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ING主营:论文代发、论文查重、专著出书,since 2008.
学术期刊 期刊论文 期刊常识 我要投稿

试论李白“飘逸若仙,潇洒豪迈”的侠客精神

【作    者】 赵婧
【出    处】 《作家天地》2023年第21期
【标    签】 李白  侠客精神  古代文学  诗歌 
【来    源】 期刊论文来源互联网,如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提    示】 本站为《作家天地》杂志社正规代理组稿员,诚信可靠;如果您也想把论文投稿《作家天地》,请联系我们!

试论李白“飘逸若仙,潇洒豪迈”的侠客精神

赵 婧

(内蒙古财经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摘 要】李白生活在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唐朝包容开放、崇尚自由同时也尊崇儒家思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李白的侠客思想应运而生。基于李白的人生轨迹、文学成就和个人性格研究,可发现随着唐朝政治由极盛走向衰落,李白历经坎坷波折,其侠客精神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展。李白既藐视权贵追求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又渴望建功立业一展宏图。追求平等和自由的思想、济世救民的儒家思想、非凡的才华与自信以及其豪迈洒脱的个性,都赋予在侠客精神的深刻内涵里,也随着李白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而更加浓墨重彩。因此,李白的重友情、讲义气、有傲骨的性格特点无不浸染着侠客这种文学风格,探讨这种文学风格,对于了解唐诗的特色和魅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李白 飘逸若仙 潇洒豪迈 侠客精神 个性风格 文学成就

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成就,卓伟一绝,响彻云霄。是辉煌灿烂的古代诗歌文化的集大成者,是无数诗人雅客呕心沥血之作,也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代表着我国诗歌史上的巅峰。唐诗浩如烟海,灿若星辰,犹如一顶光彩耀目的宝冠,而李白就是其中最光彩耀目的明珠。

或许侠客精神本就潇洒豪迈,但飘逸若仙是李白对侠客精神独一无二的阐释。想象大胆有趣,浪漫富有仙气。李白既是诗人也是剑客,二十四岁辞亲去国,也常追慕先贤,立志拯危济难、用世立功,更在诗中赞曰:“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一生从此仗剑天涯,仙风道骨,仙袂飘飘,恣意山水,这次第,怎一个仙字了得。这次第,怎一个侠情满怀。

余光中曾写诗赞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李白颇具浪漫主义侠客精神的色彩,对他的生活以及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探讨李白的侠客精神,追思诗仙的侠肝义胆,再现仙圣的掷地有声的铿锵豪放,重温谪仙的义薄云天的万丈光芒,了解什么是侠客,让我们探索追踪侠客的前尘往事。

一、历史追踪下“侠客”一词的丰厚底蕴与含义

侠客精神追根溯源到春秋时期,受过六艺教育的有识之士分作文武两途,“好文者为游士,尚武者为游侠”。游侠重信诺,轻生死,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有言:“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戹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唐代司马贞《史记索引》也说,“游侠,谓轻死重气,如荆轲、豫让之辈也”。这种知恩图报,急公好义的侠义精神深受文人雅士的追捧。

二、力透纸背的李白诗中的侠客精神

(一)天潢贵胄、剑胆雄心的生平

1.自由自在的蜀地少年剑客


《草堂集序》是李白族叔李阳冰受李白之托,为其作品撰写的序言,可以看作是有关李白身世最原始的史料。据《草堂集序》所载:“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珪组,世为显著。”后来家道中落,遭遇贬黜举家迁往条支,神龙年间逃回蜀中,李白便生长于此。

李白自幼便才思敏捷,少年时期,李白好剑术,喜任侠,曾只身前往大匡山隐居,或仗剑游侠,或求仙问道,纵情山水,潇洒恣意。与历代文人的消极避世不同,李白的求仙学道不是在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失意后,遁入空门式的自我安慰,而是自始至终的人生理想。他曾在《感兴》中自述:“十五游神仙,仙游未尝歇。”弱冠之年的李白曾在岷山隐居,热忱于求仙之事。

但同时李白又深受儒家出世思想的影响,身怀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渴望成为管仲、晏婴这样的济世能臣。这种矛盾的选择让李白在追求物我两忘逍遥自由的仙道思想中,增添了兼济天下从军报国的豪迈,造就了李白独一无二、力透纸背的侠客精神。

