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ING主营:论文代发、论文查重、专著出书,since 2008.
学术期刊 期刊论文 期刊常识 我要投稿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译者中心”之探析——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两译本为例

【作    者】 浮梦婷
【出    处】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年第13期
【标    签】 翻译  英语翻译 
【来    源】 期刊论文来源互联网,如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提    示】 本站为《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杂志社正规代理组稿员,诚信可靠;如果您也想把论文投稿《文化创新比较研究》,请联系我们!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译者中心”之探析——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两译本为例

浮梦婷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  650500)

作者简介:浮梦婷(1998-),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文化翻译。

摘要:近年来,以“译者中心”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生态翻译不断发展,译者在进行翻译活动时,常受到各方面的制约,此时译者应主动适应该翻译环境,并根据环境的具体情况调整自己的翻译策略、技巧、方法来实现目标语和原语之间的多维度适应选择,即译者的“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了不起的盖茨比》深受中国读者喜爱,并且涌现出较多译本。该文以乔治高和邓若虚的两份年代相距较远的译本为研究对象,试探讨不同翻译活动的生态环境对译本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译者中心;《了不起的盖茨比》

中图分类号:H05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3)05(a)-0046-04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于1925年创作的一部以20世纪20年代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的中篇小说,阐释了在美国梦的虚幻衬托下,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观终会毁灭人们所有的美好。该书被评价为“名留文学史的杰作”,被美国高中选为必读书目,每年的销量高达数十万册。该书使菲茨杰拉德成为“爵士一代”的代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重要作家。菲茨杰拉德文笔克制而从容,富含音乐美,多使用双关语,尽显英文文体之美和意义之微,在翻译时十分考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双语转换能力。

乔治高是近代著名翻译家,香港中文大学翻译中心客座高级研究员。1970年,乔治高的《大亨小传》被盖茨书迷认为是“华语最佳译本”,该书在港台发行,引起巨大反响。他的译文行文流畅、自然,多用成语,辞藻华丽,将小说人物的形象重写地十分鲜明,其译文也极具个人色彩。

邓若虚是现代较为年轻的翻译家,《了不起的盖茨比》也是其至今为止出版的唯一译作。该译作用词新颖、创新,更加强调原文意思,倾向使用简单的文字传递作者意图。与乔治高的译作风格迥然不同,因此两者译作的对比也极具研究价值。

1  生态翻译学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也因此而日益频繁。“地球村”的概念逐步步入人们的视野。自联合国1972年发布《人类环境宣言》后,保护自然环境的观念上升到全人类关注的高度,生态思潮席卷全球。作为元学科的“生态学”也以此为背景,进入诸多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例如语言学、翻译学、哲学等,自此,大量关于生态学的跨学科研究就此产生。

挪威生态哲学家阿伦·奈斯曾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深层次生态学(Deep Ecology)”理论。该理论首次尝试将生态学引入哲学和伦理学领域,并提出生态自我、生态平等与生态共生等重要生态哲学理念(Naess,1973年)。此后,戴格·格里芬等美国生态哲学家又将该理念进一步发展完善,使得哲学所面临的课题从认识论到存在论,转向人类中心观到生态整体观。该转向引发了翻译研究从“对等”“多元”等到“翻译生态”的视角转换,开阔了翻译研究的思路和路径。

2001年,我国著名翻译学者胡庚申在第三届亚洲翻译家论坛上首次提出生态翻译的概念。其产生主要源于“全球性生态思潮的影响、中国古代生态智慧的启发、相关领域学科发展的激励、译学界生态取向翻译研究的促进,再加上现有译学理论研究的局限与缺失所产生的需要”[1]。胡庚申早期借用达尔文“选择/适应”“适者生存”“汰弱留强”的进化论概念,结合“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东方传统生态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的“翻译适应选择论”。后期逐步推进、延伸,提出生态翻译学源于且高于“翻译适应选择论”,并且有许多创新之处,如“译者中心”“关联序链”“翻译即生态选择”“翻译即文本移植”等观念。

2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译者中心”

“译者中心”始于翻译适应选择论。翻译过程中涉及许多因素,如语言、文化、交际、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他们构成了一个相互联动的翻译生态环境,影响着译者的适应和选择行为[2]。译者在进行翻译活动时,常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如经济、意识形态、赞助行为等,此时译者应主动适应该翻译环境,并根据环境的具体情况调整自己的翻译策略、技巧、方法来实现目标语和原语之间的多维度适应选择,即译者的“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选择侧重不同,则译作所呈现出来的结果就不同。翻译活动中的一切适应和选择行为均有赖于译者自身做出判断和决定,因此译者在这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3]。“译者中心”使翻译活动由译本主导转到译者主导,延伸了关于译者研究的半径。

