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综合技术浅析
张传奇
(禹城市自然资源局,山东禹城 251200)
摘 要 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综合技术的应用效果对于林业建设及其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需要予以重视。基于此,简要分析了林业有害生物的属性与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原因,并从建立林业有害生物预警机制、充分应用绿色防控营林技术、有效引进高新绿色防控技术、注重林业有害生物鉴定效果和落实有害生物防控人员职责等方面,对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综合技术展开深入讨论。
关键词 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综合技术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0.049
截至2019年,我国造林面积达到了707万公顷,且林业产值突破了7.56万亿元,这表明林业发展不但对生态环境有着积极影响,还会推动我国经济产业的兴旺发展,故而需结合当前林业有害生物的现状进行有效防治,这样才能确保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得到合理化处理,以此在保护环境、净化空气的基础上应用绿色防控综合技术,进而全面提升林业治理质量。
1 林业有害生物的属性1.1 自然属性林业有害生物是指破坏林业发展质量或带来重大损失的病虫害等不良生物。要想确保林业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应切实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林业有害生物的自然属性特征是有害生物直接从林木根系、茎叶、果实等部分窃取营养,进而导致林木自身养分不足而致使品质下降。林木作为自养型生物,常需要借助光合作用实施内部养分转换,一旦有害生物数量较多,将导致树木在自然界中呈现生长劣势趋势。另外,林业有害生物虽对于林业属于不良干扰,但在其他领域也可看成是有利生物,故而应秉承着“自然协调”原则,确保林业与有害生物保持良性协同的发展状态。
1.2 社会属性林业有害生物一旦泛滥,将对林业产业带来经济损失。事实上,绝大多数林木的作用是美化环境,但部分林木也应用于产品制造工序中,倘若有害生物严重,将会破坏林业发展水平。因此,应深入发掘林业有害生物的潜在价值,以此为绿色防控工作提供重要保障
[1]。另外,天牛虽然对于果树而言属于害虫,但因其具有药用价值,可用于消肿化瘀,故而应从多个角度消灭林业有害生物,最终达到绿色防控、综合治理的目的。
2 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原因2.1 繁殖传播我国森林覆盖率为22.96%,森林面积共计2.2亿公顷。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推进,我国森林面积不断扩大。而林业有害生物主要是借助自然传播或主动传播等方式完成自身繁殖任务。虽然在整体有害生物治理过程中的确消灭了大量生物,但仍有小部分有害生物凭借自身繁殖传播优势增加实际数量,经过数代繁衍后会继续对林业带来损害。所以,在这种无法切断传播源的情况下,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始终处于循环操作状态下。
2.2 强适应性林业有害生物相比普通自然界中的生物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其遗传特质会跟随环境变化而改变,因此在药物冲击下会产生抗药性,进而增加了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难度。林业工作者也必须不断结合有害生物的变化规律创新研发新药物,故而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工作任重而道远。
2.3 林业面积增大我国林业面积正呈现递增趋势,一旦面积扩大,林业有害生物数量也会骤增。所以,这也导致防控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
2.4 生产活动多样林业资源并未局限在我国特定地区,甚至还在各国之间进行有效互动,在多样的生产活动影响下,不但会增加有害生物泛滥风险,还会出现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林业有害生物种类的多元化发展,也为其侵害性带来了助力。因此,应有效控制国内外生产活动的运维质量
[2]。
3 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综合技术的关键点3.1 建立林业有害生物预警机制在应用绿色防控综合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加以治理时,需建立科学的预警机制,以此为相关人员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进而强化防控效果。目前,在预警工作中常需要采用以下3种技术。
3.1.1 三诱技术
三诱技术在我国监测预警林业有害生物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具体是依靠灯光、色彩、有害昆虫身体气味对其他害虫实施诱捕,并根据诱捕信息判断当前有害生物的种类,以此有针对性地制定综合治理方案。其中,利用灯光进行诱杀是依靠部分昆虫的趋光性特征,如蝶类、蛾类等,可对300m范围内的有害生物进行密切防控。具体操作方法是在距离地面2m左右的位置悬挂诱虫灯,并在清晨日出30min前进行布置。而色彩诱杀与灯光诱杀相似,皆是利用害虫特性对其进行消灭。这种方法比直接施用农药环保性更强,故而值得推广。
3.1.2 预报技术
林业有害生物预报技术主要包括定期预报、补充预报、通报和警报等部分,且具体用于监测林业有害生物的生长周期及为害程度、为害范围等。当相关人员能够结合预报技术的预报信息制定治理方案时,将提高综合防控的有效性。一般情况下,预报技术在实际应用阶段会每隔7d提供一次定期预报结果,以便工作人员全面掌握当前森林区域内存在的鼠虫数量。尤其在天气变暖环境下,虫害鼠害更加严重。此时应加大监测力度,以免防控不到位致使林业资源受损
[3]。
3.1.3 3S技术