2.浪迹天涯的豪情诗人

时间如白驹过隙,二十四岁的李白离开故乡,结束了无拘无束的少年时光,背着剑,饮着酒,吟着诗,浪游四海,纵横江湖。在接下来漫长的三十年岁月中,李白将侠客精神深埋心底,并随着人生经历不断丰富。

出蜀后,李白漫游吴楚,偶然结识前往南方游历的孟浩然,两人性情相仿,结下深厚的友谊。他们结伴游玩江陵附近的山水名胜,同游半月才依依惜别。李白还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孟浩然践行。

开元十五年,李白饱览东南半壁江山的风光。李白循着司马相如的《子虚赋》逆江而上探访人间仙境云梦大泽。在孟浩然的引荐下,得到武后宰相许圉师的赏识,并与其孙女许宗璞结发为夫妻。在安陆的生活并不能浇灭那颗满载侠客精神的、热血沸腾的心。于是李白再一次踏上了征途,去追寻他的仙、他的侠。

李白离家北上长安,在此救下了得罪宰相李甫林的小兵郭子仪,后来二人成为刎颈之交。佩剑挟弓,伸张正义,不畏权贵,仗剑劫牢,救下郭子仪,是为侠气。一路游玩,多有朋友,也多有奇遇。

李白奉诏入京时已是不惑之年,然而李白的侠客精神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削减,反而历久弥新。天宝元年,李白遇见了命中贵客贺知章。贺知章品读李白的《蜀道难》后赞李白是谪仙下凡。由此可知李白诗风仙气纵横,为世人所仰。两人相谈甚欢,贺知章便邀请李白去酒肆共饮,也就是著名的“金龟换酒”。两人志趣相投引为忘年交。

时间不堪蹉跎,两年不过弹指间,这两年可谓是一事无成。想当初奉诏入京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情万丈已在朝廷的权力倾轧、官场的人心险恶中消磨殆尽,孤独与寂寥攀上情绪的顶峰。他在《月下独酌》中写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份极致的孤独由仙才旷达的李白写出来是那样的洒脱,既然心中苦闷无人诉说,那便与皎洁明月神交片刻;若世间无知己,那九天之上的明月就是对饮纵歌的密友!李白和明月约定:“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愁苦没能泯灭李白的侠客精神,反而侠客精神帮助李白排遣苦闷。失望的李白自我放逐,有了力士脱靴,有了贵妃研墨,有了“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事迹。天宝三年冬,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时年四十四岁。

李白在被赐金放还后立即在济南郡紫极宫授道,以此表明自己回归仙位,不再受世俗世界桎梏的决心:“严陵不从万乘船,归臣空山钓碧流。自是客星辞帝座,元非太白醉扬州。”(《酬崔侍御》)他宣称从此不再俯首为臣,而要与玉皇为友:“吾求仙弃俗,君晓损胜益。不向金阙游,思为玉皇客。”(《草创大还赠柳官迪》)这样,李白自主地将自己放逐到国家、社会秩序的边缘,他的文化人格也“似乎由此拥有了衡判,乃至蔑视人间权威的至高无上根据,同时又隐隐指向一个神圣境界”。既然如此,对世俗乃至皇权的批判嘲讽也就是必然的了:“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玉壶吟》)如果说在任侠人格的支配下,李白还要求与帝王以师友处的平等关系的话,那么在这里,对明主最后的依存和眷念都已荡然无存,帝尊的权威在仙境中渺小至极:“蝉翼九五,以求长生,下士大笑,如苍蝇声。”(《来日大难》)

待李白抵达洛阳时,已经是次年春天了,在这里,他遇见了人生挚友——杜甫。世有白首如新,倾盖如故,两颗炙热的心灵初遇便已相逢恨晚。他们的相遇如中国文学史上的平地惊雷。剑心侠骨的诗仙与披肝沥胆的诗圣相会、相知又复离别,就像两颗灿烂的流星在空中交会,虽转瞬即逝但迸发出的万丈光芒光彩耀目。

瑟瑟秋风吹起萧萧落木,显得汶上田野无限孤寂,索性有酒有剑,有诗有友。李白与杜甫虽性格不同,却共同怀有对人世坎坷的悲悯,他们彼此勉励,相互慰藉;他们了解彼此,互引为知己;他们敬重对方的品格,欣赏对方的性情,为对方的才华所倾倒。人生短短不过俯仰之间,在漫长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不过是一滴小小的水滴;然而他们崇高的精神与极致的才华却能碰撞出一个时代的抑扬顿挫、千古遗音。

