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璟婍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上海 200030)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什么是中国现代建筑与园林中的诗情画意,并以苏州博物馆为例,分析在现代建筑及其周边环境的场地设计中,可以通过哪些手段体现中国古典园林形式的诗情画意。同时,与拙政园中的诗情画意进行比较,分析现代与古代的建筑与造园中对诗情画意的不同理解与表达,同时分析现代建筑与造园设计中,设计师对诗情画意的情感表达与对人心理感受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现代建筑与园林;诗情画意;设计师的情感表达;苏州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j.cnki.csjz.2021.09.51
所谓诗情画意,即如诗的感情,如画的意境,既形容一种文学意趣,也形容一份美好景致
[1]。中国现代建筑与园林的设计中,不仅要重视对空间的规划与分析,也需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如果可以利用设计手段传达诗情画意,将为设计在空间的组织与游览感受上带来更有意趣的体验,达到与绘画和文学相通的美的感受。
1 中国现代建筑与园林需要诗情画意建筑与园林中的诗情画意,意指在空间中有像诗画里所描摹的那样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尽管当代各种思潮纷杂,景观设计呈现出自由化与多元化的趋势,但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的创造与应用在现代园林中仍受热捧。
现代建筑与园林正在探寻属于自己的风格,在充分保证功能性的基础上,如何满足审美需求以及如何表达设计成为新的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人研究诗书,擅长吟诗作画,充满雅致,他们深刻感受着诗画中的心理感受,其建造的园林也往往充满诗情画意。如果中国现代建筑和园林在发展中可以寻找到表达诗情画意的方法和呈现方式,不仅是审美体验的满足,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达,是中国人的一种本土文化符号,将引起心理共鸣,并向世界展现中国诗画中诗情画意以及中国建筑水平和园林建造水平。
2 苏州博物馆中的诗情画意2.1 苏州博物馆中诗情画意的体现
苏州博物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老城区,传统建筑有坡面屋顶和粉墙黛瓦,私家园林保留完善,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苏州博物馆的诗情画意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同时形成了诗情画意的表达需求。这座建筑承载了贝聿铭先生对中国造园艺术的深刻感悟,继承和延续着中华文化,在现代建筑风格中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与诗情画意。
从环境的整体布局来看,苏州博物馆位于拙政园的西南角,西临齐门路,北侧的假山与拙政园一墙之隔,东接太平天国忠王府,南侧是开放式博物馆正门,正门中有圆形的透光玻璃,是古典建筑中月洞门的抽象表达,建筑以矩形和三角形为主,具有几何图形的稳定,建筑中部的一汪引自拙政园的池水吸引着人们,也给予人们别有洞天的惊喜感。建筑布局通过狭长的走廊呈线状排列,次序分明犹如书画,交通流线采用串联的方式,沿着廊道往前走,视线随着空间的收放时而通时而阻,引导着参观者往前进行,窗景、散落的小院和自然光的偶然出现,增强了参观者的空间感受
[2],欲扬先抑,空间分布循序渐进,狭长的走廊分别会将人们带入中庭、紫藤苑、茅屋和砖石墙壁几个节点,如同文学作品般跌宕起伏,更有如《桃花源记》中“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意趣。
苏州博物馆大量运用了传统坡面屋顶,形成三角形,贝聿铭先生利用屋顶的坡面或屋顶高差产生的立面设计古代藻井形式的高窗,会为博物馆带来更为神圣的采光效果,展示建筑的通透性,在阳光下也会产生几何形的光影效果,呈现宁静、和谐的诗情画意之美
[3]。苏州博物馆的建筑大量运用了框景的表现手法,有意识地撷取园林中优美的山水景观、植物景观或人文景观,收入“框”中,形成灵动的画面。贝聿铭先生在设计中巧妙引入了一些室外空间作为一些小型院落,在建筑中利用几何化的门窗,将院落中的精致呈现出来,通过框景将园林景观与园林建筑完美结合,如同装裱过的山水画卷,吸引游人驻足,提升了园林的观赏游赏价值与文化品位。玻璃材质的窗映着建筑之外的竹林、庭院等景致,在建筑内引入了自然风光,与建筑实墙形成对比,时而开敞明亮,时而密闭幽深,营造出含蓄淡雅的江南园林韵味,达到人、自然、建筑三者的和谐统一。
生动多变的空间形式与通过框景手法展现在建筑内部的室外景致,使人们在游览苏州博物馆内部空间时,产生步移景异的游览效果,如中国传统山水画般,在画面中常采用散点透视,仿佛游览在一幅画卷当中。穿插在建筑中的中庭等室外空间,不仅在空间布局上带有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风格,同时也有诗情画意般的意境,从而可以带给游人丰富的感受。
2.2 现代建筑与园林中诗情画意的表达方式
苏州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在拙政园附近,该场地本身也具有十分浓厚的文学意趣,博物馆的建筑类型也非常适合进行诗情画意的表达。诗情画意也体现在建筑与园林的意象之中。“美在意象”是叶朗在1980年对中国传统美学进行系统研究后提出的美学观点,认为审美活动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
[4]。以苏州博物馆为例,本研究分析了中国现代建筑与园林中诗情画意的表达方式,分别为抽象诗画元素符号,步移景异的空间环境,利用自然景观创设意境和富有变化性的空间序列。
