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ING主营:论文代发、论文查重、专著出书,since 2008.
学术期刊 期刊论文 期刊常识 我要投稿

浅议福建非遗一明溪微雕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作    者】 毛祚胜
【出    处】 《神州》2021年第24期
【标    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雕刻  文化传承  文化创新 
【来    源】 期刊论文来源互联网,如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提    示】 本站为《神州》杂志社正规代理组稿员,诚信可靠;如果您也想把论文投稿《神州》,请联系我们!

浅议福建非遗一明溪微雕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毛祚胜

福建明溪朝南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摘要:明溪微雕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微雕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术,也是我国传统雕刻艺术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还是传统工艺美术中最为微小的工艺品种,它是在米粒大小的竹片、象牙片,亦或是发丝上进行雕刻创作。微雕艺术以“微”为重要特征,以“精”为制作标准,选材巧妙、雕琢细致、表现手法令人叹为观止。其作品要在数十倍的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观看清楚,故而被称为“绝技”。而传统艺术需要薪火相传,才能使其发扬光大,传承就是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创新就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整合与再创造,传承与创新是每一个时代,每一位传承人面临的重要课题。作为明溪微雕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笔者身上更是肩负传承与创新之责。

关键词:明溪微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

一、微雕概述

中国雕刻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从雕刻材料上分类有:石雕、玉雕、瓷雕、木雕、竹雕、根雕、核雕、骨雕、贝雕、冰雕等,当然比较特殊的还有微雕。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工艺美术历史,早在5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微雕工艺,在黄河领域发现我们祖先留下的雕琢玉器,其中就有“人面兽纹”等图案出现在仅有指甲盖大小的玉璜、玉综上,这也是被公认最早的雕刻艺术。而微雕艺术真正被大众所熟知,应该是初中课本上的一篇文章——《核舟记》,其讲述了明代著名微雕匠人王叔远在一个“长不盈寸”的核桃上雕刻出了苏轼赤壁泛舟图,其中船舱窗户内的栏杆雕花,人物生动而丰富的动作表情,完美展现了“大苏泛赤壁”的场景,可谓是方寸之间呈现千里之势。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对微雕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微雕就是在细小的物件上施以书法、绘画、篆刻等技法的艺术门类,以刀代笔,可在米粒般大小的玉石、象牙、竹片甚至发丝等各种载体上进行创作,因材施艺,出奇制胜,尽显手工之美、创造之美、精微之美。

雕刻艺术的发展受社会审美取向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商代的雕刻艺术极富特色,当时的雕刻品种有玉雕、石雕、象牙雕、骨雕与木雕,采用浮雕、圆雕和刻线等雕刻手法。作品多以人物和鸟兽虫鱼为题材,生动形象。西汉时期,国力强盛,陶塑、玉雕、石雕、木雕等多种艺术形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汉代的微雕工艺主要体现在玉石雕刻上,这一时期玉器雕刻精益求精,雕刻技法主要有圆雕、透雕和阴刻。如扬州出土的汉代立体微雕动物,大小仅有1厘米的玉质猪、羊、鸡等动物造型,雕工细致入微。唐代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微雕技术也趋于成熟,当时的象牙拔镂技艺高超,拔镂是用针形刀具在象牙表面雕刻,其手法典雅精致,细致入微,这种雕刻方法开启了明清时期平面微刻的先河。宋代手工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行业分工更加精细,微雕工艺也被独立出来,据史册记载,宋高宗时期有一位叫詹成的竹雕艺人,微雕技艺高超在鸟笼周围的竹片上雕刻出山水、花鸟、人物等。明代微雕工艺成熟,可以说达到了中国微雕史上的一次高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核雕,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核雕高手,如王叔远、夏白眼等。王叔远擅长大场景类的雕刻,作品精美逼真;夏白眼擅长人物雕刻,能将半个米粒大的小孩刻画的栩栩如生,明代的天启皇帝朱由校也十分喜爱微雕,还经常自己动手雕刻。清代手工艺百花齐放,表现在微雕工艺方面更是精彩纷呈,尤其是核雕和象牙微雕。核雕工艺比明朝时更胜一筹,康熙年间的苏州金老所刻游赤壁比王叔远更胜一筹,不仅船舱门可以打开,里面还可有三个生动的人物形象。象牙平面微雕是清代雕刻工匠的一大创举,人们可以在米粒大的象牙上雕刻山水、人物以及数百文字,可谓是将微雕技艺发挥到了极致,开创了微雕艺术新天地。

