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ING主营:论文代发、论文查重、专著出书,since 2008.
学术期刊 期刊论文 期刊常识 我要投稿

浅析索尔·贝娄《赫索格》中的赫索格的自我救赎

【作    者】 杨爽
【出    处】 《作家天地》2023年第21期
【标    签】 外国文学  艺术鉴赏 
【来    源】 期刊论文来源互联网,如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提    示】 本站为《作家天地》杂志社正规代理组稿员,诚信可靠;如果您也想把论文投稿《作家天地》,请联系我们!

浅析索尔·贝娄《赫索格》中的赫索格的自我救赎

杨 爽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500)

【摘 要】索尔·贝娄是当代著名作家,他被赞誉为“美国当代文学发言人”。索尔·贝娄从开始他的写作生涯时起,就奠定了一种索尔·贝娄式的创作模式,即主人公在遭遇人生困境时对自身命运的探求与思考。在《赫索格》中,主人公赫索格就是不断地在一次次失败的婚姻中寻找自己的道路,试图使自己不再迷茫。本文旨在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主人公赫索格在遭受一次次失败的婚姻后,其心理如何从迷茫走向清醒的过程,最终能够理智地、坦然地迎接新的生活,实现自我救赎。

【关键词】索尔·贝娄 赫索格 马斯洛 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救赎

一、前言

索尔·贝娄是美国当代公认的举世闻名的作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贝娄创作的一系列小说中,《赫索格》无可争议的是他创作技巧运用的最娴熟、最能体现他的创作特色的作品。该作品围绕着一位博学多识、为人高尚的大学教授——赫索格展开,他心思细腻、敏感善良,但是现实生活似乎处处跟他不对付,妻子玛德琳和挚友瓦伦丁的私情更是让他的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从此他的行为变得诡异起来,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给不同的人写信,但是又从未寄出其中的一封。有一天他忽然心血来潮,回到芝加哥去看望女儿,顺便枪杀掉他的前妻和瓦伦丁。但是当他目睹了瓦伦丁细心地、充满爱意地给他的女儿洗澡后,他又打消了报仇的念头。在那一瞬间,积郁已久的恨冰消瓦解,赫索格突破了困住自己的精神牢笼,从迷茫走向了清醒,选择坦然地面对崭新的生活。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需要”是指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的状态。需要一般具有对象性、阶段性、社会制约性和独特性特征。人类个体需要的产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生理状态、情境和认知水平。根据不同标准,需要可以划分为不同种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需要的代表性理论。词海解释说,“需要”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需要的表现,这种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满足和发展,具有社会历史的性质,它表现为一种愿望、一种意图、一种兴趣和一种行动的直接原因。因此,“需要”是人类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起点,是人类对其生存、享受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的依赖和需要[6]。人类的需求是分层次的。马斯洛启发了学术心理学中的一个新学派,试图在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方法之外建立一个平台,这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的需要分类直到今天仍然是教科书上的知识,也是管理培训或个人发展课程的基础课程。”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的五个阶段,后来进一步发展为七个阶段: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3]。其中,生理和安全需要是较低的需要,归属和爱需要、尊重需要是中间需要,认知、审美、自我实现需要是较高的需要。一般来说,如果较低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较高的需求就很难成立。中级和高级需求也称为增长需求。它们的特点是上下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被满足的需求越多,需求就越强烈。与此同时,“高级基本需要经过长期的满足后,可能既独立于它们的更强有力的先决条件,又独立于它们自身的满足”[5]。需要注意的是,“马斯洛的需要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在同一个人的不同发展阶段,占据主导性的需求总是在变化,并且不一定是按照每一层的顺序变化,也有可能实现跨越性变化。[7]”在《赫索格》中,赫索格在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以满足后,自然而然地寻求归属和爱的需要,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他遭受到了妻子和朋友的背叛。这一需要得不到满足,赫索格陷于茫然的困境之中无法自拔,但在与雷蒙娜的相处中,这一部分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并帮助他去追求更高一级的需要,最终实现了自我救赎。

三、自我认知失调:精神危机显现

弗洛伊德将人的精神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弗洛伊德所说的人的“本我”是在潜意识形态下的思想,代表着人最为原始的、属于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趋于享乐原则;“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起到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趋于现实原则;“超我”则是道德化的自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趋于求善原则。因此,只有这三者处于相互制约的状态下,人的精神状态才能是健康的,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人的精神状态的失调。