2.2.1 抽象诗画元素符号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中的水池边,有着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的一排“山峦”矗立在一面苏州传统的粉墙黛瓦之前,并面向池水。这些山由大小不一的石块组成,虽然呈直线紧密排列,但是给人层峦叠嶂之感。这是贝聿铭先生在设计中根据米芾的作品,抽象了画作中山的元素,引用在园林中。借一汪池水来象征有山有水,在白墙的衬托下,山、水、树的倒影相映成趣,体现了依山傍水的诗情画意。在苏州博物馆建筑内部的走廊尽头同样有着一汪水池,水池上有一面完整的砖墙,贝聿铭先生通过叠加砖墙的不同高度,在砖墙上斜切出线条状的水槽,水会从高处沿着线条流向低处,最终流向下方的小平台并如图瀑布般汇聚在砖墙下方的水池中,几何形的砖墙也成了可以传达“飞流直下三千尺”这样的诗情画意的载体。
2.2.2 步移景异的空间环境
步移景异的感受会出现在国画作品中,通过散点透视的特殊的透视方法,可以将一段景色完整地展现在画面中,在文学作品中则是优美的散文。而建筑本身作为较为封闭的空间,在各个空间的功能确定后,在组织上可以加入风格和谐统一的微小变化,如不同形式的窗,不同材质的屋顶等。在空间的营造中可以加入框景、漏景、借景等造园手法,将屋外的景色引入室内,巧妙地与空间展品和空间场景符合,带来场景化的体验,可以达到人在景中的效果,从而带来步移景异的诗情画意之美。
2.2.3 利用自然景观创设意境
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植物景观也可以带给建筑和园林诗情画意,创设途径主要是按照诗格画理来取材构景。在现代园林中,既可借用移情、比兴、象征、隐喻等手法或古代的咏景诗和风景画进行植物造景,利用空间结构、内容展现和情感表达,展现享受自然的山水情怀
[5],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也为表现更多的植物景观意境提供了条件。如建筑内利用覆膜玻璃,采用框景的手法展现竹林建筑等室外景致,既柔化了直接照射的自然光,也带来了诗画中通过笔墨留下的想象的空间。
2.2.4 富有变化性的空间序列
园林与建筑都是讲究空间营造的艺术。造园者可参照画理或诗文意境构建园林的空间序列。现代建筑和园林布局要将文章和绘画的平面构图建立在三维的空间中,在场地中描摹自然山水,安排建筑、植物、山石等元素,通过有序的空间变化营造可游可居的如画景观,富于意境的诗文也成为营造园林的感性物质造型之一
[6]。
3 与古典园林中诗情画意的比较3.1 拙政园中诗情画意的体现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中的拙政园位于苏州博物馆的东北方,与现代建筑相互呼应,共同展现着诗情画意的意境。但相较于现代建筑与园林,中国古典建筑与园林在诗情画意的展现上更为直接,以诗为题、以画为本。拙政园因地制宜,利用石土营造丰富的地势变化和游览路线,石土可观可玩,同时可以带给人们不同的观景点和观景体验。园无水则不活,拙政园中灵活运用水,水面可形成园中的“空”与“虚”,与其他实景形成对比,其作用犹如国画的留白。水面把园中的观赏距离拉开,从而开阔视野。在平面布局上也对观景点进行了设计。建筑物在园林中既是居处、观景点,又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7]。拙政园的建筑典雅且类型丰富,有序列地布置在整座园林内,并灵活运用造景手法,在每座建筑中都能观赏到不同的景色,可以延伸景观层次,在视觉上扩大景观范围,在山、水、树、石的衬托下,体现诗情画意。
在中国古典建筑和园林的营造中,不仅可以利用诗文画作来营造园林,其园林也可以成为诗画创作的灵感来源。拙政园在营造后,文徵明先生又为拙政园创作了《拙政园记》和《拙政园画集》等作品,山水画为园林提供了理论营造的基础,园林又丰富了山水画和文学作品的内容。拙政园作为文人隐逸的载体,同时也是文人生活的空间,在这里可以卸下生活中的压力与疲惫,在诗情画意的文人景致中寻觅得到静谧和休息。这是以拙政园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在诗情画意的意境中会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
3.2 现代建筑与景观设计中诗情画意的传承与创新
拙政园的设计对我们在设计中国传统私家园林“诗情画意”的艺术特色,营造“小空间、大面积”的园林典范,追求自然纯真、返璞归真的人性场所,以及对今天的园林景观设计都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8]。在现代建筑与园林中,建筑师往往以诗书字画为诗情画意的意境来源,是在抽象地表达诗情画意的意境,以更简明且更具有当下时代的建筑材料和表现方式来展现诗情画意。但在空间布局和元素运用中,这和中国古典园林差别不大,同时对于诗情画意的展现具有更多的创新性。例如,贝聿铭对传统框景文化精神的现代性表达,给予传统框景文化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使其更符合当代的审美与价值,从而在当代得以更好地传承
[9]。在现代建筑除了必要的景观元素之外,通过局部的建筑材料,抽象的图形,不同形式的取景形式等表现,将诗情画意予以表达。新材料的发展与现代建筑风格的成熟,要求诗情画意的展现更具有时代性,更灵活也更具有象征意义,这样也会更具有想象空间。
4 设计师对诗情画意的表达与感受量的影响设计师或文人造园所传达的是内心所想所思,诗情画意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造园以及建筑和场地的设计需要较高的文学修养和捕捉空间带来的细腻感受的能力。意象作为载体,是从一般的物象出发的;而意境则是从意象出发的,其起点就是意象,而非一般的物象
[10]。因此,现代园林设计要通过有意义的物象营造空间,带来诗情画意的意境。在现代建筑中,可以灵活地利用空间开阔和内向封闭的空间形式,营造旷奥关系有序的建筑。在抒发设计师情感表达的过程中,也提升了设计师的审美水平,并将诗情画意的感受带给更多的人。这样的空间也会吸引到更多人对空间产生兴趣,从而对所传达的空间情感产生共鸣,能够领略到设计师的情感表达,甚至会用书画的形式带来呼应。
