均做到了独立叙事,文字仅叙述了母鸡散步这一事实;而深入解读画面,能探查到一只狐狸尾随母鸡。不同文本的交互作用使故事的中心内容出现了显著改变,母鸡的散步是一场存亡之间的决斗。
图1 《母鸡萝丝去散步》(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2.趣味性纯真始终被认为是顺利及持续开展艺术与审美活动的重要基础,其也是实现道德良知的心理保证,更是精神世界内弥足珍贵的一部分,故而对于现代成年人而言纯真就好比一片宝贵且圣洁的精神净土,是一项十分高尚的审美素养。低龄群体运用自己最纯真且透明化的思维方式于情感去逐渐感受这个陌生的世界,并且展开漫无边际的想象,能带给成人多样化的启示。正因如此,绘本发展到后期时,其市场已经成功拓展到成人阅读领域。
站在大众的感性化审美视角,延续早期绘本的基本特质去创作部分成人绘本作品,追求利用色彩和图像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彰显出画面的娱乐性,以多样化的方式设计出书籍装帧形式和版面,善于应用库张、虚幻等多种手法阐述故事,显著增加了阅读的乐趣。故而由站在趣味性方面分析,成人绘本和早期形成的绘本两者之间并没有形成确切的分界线,那么可以将趣味性看成是绘本具备的共同特性。
(二)西方文化交融下的中国原创本土绘画
1.多元文化下的“寻根溯源”意识结合受众年龄层的划分情况,但绘本长度达到数米时,就可以将其纳入至“成人绘本”的范畴,其之所以在国内经久不衰,主要得力于较好地满足了成人群体的阅读需求。结合近十几年来绘本的发展情况展开分析,部件发现低年龄的
教育需求是促进现代绘本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结合2000~2013年统计数据,2000~2006年阶段读物类型与总印数均显现出较明显的滞后性,在2007年伊始开始逐渐显现出上扬的态势,进入2008年时大幅度上扬。最早起出版的读物带有十分明显的应试教育和功利倾向色彩,过度地强调传播与灌输知识,不利于发展低龄群体的联想能力,阅读热情也日益下滑,这也就表明其不能较好地满足个体成长阶段在认知及求知层面上提出的主观需求。伴随绘本在我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日渐兴起,以及中国人文主义在意识层面的觉醒,及形成了关注低龄个体健康成长发展的强烈教育观念,引领了绘本的形式及内容均朝着多品种、多形式、多载体的方向发展进步。
有统计资料表明,近些年引进版作品居于绘本畅销排行榜的前几位,本土原创绘本作品简直是凤毛麟角,这无形中给本土绘本的发展施加了很大压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和继承也面对着巨大的挑战。
在文化行业日益繁荣,绘本文化日益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下,本土原创绘本要主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确立自身的立足点,本土作家要积极在民族文化内寻觅到精神源头,根植于本民族的沃土,淋漓尽致地发扬出传统文化具备的优良基因,精准把控中华文化的思想方式、理想追求及价值标杆,尽我所能创作出能彰显本民族风格、气派的原创绘本作品,使绘本成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
2.重新阐释传统艺术形式站在文化转型的视角分析,时代背景始终是文化持续发展、创新的基础。在多元化的时代下,传统的审美价值体系无法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改革创新传统艺术形式并不是简单地使传统文化符号化。“以心观物”是中国独有的观物形式,不刻意重构,也不是原封不动的模仿照抄自然事物,而是善于运用简洁的线条去充分地呈现出事物的气质及韵味。基于艺术创作者的领域,分析自然事物的内在结构特性,利用自身的联想力、创作潜力等勾画其主要特征,其呈现出其品质。比如熊亮创作《梅雨怪》时,利用水墨表现手法细致地勾画出梅雨怪的生活状态,熊亮在塑造人物时追求实现“以形写神”,关于环境的描写刻画,注重虚实之间的对比,构图时使用了大量的留白,使读者油然而生一种朦胧之美,浏览画面时似乎闻得雨滴的淅沥声。
(三)文化转型带来的思考群众是结合自身的审美趋向选择消费文化产品的,审美趋向体现出人们对某些文化产品的认同感、接纳度,他们在反复感知作品艺术风格的过程中生成一种亲切感,这种亲切感会使他们更加钟爱这类文化产品,故而接纳度势必处于较高的水平。表面上看我们消费文化产品是完全自由的行为,此时,如果大众触及一些精心制作而成的高品质绘本时,因为其和自身的审美趣味不一致,随之就生成的排斥感。一些消费者也会综合商品的性价比进行选择消费,低端的儿童读物生产成本明显低于艺术境界较高的绘本,商人正是抓住大众的这一消费心理,出售质量不高的文化产品诱导消费群体反复感知,而没有深究文化作品内包含的优秀文化底蕴。
企业化、市场化进程持续推进,文化产品出版行业转型发展时看中的是独立承包、经济效益等情况,转型中出现的失重情况却演变成一些大众传媒从现实中摆脱后的崇拜点,陷入至倾心追求市场低俗化的发展状态,长此以往一些大众传媒对大众的审美趋向起到了误导作用。书籍的前期策划至后期的市场营销,均需要有相关信息甚至是大量的专业化知识做支撑,要从多个方面了解各类型绘本受众群体的偏好及精神需求。儿童出版社在未来发展中要积极捕捉自然、社会科学领域形成的优秀研究成果,基于合理的方式将其转变成少儿群体热衷的读物。
当前,市场上很多畅销的少儿类读物,其能精准、生动活泼地呈现出当今时代中少儿群体丰富多彩的生活面貌,能积极开发能映射现代少儿生活状态的主题,逐渐将受众群体拓展至海外广袤的环境。
五、结束语中国文化环境是连环画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时代的变迁见证了连环画到绘本文化的转型发展进程。为了更好地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及追求大众艺术特性的变化过程,连环画发展期间积极向精英化方向进军。在我国特定的发展时期内,连环画创作出的艺术成果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其蕴意也是回味无穷的。在多元文化语境下,连环画以另一种文化价值取向形式存在于艺术产品市场,成为大众喜欢收藏的对象之一。
回归生命本源是人类的本能,也是秉性,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下大众及大众审美趋向也逐渐发生改变,故而自然而言地做出相应的艺术消费行为。客观上讲当前我国原创本土绘本正处在起步阶段,在经济驱动下,不利于绘本艺术的高质量发展,引进版的绘本会使本土绘本发展中承受巨大压力。应深度挖掘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增强对大众审美趣味变化过程的适应力,逐渐增加本土绘本的国际竞争力,开辟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