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以
(中国建筑材料
工业地质勘查中心辽宁总队,沈阳 110004)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生态环保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土壤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污染土壤的调查与评估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调查点位布设直接影响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在场地调查过程中,选择合理的点位布设方法尤为重要。对某化工企业地块疑似污染区域进行识别,筛选布点区域,探究布点方法,制定布点方案,可为土壤污染调查人员准确、合理布设土壤监测点位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污染;污染区域识别;调查;布点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00(2024)05-0156-03
收稿日期:2024-03-28
作者简介:王科以(1986—),男,辽宁盖州人。研究方向:边坡稳定性分析、生态修复和水土环境污染。
某化工企业地块面积为10000.00 m
2,重点区域面积为2148.23 m
2。其中,生产区面积为1461.18 m
2,储存区面积为646.53 m
2,固废存储区面积为40.52 m
2,无废水治理区。研究区地貌单元为山间河谷,地下水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从上至下,地层岩性依次为杂填土、粉质黏土和角砾。杂填土呈杂色,稍湿,松散,成分为碎石、黏性土等,粗颗粒占比约为20%。该层最大厚度为2.50m,最小厚度为1.10 m,平均厚度为1.88 m。层顶高程为100.00 m,分布于全场区。粉质黏土呈黄色,潮湿,可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主要成分为粉粒及黏粒。角砾与砂含量约为20%,刀切面粗糙。该层最大厚度为2.80m,最小厚度为0.90m,平均厚度为1.84m。层顶高程为97.70~98.90 m,平均高程为98.24 m。角砾呈黄褐色,饱和,稍密,含量超过50%,粒径为2~20 mm,碎石含量为30%。它的成分多为石灰岩、砂岩等,呈亚圆形次棱角状。分选差,级配不好,由砂及黏性土充填。该层最大揭露深度为4.60 m,层顶高程为95.40~97.60 m,平均高程为96.58 m,分布于全场区,钻探末穿透该层。
勘察期间见地下水,地下水类型属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杂填土层,来源为大气降水补给,通过地下径流排泄于低处。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在1.6~2.0 m,稳定水位标高在98.0~98.4 m。渗透系数经验值为8 cm/d。经水质分析及土的易溶盐分析,判定地下水、土对混凝土有微腐蚀性,对混凝土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情况下,地下水对混凝土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地下水、土的pH均为6.9。地下水由西北流向东南。项目施工期为丰水期,地下水水位按1.6 m考虑。
1 生产工艺流程该化工企业主要产品为苯甲酸钠,生产工艺为苯甲酸与氢氧化钠经过中和、过滤、干燥和粉碎后制成产品。主要污染物有3类,分别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一是废气。燃煤锅炉烟气主要污染物为烟尘、SO
2和氮氧化物(NOx)。另外,粉碎工序产生大量粉尘,干燥工序产生少量工艺废气。二是废水。生产过程无生产废水排放。三是固废。主要固废为过滤工序产生的活性炭废渣、粉碎工序的落地料屑以及锅炉灰渣。
2 污染区域识别疑似污染区域识别参考《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疑似污染地块布点技术规定(试行)》,重点关注污染物排放点及污染防治设施区域
[1-3],包括生产废水排放点、废液收集和处理系统、废水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堆放区域等。调查结果显示,本地块有3个重点区域(7个区块),分别是生产区、储存区和固废存储区,确定生产区、储存区和固废存储区为疑似污染区域。生产区、储存区和固废存储区均在厂房内。生产区有两处,一处位于厂区东北部,另一处位于厂区中部偏南;储存区位于厂区中部;固废存储区位于厂区西南部。其他区域有办公楼、蓄水池,不列为疑似污染区域。
2.1 生产区一车间加工工艺为苯甲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过滤。过滤工序产生的活性炭废渣送危废库暂存,定期送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集中处理。锅炉灰渣用于铺路。车间及厂区地面已硬化,无生产废水排放,固废送往固废和危废储存间,但存在少量物料散落、烟粉尘无组织排放以及输送管道泄漏危险,对土壤和地下水会产生影响。一车间列入疑似污染区域,编号为A。
二车间加工工艺为苯甲酸钠半成品的干燥、粉碎以及称重包装。干燥工序产生的废气污染物为非甲烷总烃,产生量为微量,对环境不构成危害。粉碎工艺产生的粉尘均为原材料,回收后返回生产工序。粉碎工序的落地料屑收集后返回生产工序继续使用。车间及厂区地面已硬化,无生产废水和固废排放,但落地物料可能对土壤和地下水产生影响。二车间列入疑似污染区域,编号为B。
锅炉房为生产提供蒸汽,燃料为煤。污染物主要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汞、砷和苯并[a]芘,对土壤和地下水可能有影响。锅炉房列入疑似污染区域,编号为C。
2.2 储存区原料库主要储存苯甲酸,库区地面已硬化并进行防渗处理。原材料采用编织袋内衬防渗塑料袋包装,但考虑长时间有物料落地可能,且苯甲酸易溶于水,可能会对土壤和地下水产生影响。原料库列入疑似污染区域,编号为D。
成品库主要储存成品苯甲酸钠,库区地面已硬化。原材料采用编织袋内衬防渗塑料袋包装,但苯甲酸钠有落地物料,可能会对土壤和地下水产生影响。成品库列入疑似污染区域,编号为E。