每个人对诗情画意的理解都是不同的,但是都可以通过建筑与园林中的意象感受到诗情画意的意境。诗情画意可以使空间更有文学内涵,带来更有意蕴的感受,丰富空间的感受量,会使人心态平和愉悦,也会引起人们的感叹和面对内心的思考。例如,诗画般的空间会使人们在放松的同时对空间产生欣赏和认可,甚至引发自己对文学的思考,成为具有一定启发意义的空间。这是空间与人文精神高度统一的体现,具有返璞归真的意义
[11]。
5 结语诗情画意可以使空间具有诗画一般的美好意境。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情画意进行学习,可以增加对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思考。诗情画意不仅可以使中国现代建筑具有传统文化的特点,带给中国使用者强烈的归属感,向世界展现诗情画意在现代建筑中的再生,也可以使建筑的结构和设计上更具有趣味性,丰富建筑在交通动线上的灵活性,丰富使用者的感受量,表达设计师的思想感情。中国现代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正在逐渐重视建筑带给使用者的感受和建筑暗含的文化特性,诗情画意可以成为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思考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1]邵祥东.诗情画意“妆”园林[J].
现代农业科技,2008(02):62,64.
[2]王倩楠,庞峰.关于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空间组织设计的研究[J].
西部皮革,2018,40(23):94,96.
[3]郭书岑.贝聿铭观展建筑空间构成研究初探[D].中央美术学院,2018.
[4]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吴柳韵.融入“诗情画意”的“新中式”景观设计研究[D].云南农业大学,2016.
[6]朱文艳.画意诗情景无尽,春风秋月趣常园:浅析中国古典诗词与古典园林的相融相通[J].包装世界,2016(05):71-73.
[7]陈美龄.手植紫藤,我心徵明:拙政园的诗情画意[J].
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04):83-84.
[8]代丽,管家庆.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品“拙政园”的艺术特征[J].中国园艺文摘,2010,26(04):65-67.
[9]程萌.论苏州古典园林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型应用[J].设计,2017(23):20-21.
[10]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11]黄若愚.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的传统美学解读[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02):99-108.
作者简介:史璟婍(1996-),女,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Poetry and Painting in Chinese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Garden
—— A Case of Suzhou Museum
Shi Jingqi
(Fine Arts College,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what is the poetry and painting in Chinese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gardens, and takes Suzhou Museum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means that can be used in the site design of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its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o reflect the poetry and painting in the form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At the same time, compared with the poetry and painting in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it analyzes th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and expression of the poetry and painting in modern and ancient architecture and gardening. Meanwhile, in the analysis of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garden design, it analyzes the emotional expression of the designer on poetry and painting and the impact on people’s psychological feelings.
Key words: Chinese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garden; poetry and painting; emotional expression of designers; Suzhou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