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语境下的新闻传播革新
李敏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以传统的广播、电视、网络为主要媒介的基层县级新闻传播暴露了自身的缺陷:新闻传播的模式化与单向性,及新闻内容的单一性;新闻报道的视角没有从广大受众的角度出发;新媒体得不到开发及媒体缺乏融合,要谋求发展就必须打破僵局。本文从大数据视角下探讨新闻传播如何革新。
关键词:大数据语境;新闻传播;革新
上个世纪末,计算机网络如一张无形的网遍布世界各地,而移动网络更以其强大的渗透力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加之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新媒体随之应运而生并得到大力推广。新媒体是与传统媒体相对应,不同于报刊、电视等传统的传播方式,新媒体主要依托、利用一系列现代通信技术,诸如互联网、移动通讯技术、有线网络等等,然后再借助终端设备比如电脑、手机等,向用户传达相关信息的新媒介,是一种全新的形态。新媒体的产生促进了信息传播速度飞速发展及传播范围大大增加,完全打破了传统媒体传播信息的能力。电视机播放的许多新闻事件往往已提前在我们手机新闻网页里出现了,更为甚者的是我们还可以回看过往的新闻,这就是新媒体的优势。
一、市县级新闻传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新闻传播形式过于呆板,内容单调乏味
县级新闻传播主要有广播电视台和新闻网站两种渠道。新闻传播的方式通常是由当地的报刊以及电视台播报来完成。[1]。而且在内容上大都是一些乡镇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领导巡视和乡镇中的一些活动等,内容单一,事件一件一件独立开来,缺乏系统的连贯性。例如,地方电视台每天必定会播报的新闻就是日常会议,以及领导下乡巡视,再不然就是某个地方养殖户学习先进的养殖经验,每天的新闻内容基本上都是重复的没有什么新意,不是县里召开的会议,就是领导下乡调研考察。缺乏新意的内容,模式化的报道形式,让受众越来越提不起观看的兴趣和欲望,甚至产生了厌倦的心理,所以对新闻节目的关注度越来越低,特别是在青少年朋友中更是无人问津。市级新闻传播除了通过电视、广播之外,还以报纸的形式出现,新闻内容触及的范围较广包括多个县区,但与县级的情况还是没多大差别,所以它们面临同样的问题。新闻播报的方式过于刻板,内容太过乏味,导致新闻很难引起人们的观看兴趣,同样新闻内容事实性不够也让新闻传播乏味不已,新闻因条条框框地限制,脱离了新闻的重要性、显著性、新近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的基本属性,新闻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失去了活力,从而模式化和老套化,受众的真实新闻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新闻报道的角度没有贴合人民
新闻传播对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但是我国的新闻行业几乎从上到下都是以政府的视角来传递导向作用,而忽略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在新闻报道的角度上,政府应当把人民的需要放在第一位,那是它的职责所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到了地方就是要去落实、去实施、去执行,所以作为市县新闻传播应该报道的就是市级政府落实政策情况,老百姓关心的也就是与他们生活相关的问题,具体方针政策给百姓带来的实惠。所以,作为新闻工作者就要深入了解民众的心理需求,从广大受众的视角出发,站在民众的角度上思考问题[2]。所谓新闻报道的角度,指的就是新闻报道者在撰写新闻文稿时持有一种什么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他阐述事实的侧重点在哪一个方向,新闻报道者的意志会在新闻中体现出来,然而新闻报道者更应该以一种客观求实的态度来播报新闻。在新闻传播中有一个问题至关重要,那就是与百姓息息相关的话题,如医疗、物价、住房等等,这些问题在报道时总是故意遮掩,这种方式使人们对于新闻的信任度降低,引发了人们的不满。因此,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作为新闻传播工作的掌管者,应该改变新闻传播的传统思维,不要垄断新闻的发布,释放新闻的发言权,让新闻的发布成多源化。随着自媒体层出不穷,理应下放一些权力,减少统揽一切、事事亲为的做法,宣传部与行政部门之间要分工明确、各行其职、互不干涉;调整管理理念,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手段,体现新闻传播的本质功能特点。把老百姓的问题落到实处,做到执政为民,让老百姓享受实实在在的福利政策。
(三)新媒体开发及媒体融合滞后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闻媒介不断地涌现、媒体融合越来越频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方式也在悄然改变,传统的媒体打开新闻的方式慢慢地边缘化。渐渐地,人们已经习惯于从新浪、微博、微信空间、QQ空间等平台阅读新闻资讯。与传统新闻相比,移动网络新闻凸显出了优越,具体表现在:即时交互性更强,资源更加庞大,并且可以及时交换信息。一个来自世界的重大事件,无论在某地还是某个时间段,移动网络都可以做到第一时间传送给受众,并且它还可以做到更多的互动,这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因此,市县级新闻传媒机构一定紧跟时代新闻传播的步伐,把新闻资讯快捷、有效地传播出去。