氢氧化钠储罐区主要储存浓度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储罐区已进行三防处理,但罐体已有裂缝。氢氧化钠腐蚀性极强,如发生跑冒滴漏和突发事故,则会对土壤和地下水产生影响。氢氧化钠储罐区列入疑似污染区域,编号为F。
2.3 固废存储区固废暂存间面积为40.52m2,用于储存废活性炭。危废间内部设有防渗、防雨、防泄漏设施,年存储危险废物2.0 t,可能对区域土壤和地下水产生污染。固废暂存间列入疑似污染区域,编号为G。
3 调查布点方案
3.1 布点数量地块分为3个布点区域。一车间区域布设1个土壤点位和1个土水复合点位。氢氧化钠储罐区布设1个水土复合点位。氢氧化钠储罐区附近有管线,不利于布点,罐区面积小,下游布设1个点位,可以反映该区域污染状况。固废存储区布设1个土水复合点位。危废间与车间紧邻,无法在下游找到合适点位,为此在能够布点的最近位置布点。共计1个土壤点位和3个土水复合点位。
3.2 布点位置布点位置分为一车间、氢氧化钠储罐区和固废存储区。一车间布设2个点位。一车间主要工艺为苯甲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过滤。过滤工序产生活性炭废渣。原料输送管线及釜罐设置较多,存在少量物料散落、烟粉尘无组织排放以及输送管道泄漏风险,使用的物料苯甲酸和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可能对地面造成污染,进而影响土壤和地下水。生产车间下游有利于捕获车间和苯甲酸库的污染风险。特征污染物分别为苯甲酸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储罐区布设1个点位,罐体已有裂缝,处于下游,有利于捕获氢氧化钠储罐泄漏的污染风险。特征污染物为氢氧化钠。固废存储区布设1个点位。为了捕捉危废间对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应将点位布设在下游。特征污染物为苯甲酸和氢氧化钠。
3.3 钻孔深度
3.3.1 土壤采样孔深度该地块表层为杂填土,包气带土层性质为黏土,饱和带土层性质为粉砂土,地下水埋深为1.6 m。依据相关技术要求和地块特征,原则上应采集饱和带土壤样品
[4-6],土壤采样孔深度为2.6 m。
3.3.2 地下水采样井深度研究区地下水埋深为1.6 m,考虑低于地下水水位3 m的原则,地下水采样井深度设计为4.6 m,土水复合点位深度与地下水点位一致。
3.4 采样深度
3.4.1 土壤点位采样深度本地块地下水埋深为1.6 m,埋深低于3 m,依据相关技术规范,土壤检测采集2个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一是表层土壤样品,距地表0.0~0.5 m处采集1个样品。二是含水层样品。地块存在轻质非水相液体(Light Non-Aqueous Phase Liquid,LNAPL)类污染物,易富集在地下水初见水位附近,因此应重点对初见水位附近的土壤样品进行气味、颜色或光离子气体检测仪(Photo Ionization Detector,PID)筛选,选择污染情况明显(气味、颜色异常或PID读数较大)的位置取样
[7-9]。土壤采样深度应综合考虑可能的相关因素合理确定,但最终应结合现场对土壤岩芯的污染识别确定
[10-11]。
3.4.2 土水复合点位采样深度设地下水监测井的土水复合点位采集3个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一是在距地表0.0~0.5 m处采集1个表层土壤样品;二是在水位附近采集1个土壤样品;三是在含水层采集1个土壤样品,具体取样部位应参考非水相液体(Nonaqueous Phase Liquids,NAPLs)种类划定。地下水监测井筛管长度为3.0 m。
4 结论经污染区域识别,研究区圈定3个重点区域(7个区块),即生产区、储存区和固废存储区,确定生产区、储存区和固废存储区为疑似污染区域。地块分为3个布点区域。一车间区域布设1个土壤点位和1个土水复合点位,氢氧化钠储罐区布设1个土水复合点位,固废存储区布设1个土水复合点位,共计1个土壤点位和3个土水复合点位。
参考文献1 方军毅,陈博宁.污染场地土壤环境初步调查布点及采样方案探讨[J].
科技与创新,2021(22):5-7.
2 陈 晓.某大型工业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布点方法探讨[J].
节能,2021(4):62-64.
3 张 寅,谭 淳.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布点及采样研究[J].
自然科学,2023(3):150-152.
4 严怡君.加油站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的思考与建议[J].江汉石油职工
大学学报,2023(4):44-46.
5 高 强.广东省某退役化工厂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研究[J].广东化工,2023(13):130-132.
6 吕文丽.基于企业生命周期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23:14-15.
7 李永真.上海市某原工业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研究[J].
当代化工研究,2023(8):86-88.
8 欧阳健辉,周 鹏.上海某复合材料厂区地块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状况初步调查分析与研究[J].广东化工,2023(6):137-139.
9 黄 骊.影响上海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结果有效性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22:8-9.
10 袁响玲,卢 伟.粤港澳大湾区某三旧改造地块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状况初步调查研究[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21):73-74.
11 张 宇.深圳市某工业场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研究[J].黑龙江环境通报,2023(7):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