3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译本的“译者中心”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在翻译活动中占据重要位置。每位译者在翻译时的不同境遇,例如社会环境、自身适应性、自身选择性、经济原因、赞助行为等要素的不同促成了译本之间的差异[4]。本文选择乔治高和邓若虚两位时代相距较远的译者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译本(以下分别简称“乔译”和“邓译”),研究生态翻译学视阈下,“译者中心”论对译本的影响。

3.1  “译者中心”的语言维转换

语言同思维紧密联系,“译者中心”论的语言维转换即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动用思维潜能,在充分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更改原文本的语言形式。在忠实于原文本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通过使用翻译策略、技巧,将原语转化为目标语[5]。英汉分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其表达形式和句子构成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例如,英语是短句语言,句与句之间少用标点;中文是长句语言,句与句之间用标点隔开,用标点连接。英文是静态语言,较为弱势;中文是动态语言,较为强势。中文当中的定语习惯前置;英文当中的定语可前置可后置。所以在进行翻译活动时,需要译者根据原文本当下所属的生态环境选择适当的译文处理方式。乔的译文在词汇的选择上偏向于成语和俗语,翻译时并没有严格遵循原文的句法结构,而是采用意译的方法来表达原文含义;邓译则倾向于使用较为直白的现代话语,句子结构也忠实于原文的结构。

例1: "Whenever you feel like criticizing anyone," he told me, "just remember that all the people in this world haven't had the advantages that you've had."

乔译:他对我说:“你每次想开口批评别人的时候,只要记住,世界上的人不是个个都像你这样,从小就占了这么多便宜。”

邓译:“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他对我说,“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

这句话是小说中非常有名的开头。描述的是尼克幼时的故事。尼克,是这本书中承载故事发展的重要人物。他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同时也是参与者。词汇是构成句子最小的单位,同时也是决定作品风格的最小成分。由于中英文语系的不同,很多原语词汇难以在目标语中找到绝对准确的对应义。“advantage”的英文释义为:: a condition or circumstance that
puts one in a favorable or superior position使人处于有利或优越地位的条件、情况。邓若虚将该词译为“优势”,是异化的手法,更贴近、忠实于原文[6]。乔治高将其翻译为“占便宜”,在中文中“占便宜”的意思为“拥有别人没有的优势、条件”。更贴近中文的表达方式,侧重于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便于人们的理解和接受,读起来会令人有亲切、舒服的感觉。由于该句位于文章的开头,乔译的归化处理方式较邓译而言更能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3.2  “译者中心”的文化维转换

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有着文化鸿沟。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符号,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译者在翻译时,了解原语语言的文化背景是必要条件。在此条件下,翻译活动需要充分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熟练运用异化、归化等翻译策略处理原语和目标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同时译者选择翻译策略时也应考虑到翻译活动所处的生态环境,若需引进异域文化来丰富本土文化,则可以选择采用异化的策略;若需抵抗原语的强势文化对目标语弱势文化的冲击,则应当选择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侧重于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7]

例2: In consequence, I'm inclined to reserve all judgments.

乔译:由于父亲这个教训,我一生待人接物宁可采取保留的态度,而不乱下断语。

邓译:于是,我逐渐养成了不对他人妄加评论的习惯。

这句话的背景是,小说叙述者尼克的父亲对尼克的教导,为其讲述了为人处事之道,尼克将此铭记于心。“In consequence”译为“结果,因此,于是”等,表达某事承接上一事的结果。乔译在这里采用了增译的技巧,译为“由于父亲这个教训”,补充说明了此处的语境,即承接上文父亲的教诲。而邓译则采用了直译的手法,直接译为“于是”,较为简洁,没有改变原句的逻辑结构,忠实于原句。“all judgments”乔译的“乱下断语”是在中文中偏口语化的词汇,意为:胡乱地作出判断。邓译将其译为“妄加评论”,将“judgments”译为“评论”,毫无疑问是直译。结合上下文语境,此处表达的是尼克在之后的人生中都谨记父亲的教诲,对待人和事物都不轻易地进行评判。“评论”是指对人或事物进行主观或者客观的自我印象阐述,主要针对的是某个具体的事件或具体的人,放在此处略微有些狭隘,说话过满,所以还是“乱下断语”更符合此时的语境。邓译和乔译的区别表明了不同译者在处理同一文本时侧重点的差异,体现了“译者中心”论。