二、对策与建议(一)多渠道打开新闻的传播方式
市县级新闻传播机构革新主要采取的是通过多种渠道改变传统的新闻播报模式。通过高科技充分利用当下出现的新媒体,如移动媒体(手机移动信息)、数字电视、移动电视、IPTV、博客空间、微信空间、QQ空间等各种各样的传播媒介,把新闻资讯投放到各种媒介渠道中,让受众群体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新媒体的形式是多样的,面面俱到的话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各地方市县级新闻传播机构可根据自身的资金情况和具有的优势,有选择地进行新闻资讯投放。利用科技手段,借鉴新的方式方法,多渠道打开新闻的传播方式,让老百姓在第一时间接受新闻内容。在传播内容上,要做出改变,不能一味地只去宣传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要知道这些内容受众早已通过移动网络资讯了解到了,作为市县级的新闻媒体不必每天在头条新闻或大时段再重复这些活动和内容。这个时候的受众更关心的是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地方的落实情况,政府怎样对这些政策进行转化。同时一些地方的先进事迹、正能量的人物的报道也是很好的资讯内容。因是身边的人和事,更能抓住受众群体的心理。新闻媒体也可以利用这些小事件、小人物,以小见大,来宣传国家和党的方针政策,传播一些积极的、向上的、正能量的东西。
(二)多角度深入民众的生活需求
有这么个调侃:说某市报只有三个读者,一个是总编,一个是市领导,最后一个是写新闻的人。虽然这是一种很夸张的说法,但却形象地反映了现今市级报纸的读者减少。如今资讯那么发达,智能手机那么普遍,老套而又没有新鲜感的报纸越来越没有了消费群体。从这可以看出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并没有制定相应的对策来缓解危机,反而恪守陈规,故步自封,模式化的东西,脱离了受众群体。因资金、人才方面的问题,想通过大量引进新媒体这种方式吸引受众并不是一个上乘之策,当前比较具有实践意义的方法就是改变现有的新闻报道方式,使之更加贴近人民群众,反映人民的诉求,真正地解决老百姓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三)开发新媒体,利用高科技进行媒体融合
加快文化建设步伐,增强我国文化在新闻方面的影响力,努力建设出一批富有活力、高效的新闻传播媒体是重中之重。这既是国家对市县级新闻传播要求,同时也是市县级新闻传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在新闻信息上要做到原创性,确保新闻的真实性;还有首发性,让百姓第一时间掌握新闻资讯;落地率,避免新闻内容脱离本土文化。现在智能手机的普及,许多人阅读新闻的方式已转化为移动阅读,如果市县新闻传播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传播方式,那受众只是极少的一部分人,大多数人难以接受到新闻中传递的信息,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加快全面数字化建设,将新闻的效益真正地提高。所以,市县级要大力开发新媒体,提高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通过网络平台,用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形式把新闻资讯传播出去,让老百姓随时随地了解到当地社会生活、经济及文化事业,并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1]李婷婷.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的传播特点与报道策略[J].传媒,2017(12):87-90.
[2]闫世军.大数据方法与新闻传播创新从理论定义到操作路线[J].
新闻传播,2017(2):59,61.
[3]李季.浅析大数据对新闻传播的影响[J].
新闻研究导刊,2017(6):171-171.
[4]王妍.社交媒体时代广播新闻文化竞争力的打造分析[J].
传播力研究,2019,3(14):15.
[5]达娃边多.论新闻文化的价值观意义[J].
传媒论坛,2018,1(24):129+131.
[6]王茜.新媒介生态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文化传播路径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8,9(23):114+116.
[7]翟珮雅.社交媒体时代广播新闻文化竞争力的打造[J].传播力研究,2018,2(29):2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8HB0191)。
作者简介:李敏,女,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