天宝四年,李白决定离开东鲁南下吴越,继续追求心中的侠客,而杜甫也要西去长安。

启程前,李白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这篇旷世佳作。他在诗中写:“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他笔下的仙宫宏伟气派,他心中的仙人威风凛凛,令人目眩神摇。李白,也只有李白才有这样的豪迈、这样的浪漫。奏响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浩荡侠客遗歌。纵然离别感伤、再会无期,纵然山高路远,身若飞絮,在李白自信洒脱的侠客精神面前,来路坎坷前途渺茫也成了:“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仍然是李白,即使人到中年还是如浮萍飘蓬一般浪迹他乡,他依旧向往心中的侠客,李白仍旧喝他的酒,写他的诗,去追求他的仙与侠。

天宝十一年,李白被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在嵩山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将进酒》。端坐高堂揽镜自顾,时光倥偬,故人来了又去,青丝也变白发,一生相随的唯有心中坚定的侠客精神,尽管身体渐渐衰老腐朽,然而思想永远生机蓬勃。他仍然自信,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仙太白在凡尘世俗生活中放纵豪荡、纵情享乐的行为也受到了任张自由的侠客精神影响,可见侠客精神在李白诗歌中的体现是全方位的、淋漓尽致的。

3.日暮穷途的英雄

天宝十四载(755年)冬日,安禄山以诛杀奸相杨国忠为名,悍然发动安史之乱。次年夏,通关沦入敌手,玄宗仓皇而逃,遭遇马嵬坡兵变。虽然李白本已隐居在庐山五老峰下,然而永王的数次聘请让李白误将其视为知己。李白一生所追求的侠客精神让他竭力报答这来之不易的知遇之恩。作为侠士,李白愿意孤注一掷轻死报国,作为知己,李白信奉求知报恩士死知己。这种近乎浪漫的侠客思想让李白卷入这场风波浩劫,最终永王兵败,李白也锒铛入狱。在汾阳王郭子仪的极力担保之下,李白最终免除死罪,流放夜郎。

尽管从安史之乱以后,李白的人生境遇开始走下坡路,但他的侠客精神从不因为境遇的转变而黯然,这一直是他最耀眼的光芒。

上元二年,晚年的李白不幸再遇战火。安禄山的部属史思明之子史朝义率领叛军南下,为避战乱,李白便决定到安徽当涂投靠他的堂叔李阳冰。临终前李白将自己生中写的诗稿全部进行了一番整理,并委托李阳冰帮他刊行于后世。上元三年冬,李白终于羽化登仙,终年61岁。

他在最后一首诗《临终歌》中写道: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诗不只是诗,也是一届游侠、一代文豪的一生。东隅已逝,英雄垂暮,谪仙还是回到了天上。“安得五彩虹,架天作长桥。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天上多了个诗仙,人间再无李白,但李白的侠客精神流转于诗文中,在漫长的岁月里成为代又一代儒生、侠士的养料,明灯不息,心火长存。

(二)仙殿圣堂、卓伟一绝的文学成就

1.思想内容


《韩非子·五蠹》中有云:“侠以武犯禁。”可见侠就其实质而论和封建专制思想是不相容的,最终会成为破坏和扰乱封建秩序的不安定因素。然而也正由于此,李白反叛传统和冲决封建礼法桎梏的自由精神才通过其任侠人格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李白虽然热切地拥抱大唐盛世,却又对只会寻章摘句的腐儒充满了蔑视。李白对腐儒的鄙弃,与他对侠客的礼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不仅体现了李白的个性,而且显示了他的人生价值取向。李白的家国情怀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儒家“三不朽”,也超越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官僚体系。李白对于入仕的态度,已经上升为实现个人自我价值的突破,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具备强烈的反传统倾向。对李白而言,高官厚禄固然重要,可没有这些,自己依然能够凭借一己之力为国家作出贡献,他的胸中自有丘壑,富有四海,心怀天下。

2.艺术成就

李白追求个性解放,喜爱求仙问道;同时,我们也能在他的许多作品中看出他对祖国大好河山和人民和百姓的眷恋。李白继承了自屈原以来的浪漫主义精神,并结合他独特的侠客精神将这种积极的浪漫主义推向新的高峰。李白诗歌中所体现的浪漫主义与侠客精神已经融为一体,并且互为表里密不可分,如绿草根茎般深深地扎根在他的文学作品之中,经过时间的沉淀、浸染,已然蔚然成林,一跃成为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标志与象征。