小说《赫索格》中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处于精神危机困境的患者。赫索格本是一位博才多学的大学教授,但是在人际交往方面是一位失语者。他周围的朋友甚至是家人都不理解他,不愿同他交流,渐渐地他与社会疏远了起来,赫索格的精神危机具有两种症状:漫无目的地写信和游行。“信分别写给他亡故的母亲,写给他活着的情妇,写给他第一任妻子,写给艾森豪威尔总统……还写了一封给上帝的信。[1]”从小说中,我们会清晰地认知到,赫索格写信是不分时间与场合、不合常理、罔顾收信对象的。正如小说开头所说:“他整天给天底下的每个人写信,已经入了迷……写给报章杂志,写给知名人士,写给亲戚朋友,最后居然给已经去世的人写起来,先是写给和自己有关的无名之辈,末了就写给那些了古的大名鼎鼎的人物。[1]”“他讲课时经常久久地呆着说不下去,有时甚至干脆停了下来……伸手从怀中掏出钢笔,使劲地在一些碎纸片上写起来……[1]”而且赫索格想要表达的内容几乎不会有收件者知晓,就等同于他的焦虑、困惑无法向他人排解。漫无目的地游行是赫索格另一种精神危机的表现,为了躲避雷蒙娜,“他选择去玛莎葡萄园拜访老朋友,却在到达不到一个小时后又逃离朋友的家,只留下一张便条便从后门偷偷离开[2]”。只因为他觉得突然拜访影响朋友的新婚生活。那为什么赫索格在一开始就没意识到这件事呢?答案显然是他的游走并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仅仅是顶着身体的躯壳,毫无生机地走来走去,仿佛能获得救赎。

赫索格存在这两种精神危机的原因在于他的“归属和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爱和归属的需要指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以及隶属于某一群体,并在群体中享有地位的需要。一个已经获得适当安全感的人,如果具有固定的住所和稳定的收入,他就会感觉到需要朋友、爱人、孩子,以及在所处群体中所处的恰当的位置,并希望得到社会与团队的认可、接受,愿意与同事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而当亲密关系结束,我们不再被对方接纳、包容,归属需要也无法获得满足时,就会形成强烈的精神创痛。赫索格的“归属和爱的需要”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两次婚姻的失败上。戴西是赫索格的第一任妻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她对赫索格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使得赫索格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但这种相敬如宾、平平无奇的婚姻生活显然不是一个男性所想要的,他渴望新鲜、激情。因此,他抛弃了戴西。他和第二任妻子马德琳在一起后,“归属与爱的需要”似乎得到了短暂的满足。赫索格在一开始就告诉了我们:“马德琳不但风姿迷人,而且容貌漂亮,才智超群。[1]”她的迷人之处使得赫索格不惜辞去教职工作,离开学术界,甚至动用父亲的遗产来讨她的欢心。众所周知,“在当时的社会,女性走出家庭进入公共领域依旧是对男性地位的一种威胁[4]”。可赫索格仍然尊重妻子。本以为儿女双全、无忧无虑却又不乏激情的乡村生活将会是赫索格最好的归宿,但是马德琳和他的挚友瓦伦丁的私通给赫索格一个沉痛的教训。昔日的付出不仅得不到回应,反而换来妻子的肆意妄为,就连见自己的女儿一面都难上加难。遭受婚姻创伤的赫索格曾寻求周围朋友的帮助,但他们似乎都站在了马德琳的一边。很显然,赫索格在所处的社会群体中得不到其他人的认可,他无法和其他人建立和谐良好的交际关系。妻子的漠不关心与周围朋友的假情假意使得赫索格自我认知出现失调,他反复地质问自己:“他的朋友——他过去的挚友,和他的妻子——他的前妻,曾对人散布谣言说,他的精神已经失常。这是真的吗?[1]”由于他的“归属和爱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赫索格久久陷于精神困境中无法自拔。

四、心灵的回归:实现自我救赎

第二次失败的婚姻给赫索格带来了沉痛的打击。马德琳嫁给赫索格是因为希望通过赫索格的学术地位来提高她的社会地位。对于马德琳来说,仅仅满足“生理需要”与“安全需要”显然是不够的。为了能够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她采取了一系列的举动。首先,她通过与瓦伦丁相爱以满足“归属和爱的需要”;然后,她通过与赫索格离婚从而继续追求提升学术水平以满足“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马德琳的自我超越是通过踩踏赫索格这个“垫脚石”、损坏了赫索格的需要而实现的,这对于赫索格来说及其不公平。不过幸运的是,贝娄并没有让这位在生活上饱经沧桑的知识分子堕落下去,他给赫索格灌输了乐观主义的思想,使得赫索格能够重拾信心,去迎接新的生活,从而实现自我救赎。