3.3  “译者中心”的交际维转换

生态翻译的观点认为译者还应具有责任意识。译者作为两种语言之间的媒介,是传递文化信息的关键人物,承担着交际维转化的职能。在面对原文时,译者需从语言和文化两个维度考虑译文所需的生态环境,做出“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除此之外,译者还需考虑译文的交际意图,即如何翻译才能使目的语读者获得和原语读者相同的阅读体验[8]。交际翻译与逐字逐句翻译的区别在于,后者只需将原文的遣词造句一对一翻译,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完整传递原文内容与结构,但却忽略了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感受,忽略了目的语和原语之间的文化差异。而交际翻译则仅把原文内容和结构视为翻译过程中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译者为达到交际目的,满足特定读者群的需求,在翻译过程中有较大的自由度去解释原文、调整原文的格式。

例3: One night I did hear a material car there and saw its lights stop at his front steps. But I didn't investigate. Probably it was some final guest who had been away at the ends of the earth and didn't know that the party was over.

乔译:一晚,我听到车声,看见车灯停在盖茨比家门前,但我没去细查。许是哪个从世界尽头远来的宾客,还不知道这场欢宴已经结束。

邓译:有一天晚上,我确实听见来了一辆车,车灯照在他门前的台阶上。但我没有去看个究竟。大概是最后一位客人从天涯海角赶来,不知道宴会早已收场。

这句英文隐含双关,读起来绝响连绵,谁知歌罢剩空宴,如诗词一般。并且作者有意识地使词汇与词汇之间发音押韵,例如night和light、hear和there、guest和ends。所以这两句话读起来高低起伏,起承转合,音韵美和形式美并存。所以想要向目标语读者传递出这句原语的美,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该句描绘的背景是盖茨比被威尔逊杀害,曾经宴会上那么热闹,那么多人,但为他送葬的却只有尼克一个人。可以说是典型的美国式“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乔治高将“party”译为“欢宴”,比邓译的“宴会”更能表现出此刻空旷的苍凉感。乔译“车灯停在盖茨比家门前”,邓译“车灯照在他门前的台阶上”,一个“停”,一个“照”,此处的逻辑明显是后者更合理一些,邓若虚用归化的策略处理此处。但因为这句隐含双关,“stop”不仅只是车停,还暗指盖茨比的生命已经终结。所以从交际维角度乔译更能为译文读者渲染原文所想要传递的意境。

4  结语

生态学翻译作为研究生态环境与译者关系的理论,将译者放在了中心的位置。提出译者应具有责任意识,根据翻译活动的生态环境,发挥自身能动性,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对译作进行修改和重写。“译者中心”论不仅对译者自身的综合翻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扩展了翻译活动研究的半径,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和借鉴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庚申.若干生态翻译学视角的应用翻译研究[J].上海翻译,2017(5):1-6,95.

[2]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32(2):5-9,95.

[3]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4]张威,朱娜葳,孙泽瑞.基于语料库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三译本对比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6):618-622.

[5]张思思.从译者身份看小说文体风格的翻译: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三个汉译本为例[J].文化学刊,2021(11):75-78.

[6]张彩迪.从“信、达、雅”角度对比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三个汉译本[J].海外英语,2021(21):71-72.

[7]岳中生.译者生态位与“译者中心”[J].上海翻译,2019(4):14-18,94.

[8]林瑞榕.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译者中心”之探析:以《月亮与六便士》两中译本为例[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1,42(4):64-69.
 
本站承诺
期刊ING做为负责任的论文代发服务提供商,会一如既往地诚信经营,任何情况都如实相告,绝不会为了成交而故意隐瞒、歪曲事实,“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个涉及道德底线的原则问题,我们会永远坚持下去!!!

1、刊登您学术论文的期刊,一定是正刊,拒绝假刊、增刊、克隆刊、会议论文集,否则全额退款。

2、论文发表之后,一定能够在知网、万方、维普、龙源等数据库检索到您的论文,否则全额退款。(说明:您论文具体收录在哪些数据库,以所选期刊为准)

3、保证客户隐私,不倒卖客户信息,始终如一的服务态度,坚持售后到底。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