3S技术是指遥感技术、GPS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其中,GPS定位技术可为全球范围内的林业防控人员带来高精准度的参考数据,而其余两项技术可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的全方位监测,防止灾情蔓延。所以,防控人员应根据林业范围与有害生物类别合理设置预警机制,确保我国林业资源得到合理化利用。
3.2 充分应用绿色防控营林技术在绿色防控林业有害生物工作中需要充分应用营林技术,进而在减少化学药物使用数量的基础上达到最佳治理效果,最终实现林业的有效保护。1)在选择种植树种时,应以免疫力强、抗逆性强的树种为首选林木培育类型,如银杏树、黄金槐、黑松和柳树等,以此削弱有害生物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能帮助相关人员缓解综合防控工作压力。2)采用混交林栽培模式,根据以往种植经验可知,通过混合种植的方式能够适当降低有害生物对树种的侵害度。例如,可在种植油松时穿插种植刺槐,这样不但有助于油松获得充分的营养,还能抑制松毛虫、天牛等有害生物的生长速度,以此从自然角度实现绿色防控。3)增加林木嫁接范围。两种树种相互嫁接有助于强化树种的抗逆性。例如,采用立柱法在大树冠树木的30cm处进行立柱,嫁接后的林木可充分展现出树木根系优势。此时可对有害生物范围进行缩减,由此避免虫害泛滥影响林木生长质量。
3.3 有效引进高新绿色防控技术3.3.1 数据采集技术
数据采集技术可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带来辅助作用,经由数据采集技术所开展的综合治理项目可展示出一定的环保性。例如,河南省在防控林业有害生物时借助运行速度为94km·h-1的无人机设备对省内森林覆盖面积进行了全方位监测,并在小气候信息采集程序的协助下对当地风向、温湿度、压强等各项气候参数进行了有效采集,以此为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例如,在运用灯光诱杀害虫时,需了解当地日出时间及气候变化特征,进而强化治理效果。此外,还可引进太阳能虫情预报灯,便于随时掌握林业范围内虫害数据。
3.3.2 低量喷洒技术
在无法使用上述防治技术治理病虫害时,还可采用低量喷洒技术,以此最大程度上控制农药残留量,降低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一般低量喷洒设施喷嘴处的农药喷洒量为每667m2330mL,这种除害手段可有效提高操作效率,并且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因此,应结合实际情况应用低量喷洒技术,进而减弱农药对林木的残留危害。
3.4 注重林业有害生物鉴定效果林业有害生物鉴定效果也会对绿色防控综合治理工作质量带来重大影响。因此,在实现绿色防治目标的过程中,应适当应用鉴定技术明确当前林业有害生物类别,并及时记录新发现的有害生物。常见的鉴定技术包括核酸序列分析技术、DNA探针技术等,经过鉴定后可了解当前林业中有害生物的具体种类,以免采取的防控手段不匹配而降低防控水平。2019年,国家林业局公布了林业有害植物共有24种,且存在156种有害昆虫、螨类等。通过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鉴定,有助于增加绿色防控手段的合理性。
3.5 落实有害生物防控人员职责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需要具备端正的态度和严谨的职业精神。因此,林业部门或相关单位应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并积极组建防控小组,依据责任制,确保每个工作人员都能清楚地知晓自己身上的重担。例如,陕西省林贸企业在2019年专门组织林业工作者参加为期两天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员鉴定”培训会,其中还专门邀请林业大学有害生物防控博士对参会人员进行了科学指导。经过培训后,该企业共有5人获得了国家级职业资格证书,以此为林业事业的兴旺发展奉献了力量。再比如北京市林业局为了应对松木线虫病问题,将线虫病治理事项作为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的重点内容,并安排负责人亲自到现场检测线虫病的发展情况。同时,还积极联合区县政府打造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团队,最终为当地林木线虫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基于此,在实现绿色防控林业有害生物阶段也需要得到人力的大力支持,由此保证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4 结语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综合技术的研究与林业建设有着重要关联,相关人员应根据林业有害生物的主要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削弱有害生物对林业的负面影响,这样才能促使我国林业产业展现出真正的实用价值。另外,还应从预警机制、营林技术、高新防控技术、鉴定效果和落实职责等方面着手,便于我国林业能够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以此打造优质林业环境。
参考文献:[1]彭立冬,刘万杨,牛牧野.浅谈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综合技术[J].北京园林,2020,36(1):57-59.
[2]李莉.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及发展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20(2):96-97.
[3]王玉莲.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探究[J].
南方农业,2018,12(2):58-59.
收稿日期:2020-06-16
作者简介:张传奇(1984—),男,山东禹城人,本科,林业工程师,从事林业方向的研究。E-mail:chuanqi1482@163.com。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