为了继续满足“归属和爱的需要”,赫索格与雷蒙娜相遇而且关系也越发紧密起来。赫索格与雷蒙娜是在夜校相识,毫无疑问,雷蒙娜能够满足赫索格实现更高层次得追求。在小说得第一章中,我们就能够获知雷蒙娜的大致形象:“赫索格还有个雷蒙娜。她是个可爱的女人……雷蒙娜是个女店主,在列克星敦街开了一家花店……大概有三十多了吧,她从来不肯告诉赫索格确切岁数——可她实在美得迷人,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点儿外国情调。在继承这家花店生意时,她刚获取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硕士学位。[1]”“雷蒙娜都实在是个非常要得的夫人。她受过教育,善于体谅人,在纽约也混得不错。又有钱。[1]”从两段这段描述可得,雷蒙娜是一位漂亮有学识且拥有稳定收入的女性。如果赫索格与雷蒙娜相处,他的低层次需要是一定会得到满足的。而且赫索格曾给雷蒙娜写信抒发对她的爱意,并表示他突然顿悟到,雷蒙娜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是那么得迷人,能够爱上雷蒙娜是一件巨幸福的事情。并亲切地称雷蒙娜为“第三位赫索格夫人”。与雷蒙娜的交往,赫索格身心愉悦,品尝到了被爱的甜美,他的“归属和爱的需要”逐渐被满足。而且,雷蒙娜是一位善良体贴,能够帮助赫索格排忧解难的知性女性。雷蒙娜曾对赫索格说:“你对于生活有很大的潜能……而且你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但是你必须设法摆脱掉怨恨。怨恨会把你给吞吃掉的。[1]”雷蒙娜非常尊重赫索格的想法,愿意当赫索格吐槽烦心事的倾听者,并且多次地疏导赫索格,劝他放下仇恨,去拥抱生活,实现自我救赎。

在“尊重需要”被满足后,赫索格也逐渐敞开心扉,同现实社会接轨。他不再把自己困在精神的牢笼中,开始与他人沟通并重构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赫索格对家庭的态度也有所改观,他更清楚地认识到作为父亲应该承担的责任,他主动联系联系孩子打听他们的近况,当得知自己的孩子被锁在车子里时,他毅然决然地拿起手枪去找瓦伦丁报仇。但是当他看见瓦伦丁给女儿洗澡的温馨场面时他的内心深受触动,他选择牺牲自己,宽容前妻和挚友犯下的错误,只为女儿能够平安幸福;其次,赫索格也认识到一切事物是具有两面性的,应该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从前的赫索格认为周围人不理解他,但是慢慢地他发现事实并不是如他想象得那么糟糕。当他想要旅行散心时,他的朋友会热情招待他;当他受伤时,他的哥哥会急忙地来看望并照顾他。这使得赫索格相信现实世界是积极的、乐观的、充满爱意的,在这样的世界中,赫索格也开始表达他的爱。

五、结语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不同发展层次代表了赫索格实现自我救赎的过程。较低需求的满足滋养了较高需求的产生,基本需求的实现为道德升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保了道德自觉。更高需求的满足为道德升华提供了不竭动力。《赫索格》中的主人公赫索格的婚姻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是在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他还是选择了第三次婚姻,而且这一次他比以往要更加得坦然,也更加得理智。在与现实世界和解之后,赫索格逐渐满足了不同层次的需要,他已经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实现了自我救赎,并鼓励每一个处于迷茫的状态中、正探索生命意义的人去寻找属于自己内心的平静,与赫索格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1]贝娄.赫索格[M].宋兆霖,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

[2]马曼华,戚涛.生命可承之重——认知视角下赫索格的焦虑解读[J].巢湖学院学报,2023(1).

[3]孙生文.关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描述问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

[4]田玉霞.精神的异化与心灵的回归——《赫索格》主人公精神生态探析[J].郑州师范教育,2020(2).

[5]亚布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6]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7]左甜,丁威.需要层次理论视角下女性知识分子婚姻选择——以学院派小说《赫索格》和《围城》为例[J].今古文创,2023(15).

作者简介:杨爽(1999-),女,汉族,黑龙江肇东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本站承诺
期刊ING做为负责任的论文代发服务提供商,会一如既往地诚信经营,任何情况都如实相告,绝不会为了成交而故意隐瞒、歪曲事实,“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个涉及道德底线的原则问题,我们会永远坚持下去!!!

1、刊登您学术论文的期刊,一定是正刊,拒绝假刊、增刊、克隆刊、会议论文集,否则全额退款。

2、论文发表之后,一定能够在知网、万方、维普、龙源等数据库检索到您的论文,否则全额退款。(说明:您论文具体收录在哪些数据库,以所选期刊为准)

3、保证客户隐私,不倒卖客户信息,始终如一的服务态度,坚持售后到底。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