二、微雕的艺术特色

纵观中国微雕历史,微雕艺术选材以“微”为特征。适合微雕的主要材料有玉、石、牙、核、竹、木、陶瓷、毛发等材质。以小见大是微雕的工艺特色,微雕工艺讲究轮廓清晰,表达准确,越是细微之处越是体现雕工的优劣。雕工分为雕与刻,所谓的“雕”包括圆雕与镂雕,圆雕属于立体雕刻,而镂雕是一种中空的雕刻技法;微雕中的“刻”有阴刻与阳刻之分,阳刻就是把表现的内容凸显出来,而阴刻便是把要变现的内容凹进去。从微雕的选材上看,力求自然天成,所选材料的质地不同,所运用的雕刻技巧便不尽相同,因此微雕还有软派和硬派之分,软派是在发丝、象牙等较软的材质上进行创作,硬派是在玉、石、玛瑙、瓷器等硬度在6度以上的材质上进行创作,相比而言硬派的雕刻难度要更大一些。微雕艺术对材料质地的要求极高,容不得半点的瑕疵与裂痕,因为细小的瑕疵都会对货品产生极大的影响。由于石材质地坚硬,容易崩裂,雕刻时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所以石雕一般采用浅刻或者线刻的技法;而竹、木、牙等材质适合用浮雕、圆雕、透雕等雕刻技法。而一件成功的微雕作品通常会使用多种雕刻技法,或书或画,或雕或刻,将自然之有形之物在刻刀之下展现的淋漓尽致。

中国微雕艺术形制精妙,所谓的“精”主要体现在雕刻工具之精、运刀之精,创作构思之精。相比传统的雕刻,微雕工艺极为精细,雕刻的工具必然也极为特殊,在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之下,微雕工具大多都是微雕大师亲手制作,一般是平刀、圆刀、三角刀和棱锥刀等,材质主要有白钢、钨钢、钻石等。雕刻技法和雕刻材质的不同,所需的工具也不同。例如:象牙微雕所用刀具以碳素钢口刀具最佳;圆雕或透雕一般采用平刀或者三角刀;浅刻时锥形刀是最佳的刀具。总而言之,刀具既不能太软又不能太硬,太软雕刻起来十分困难,太硬又容易崩。中国微雕艺术有“神雕意刻”之说,对微观雕刻技艺、书法功底和雕刻工具的运用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微雕创作时需要屏气凝神,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整个创作需要静心、细心、耐心和恒心,稍有差池便是功亏一篑。

微雕是集书法、绘画、雕刻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不拘一格,充分体现了我国工艺美术的灿烂与辉煌。总体来讲,微雕作品分为全微雕和局部微雕两种形式。全微雕是整个作品以微雕的形式来创作,王叔远的《大苏赤壁赋》就是全微雕作品。而现如今出土的良渚文化时期的雕刻有神人兽面图案的玉琮,属于局部微雕,整体上看其不是微雕作品,但是在50倍的显微镜下观看,错落有致的浮雕纹路清晰可见,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其工艺的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就艺术形式而言,可将微雕分为:微书、微画和微刻。微书就是以书法为题材的小可艺术,其表现形式有:行书、隶属、篆书和楷书。内容一般为诗词歌赋,名著篇章、经文等等;微画是以工笔画为主的微雕作品,多以人物、花鸟和山水为主题,以白描手法为主。微刻是以刀等工具在载体上(石头、骨牙、果核、宝玉、头发等)刻出微小的字体或线描出一具体画面。

三、明溪微雕的传承与创新

明溪微雕技艺从清朝中后期传承至今,已有将近200年的发展历史,共有七代传承人。明溪微雕的雕刻工艺较为复杂,每一件微雕作品都需要经过选材、切胚、画格、布局、微精加工、填色、打模、精雕、抛光、组合、上架等十八道工序,微雕的创作需要雕刻者有精湛的雕刻技艺,和足够的耐心、恒心、细心和精心,容不得半点马虎,稍有差池作品就会变成残次品,甚至刀具还会伤到雕刻者的手指。其中“精雕”即雕图刻字,是所有雕刻工艺中最关键的一道工序,所用的刀具都是雕刻者亲手打造的。世间万物,做大容易,做小却很难。众所周知微雕的雕刻面积极小,除了要求雕刻者有精湛的雕刻技艺之外,还要有深厚的书法和绘画功底,以及熟练运用各种雕刻工具的能力。使作品达到“方寸之间隐万物,于微深处阅乾坤”的境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需求也日益渐增,更加重视高雅艺术的追求与收藏。明溪微雕以其独特的雕刻技艺,别具一格的作品风格,集艺术、精品于一身,深得广大群众的追捧。为保护、传承和发展明溪微雕技艺,201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与帮扶之下,微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创办成立“福建明溪朝南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这一举措对明溪微雕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2019年,明溪微雕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评选为第六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明溪微雕的传承与保护增添一份保障。同时笔者作为明溪微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之一,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与微雕传统技艺有机结合起来,为明溪微雕的传承与发展尽绵薄之力。如今,怎样将微雕这项艺术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是每一位微雕从业者与传承人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明溪微雕技艺的传承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创新是传承与发展的不竭动力

