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教育的必要性
孔芮
山东省济宁卫生学校,山东 济宁 272000
【内容摘要】法律知识教育是当今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依法治国理念”引导下,职业院校学生应当具备相关法律知识,提升自身道德修养,这样才能成为社会需求的实践型人才。职业院校教师也要在这一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应用素养,让学生产生正确的法制观,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还对学校发展以及社会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职业院校;法律知识教育;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20)29-0152-02
作者简介:孔芮(1985-),女,汉族,山东济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法学、思政教育。
职业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传统教育模式不同,主要为社会输送实践型人才。近年来,我国职业院校的学生不断增加,这对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职业院校有必要加强法律知识教育以防止学生违法犯罪事件发生。但是就目前来看,职业院校法律知识教育还存在较多问题,这需要教师创新教育的形式与方法,正确引导学生,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一、职业院校开展法律知识教育的必要性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不断攀升,这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现如今已经到了决胜小康的关键阶段,而要实现这一社会目标,稳定的社会环境是重要保障,因此增强法律意识,提升法制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青少年违法犯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再加上自身法律意识淡薄,所以会出现违法犯罪行为。职业院校学生由于环境及认知的影响,会出现惹是生非,打架斗殴以及小偷小摸等不讲社会公德的行为,并且在学校中部分学生公然违反校纪校规,却未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部分学生认为违纪与违法是两个概念,违反校园纪律顶多被老师批评,不会造成恶劣的后果。但是在多次违纪后,学生会养成恶劣的习惯,违纪也会演变成违法。还有的学生认为现如今是追求个性化的社会,尤其是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职业院校学生来讲,他们追求个性与自由,认为校规会束缚自己,只有打破校规才能表现自己,成为学生中的焦点。但是由于缺乏“度”的认识,部分行为很容易越界。如果没有养成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习惯,在今后也很难保障成为一个守法公民。加强法治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法律知识是养成守法品质的前提,职业院校学生只有掌握了法律相关知识,才能明白什么是令行禁止的,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样才能依法做出正确行为,养成依法行事的习惯。将职业院校学生作为普法的对象是因为学生犯罪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社会问题,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教育,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法律意识,更进一步营造了懂法守法的和谐校园氛围,对平安校园和法律校园的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而且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只有让学生知法、懂法,树立法律观念,才能维持社会稳定,促使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职业院校法律知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学校缺乏对法律知识教育的重视
多数的职业院校并未设立专门的法治课程,而是将其与德育相融合。这种方式只能对学生进行观念引导,并不能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德育教学来开展法律知识讲授,很难达到法治教育要求,更无法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法治观念。少年犯罪率的提升表明学生并没有真正树立法治观念,而这也是学校未充分进行法律知识教育的后果。学生阶段是树立思想观念的重要时期,而院校的忽视可以说是未充分履行自身职责,也无法满足社会对职业院校的期待。
(二)缺乏专业的法律知识教师队伍
在职业院校法律知识教育过程中,相关内容多由思政教师讲授。这主要是因为学校缺乏专业的法律教师队伍,虽然有部分教师受教育程度很高,但是由于未接受专门的职业教育培训,所以无法分清职业院校与普通学校的区别,自然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多数教师也缺乏法律实践经验,只能依据教材完成教学任务,缺乏实际案例来提升教学趣味性,这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在教师队伍中,部分教师未认识到法律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并没有充分培养学生的法律观念及意识,这也是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三)学生法治意识不强
职业院校中部分学生会有初步的法律知识认知,但是并未产生法治意识。学生虽然有朦胧的法律概念,但是他们更加关注自我的存在。突出表现为学生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享有和成年人一样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同时还想要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更加独立的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但是由于心理的快速发展并未与能力相匹配,所以他们会出现一种矛盾感。在遇到不满的事情时,矛盾的情绪很容易失控,而法治意识不强则会导致学生出现过激行为,进而引发犯罪。
三、职业院校提升法律知识教育有效性的途径(一)构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法治环境
想要提升法律知识教育效果,职业院校必须设置相关课程,让学生进行系统且全面的知识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正确观念,了解不良行为产生的后果,从而在今后的生活中规范自身言行。院校还应当改变原有的法治教育体系,将政治思想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结合在一起,三者相互渗透、互相提高,并且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结合实践,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内容。职业院校更多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因此院校还要努力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法治环境,将其与应用型技术相结合。院校要保障学生学到足够的法律知识,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掌握度,可以将之灵活的运用到今后的生活当中。此外,学生所学的专业也要与法律知识相融合,比如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对于以后进入社会从事护理工作,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利益,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重要作用。
(二)提高教师队伍的法治素养
要想提升法律知识教学效果,光是加强学校管理是不够的。学校还要从办学条件出发,考虑教师的法治因素,这样才能保障相关措施的顺利实施。学校还要重视职业院校的法治建设,给予足够的自主,让学校引入更先进的硬软件设施。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展开法律知识学习,并将之与教师职称挂钩,督促教师积极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学校还要为有上进心的教师创造条件,让其有更多的机会能够学到更深层次的法律知识,从而为学校储备更多的优秀教师。学校还应当面向社会招聘,从而寻求更多具备专业法律知识的人才,构建一支具备较高素养的教师队伍。此外,职业院校还要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确保所有教师都高效的完成自身职责,一旦发现不尽其责现象,要及时将其剔除教师队伍。这样才能更好的实施学校相关教学措施,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法律知识讲授。
(三)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学生是整个法律知识教育的主体,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是要为学生服务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树立起权利与义务对等的观念。权利和义务都是法律赋予的,没有法律保障,权利也会沦为空谈。只有明确权利与义务的内涵,学生才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现自己的力量。为了确保教学趣味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法律教学表现效果,除了理论知识讲授外,可以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的实例来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比如毕业生在就职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往往会遇到一些相关合法权益方面的问题,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参与就业有关的各种法律法规,如:《劳动法》、《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知识,为下一步的安置就业或步入工作岗位提供帮助。为了提升法律教育的时效性,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定期开展法治宣传活动,通过网络化的法治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虽然学生还会存在心理成长方面的矛盾,但是法治意识会让其认识到不良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避免违法犯罪。
四、结语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障,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来讲,法律知识教育可以培养其法治意识,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还能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职业院校一定要予以重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培养学生遵纪守法习惯;教师也要不断创新,寻找适合学生提高法律素养的教学方式;而学生作为教育主体也要积极投入到法律知识的学习中,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这不仅是对自身行为负责,更是现代法治社会的要求,是学生成为社会需求的实践型人才的必备素养。
参考文献:[1]周世璞.对大学生法律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法制博览,2017(25):296.
[2]郝静,赵丽,王丽晓.创业导向下高职院校学生法制教育的缺失及改进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6(08):117-118.
[3]葛媛媛,洪峻.关于优化职业院校法制教育实施途径的理性思考[J].辽宁教育,2017(14):9-11.
[4]刘月.关于院校治理法治化的若干思考[J].
区域治理,2019(32):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