根据清代黄锡珪的《李太白年谱》记载,李白青少年时期曾隐居在戴天山。一次李白探访山中的一位隐士却没能如愿见到,便写下了这首景美意浓的五言律诗——《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早年在戴天山读书时所作的五律。由此可见,李白未及弱冠之年便已将侠客的种子种在心中,求仙访道。诗中虽未提“仙”一字,但描写的是宛如仙境般的居所,是修仙之人闲云野鹤般的隐居生活。

诗歌首联、颔联、颈联重点着墨处写“访”,重在写景,描绘了一幅景色优美的画面。而诗歌尾联笔墨以“不遇”为主,重在抒情,表达诗人细腻婉转的情感。首联描绘出如世外桃源般的美景。未见其景先闻其声,引人入胜。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桃花带露,美丽眩目。心虽向道,但身在人间,耳中所听,目光所至皆是红尘烟火。跟随着诗人的脚步缘溪而行穿林进山。入山后的景色渐渐退去人间烟火,愈发秀丽清幽。而首联的“带露浓”也与颔联中的“溪午”相照应。正午时分是道院打钟的时候,而一路却十分静谧,甚至能看见喜静的小鹿出没,暗示隐士已经外出,不在此地。

穿过山林来到隐居观前。青山雾霭,野竹苍翠,碧峰飞湍,动静相宜,由此可见隐居环境环境淡泊高洁,也层面反映出少年李白所追求的侠客。尾联通过询问点明“不遇”的事实,倚松的动作也写出了不遇的惆怅。用笔略带迂回,感情亦随势流转,久久不绝。

李白的侠客精神除了表层的求仙访道仗剑任侠外,也有更深层的内核,即仙人的悲悯和侠者的忧民。而不管是表层还是内核,李白通通以极尽浪漫之笔墨,创作之能事将它们畅达于笔端。奔放激情是他心中之剑,所向披靡。

他常常以洒脱的无限热情奔涌出搏击风云旷达云天、一展才华的政治怀想,以及达则兼济苍生、安定社稷江山的宏远理想蓝图。这种充满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态度,指点江山,对社会和达官显贵予以猛烈的抨击与鞭挞,尽管李白不似诗圣杜甫那样与人民有着广泛的接触和了解,但是他对劳动人民也是寄予深深的同情。

于是他在《丁督护歌》里,犹如现实的一扇窗,道出了纤夫之苦,让后人感伤千古。“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纤夫艰苦劳作,没有喘息时间连耕牛都不如。炎炎夏日连口清澈的水都喝不成,只能喝这浊如泥浆的河水。在《秋浦歌》其十四和其十六中写了渔民、冶工的艰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在明月之夜,炉火照彻天地,红星四溅,柴烟散乱熏人口鼻,汗水蒸腾沾湿衣襟。炼铜工人们的歌声回荡在寒峭的山谷之中。尤其在经历安史之乱后,亲眼目睹百姓苦难的李白对侠客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在《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发出了“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的慨叹;在《奔亡道中》表达了自己“申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的悲恸;在《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中写道“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表达自己爱国忧民的悲愤心情。

李白创作的诗歌善于抒发积极昂扬的情怀与万千豪迈的气魄,极具主观色彩,却很少笔墨对客观事物细化入微的描述。李白把自己洒脱飘逸、恣意豁达、以及他如滔滔江河般奔涌的热烈情感,以极致的浪漫和瑰丽的想象凝结成墨达于笔端,形成它鲜明的抒情特点。作为一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匠心独运的想象总有旁人意想不到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多姿、呈现万端。他的情感常似火山喷涌,一旦兴发,便如狂飙不息、江河不绝。

他用饱含深情的笔墨,浸染出对壮美河山的歌咏、爱国的切切深情。流溢于诗人的笔端,凝结成字字珠玑的诗篇。雄峻高耸的群山、峥嵘奇险的蜀道、奔流不息的黄河、飞流直下的瀑布,构成了一幅幅异乎寻常、壮美动人的图画。

李白的诗驰骋纵放,自如潇洒,想象奇绝,如落天外;上天入地,亦真亦幻,融合参杂。新奇大胆的夸张,明媚的语体色彩。李白博古通今,他的诗中有神话故事也有轶闻传说。诗如清水芙蓉,浑然天成的诗风、这些共同构成他飘逸洒脱、豪迈雄奇的艺术风格。杜甫为李白的才华所折服,在《寄十二白二十韵》给予李白的诗高度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以慷慨豪迈的气魄和热情洋溢的激情吟唱出自己高远宏大的理想,无论是封建礼教束缚,还是朝堂权贵倾轧他都不屑一顾。他自始至终都不遗余力的追求着他的侠客精神,追求人格的独立,追求精神的自由。他凭借清新自然的语言、大胆夸张的想象、壮浪纵恣的风格成为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峰。