任何的艺术创作都是反应时代特色的产物,微雕也不例外,用其生动的形象来反应对日常生活的感悟与理解,通过不同的比例实现不同的艺术效果。亦如乐山大佛用其大见奇,而米粒大的佛像则以精巧取胜。新观念与思维方式的注入对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提供了更多的思路,新的材料与雕刻技法的出现也让微雕创作有更多的可能性。远古时期的雕刻艺术仅仅是在甲骨上,后来发展到石雕、核雕、玉雕、象牙雕等等,现代的微雕又加入了许多新的材质,比如黄金、发丝、甚至是蛋壳。同时雕刻技法也在不断的创新,比如微雕大师毛新华就在传统的微雕技法上不断创新,发明了“蒙眼微雕”雕刻技艺,在眼睛被遮住的情况下,可以在长1厘米、宽0.3厘米的寿山石用短短一分钟的时间刻出“面朝大海,风行东南”的字样,每一笔细如发丝,需用60倍放大镜才能看清。微雕靠的是意念,是内心的意志力。笔者从小耳濡目染父亲对雕刻技艺的执着追求与大胆创新,在熟练掌握平面微雕技艺之后,开始潜心钻研三维立体微雕,尤其是对“小茶壶”的创新创作,并因此获得多项创新奖项。如笔者创作的《中国必胜》,将火炬、奥运五环、福娃等多项体育竞技元素雕刻于小茶壶的壶柄之上,获得了中国寿山石创新大赛金奖。创作就是不断的在生活中寻找元素,和积累素材,来寻求突破与创新,笔者的寿山石微雕作品《九连环》的灵感就是源于日常生活,其造型是在一块寿山石的两端雕刻出两只精美的小茶壶,两壶之间用九个连环相连接,在微雕的世界里,要做到整件作品能无缝衔接,难度非常之大,不是壶柄断裂就是连环断裂,一次次的失败,一遍遍的重新来过,在失败中不断的反思、总结,最终创作出了《九连环》。此外笔者还花了将近一年时间创作微雕作品《中国梦》,该微雕作品是用寿山石边角料雕刻的279个茶壶围绕在金黄色大灯笼的周围,279个灯笼代表这279万三明人民的爱国心,金黄色大灯笼寓意华夏大地,指甲盖大小的茶壶造型各异,大小不同,每一个壶体上都微书、微画、微刻。该作品在2017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2、充分发挥政府在微雕传承中的重大作用

任何一种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近年来明溪微雕技艺在各级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与发展。2013年,明溪县朝南北微雕传习所被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评为“福建省第三批特色文化示范基地”。2016年,福建省文化厅副厅长陈吉一行到明溪县朝南北微雕技艺传习所考察,现场观摩微雕技艺表演后对明溪微雕的高超技艺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励,随即挥笔写下“艺美术精”的赞誉,这些举措对明溪微雕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激励。

3、建立理论化的指导体系,挖掘与培养有天赋的微雕人才

明溪微雕艺术在长期发展中,探索出了许多创作技巧与宝贵经验,但至今都没有形成一个全面的、系统化的理论体系,这对于微雕艺术的传承是极为不利的。当下明溪微雕技艺传承人应当将这一传统工艺系统化、理论化,走进高校让微雕这一传统技艺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去挖掘和培养有天赋的微雕技术人才。传承与创新的基础是人才,近年来为培养更多的明溪微雕技术人才,笔者和父亲毛新华大师共同创办了明溪南山微雕传习所,前后共培养了微雕艺术爱好者6000多名,其中多名学员获得了初级、中级、高级职称;2人被评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3人被评为“三明市工艺美术大师”;3人荣获“华夏微雕名匠”称号。这些学员在明溪微雕技艺传承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明溪微雕从清朝中后期开始至今历经两百余年的发展,在一代代艺人的传承与创新中不断的发展,如今明溪微雕已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评选为第六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作为毛氏雕刻技艺的第七代代表性传承人,笔者一直秉承坚守、传承和创新微雕技艺的创作理念,致力于让中国寿山石微雕艺术更好的传承,不断的创新,长期的创作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与传统微雕技艺的有机结合,让当今的明溪微雕在工艺美术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

参考文献:

[1]张超.中国雕刻文化[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2]傅黎明.中国微雕艺术研究[J].装饰,2003.

[3]杨家安.美学概论[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
 
本站承诺
期刊ING做为负责任的论文代发服务提供商,会一如既往地诚信经营,任何情况都如实相告,绝不会为了成交而故意隐瞒、歪曲事实,“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个涉及道德底线的原则问题,我们会永远坚持下去!!!

1、刊登您学术论文的期刊,一定是正刊,拒绝假刊、增刊、克隆刊、会议论文集,否则全额退款。

2、论文发表之后,一定能够在知网、万方、维普、龙源等数据库检索到您的论文,否则全额退款。(说明:您论文具体收录在哪些数据库,以所选期刊为准)

3、保证客户隐私,不倒卖客户信息,始终如一的服务态度,坚持售后到底。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