(三)侠客瑰伟、奇绝多姿的个性

李白的无数诗歌都向我们展开了他侠客瑰伟奇绝多姿的个性,其中一个突出的方面就是重视友情。李白一生广交好友,对朋友感情真挚,信奉士死知己,也为好友写了多篇诗歌。

如《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从这首诗也能窥见一二李白的侠客精神。他敬重孟浩然潇洒不事君王,一生如闲云野鹤般自由自在。这与李白的侠客的追求不可谓不相符。

又如贺知章逝世后李白还写下《对酒忆贺监》缅怀贺知章。“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体现李白对亡故好友的敬佩赞叹,感伤怀念。

天宝十二年,王昌龄获罪贬谪,远在扬州的李白写下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对好友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

除此之外,李白有很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追求。但因从青少年开始就深受道学的影响,李白深受纵横家以及侠士风气的濡染,自称“怀好剑术,遍干诸侯”,这些因素对他的人品,个性以及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白诗中,比比可见追求平等和自由的思想、济世救民的儒家思想、非凡的才华与自信以及其豪迈洒脱的个性,这些都是其侠客精神的体现。

李白一直怀揣着他独一无二的侠客精神,游历名山大川,丈量着每一寸土地,真正地做到了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与仙人的完美体现。在他的侠客王国里,这位充满壮志豪情的、伟大的漂泊者,用他的双脚和诗笔丰润了大唐的山山水水,赤壁风云,浩荡江河,洞庭烟波,蜀道猿啼,一一收入囊中,写在诗里。在或铿锵或清绝的诗行中,诗人飞扬灵动,他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一如那浩荡原野上的奔驰的骏马。盛唐的诗风弥漫着诗仙的浪漫入骨、痴若癫狂;侠客的精神氤氲着历史的云烟,爱恨情仇的交织,梦与醒的挽留;寂寞与痛苦的追逐,全都达于极端,绵延着直至今天!每一缕光阴,每一寸热土,地老天荒中震撼着他的豪义侠气!

三、结语

太白天仙观奇书,学剑术,以侠立身,侠客精神烙在心底,流淌于血脉之中,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而李白侠客精神的内涵也随着他颠沛流离的经历而不断拓展内涵,如同陈年酒酿愈加醇厚。从少年时单纯地任侠,快意恩仇,到感怀民生抨击黑暗。至此侠客早已不仅仅是个人的求仙和任侠。

这是浓墨重彩的一生,有仗剑天涯的潇洒,亦有心系家国的厚重,是满载诗与剑,诗与酒,仙与侠的宏大文学画卷,我们站在历史的风云之巅,乘着荡荡仙风,俯瞰李白的诗歌造诣,气势恢宏,胸襟豪阔。穿越时空的对话,流溢于笔端,本文的观点,本文所呈现的李白的侠客精神仅仅作为欲窥全豹却略见一斑。本文旨在抛砖引玉,请众专家不吝赐教,指正海涵。

参考文献:

[1]李丹丹.论李白的悲剧人生及诗的明月意象思维特点[J].贺州学院学报,2009(3).

[2]康震.李白侠客文化人格的美学精神[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3]尤西林.有别于“国家”的“天下”——儒学社会哲学的一个理念[J].学术月刊,1994(6).

[4]苑宇轩.李白任侠精神之内核[J].文化学刊,2019(2).

作者简介:赵婧(2002-),女,蒙古族,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人,内蒙古财经大学本科在读学生(大四)。
 
本站承诺
期刊ING做为负责任的论文代发服务提供商,会一如既往地诚信经营,任何情况都如实相告,绝不会为了成交而故意隐瞒、歪曲事实,“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个涉及道德底线的原则问题,我们会永远坚持下去!!!

1、刊登您学术论文的期刊,一定是正刊,拒绝假刊、增刊、克隆刊、会议论文集,否则全额退款。

2、论文发表之后,一定能够在知网、万方、维普、龙源等数据库检索到您的论文,否则全额退款。(说明:您论文具体收录在哪些数据库,以所选期刊为准)

3、保证客户隐私,不倒卖客户信息,始终如一的服务态度,坚持售后到底。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