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勇 杨烨 吴文俊 邹春林 李万友
(江西科技师范
大学,江西南昌330000)
【作者简介】汤勇,男,汉族,江西吉安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文物与博物馆学。
杨烨,男,汉族,江西九江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文物与博物馆学。
吴文俊,男,汉族,江西上饶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文物与博物馆学。
邹春林,男,汉族,江西赣州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文物与博物馆学。
李万友,男,汉族,海南东方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文物与博物馆学。
摘 要:随着学习型社会理念的深入人心,通过学习提升自我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家长带领孩子前往博物馆参观的群体往往频繁、量大、要求高、学习积极、态度认真,是博物馆必须重视的服务对象。文章通过问卷的形式向三百余名家长进行调查和询问,总结数据,分析在学习型社会理念下家长参观博物馆的特点、要求和教学相长的作用、结果,并对博物馆改善针对家长和亲子群体的服务提出建议。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博物馆观众;家长
1 绪论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博物馆因其实物性、直观性,常能吸引到许多儿童参观,对这一主体的研究硕果累累,而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讲解人,其无论是数量还是重要性都不低于孩子,只因其特征不鲜明、学习积极性不高、效果相对不明显而常受忽视。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来博物馆参观的家长观众,创新之处在于,注意到家长群体这个长期被忽视的群体,并结合学习型社会的时事背景和教学相长的理论研究其特征、需求与学习效果,以更好地构建学习型社会。本文的研究方法是通过发放340份问卷(有效问卷295份),第一时间了解博物馆观众中家长群体的感受与看法,利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
1.2 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意义是通过对博物馆家长观众的研究,一方面积极响应国家建设文明家庭、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号召,希望以博物馆作为场所与资源,在家长作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重身份下,丰富家长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子女的综合素质
教育;另一方面是对博物馆的观众进行多元分流研究,既有利于正视博物馆不同类型观众的不同特点,又能满足家长和子女双重教育需求,吸引更多的家长观众走进博物馆的大门。
1.3 相关理论本文的相关理论包括学习型社会和教学相长。学习型社会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与知识的急剧增长,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创新的频率加快,对人的素质的要求提高,学习就成为个人、组织以及社会的迫切需要,最终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风气。其内涵包括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两个方面,前者在横向上强调学习者的范围广,后者在纵向上强调学习是个人终身的事。在家长带领下的孩子在博物馆固然要学习,家长自身也应该要学习;博物馆不但要为孩子提供合适的学习服务,也要为家长提供适用的讲解、学习服务。
教学相长最早出自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意思是教与学互相增长,指通过教授、学习,不但能使学生得到进步,而且
教师本身的水准也可借此提高,表示教与学相互促进。该理论虽诞生于古代,但在历朝历代直至今日都广受引用和推崇,在本研究中则具体体现为博物馆家长观众在参观、教育子女时,自身也处于学习的过程。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交叉项分析
2.1.1 年龄与学历的关系设硕士学历为5,本科为4,高中为3,初中为2,小学为1,分别计算各年龄段观众平均分,得:30岁及以下3.57分,31~40岁3.50分,41~50岁3.51分,51岁及以上3.53分。可见,30岁及以下年轻家长学历最高。但31岁以上年龄段之间学历差距不明显,这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历程是不吻合的,但原因可以解释:学历较高者参观博物馆欲望更高,因此在调查过程中更易被采样,同样,这也可用于解释本调查中受访观众学历普遍高于我国人口均值的原因。
2.1.2 身份与参观次数的关系参观总次数中,父亲平均8.56次,母亲平均8.64次,其他亲属平均7.67次;带子女参观的次数中,父亲平均4.56次,母亲平均5.46次,其他亲属平均3.82次,携带率分别为53.27%、63.19%、49.8%。可见,母亲无论是参观次数还是带子女参观的次数都大于父亲和其他亲属,后者差距更明显。可能的原因有:在家庭分工中,母亲空闲时间比父亲多;亲子关系上,母亲与孩子更亲密、重视陪伴,其他亲属则关系稍远;性别差异上,女性可能更感性,对博物馆等更感兴趣,男性相对更关注工作和事业。因此,本次调查的样本量虽然父母和其他亲属基本持平,但从博物馆实际服务的次数上看,家长观众的主体依然是父母。
2.1.3 学历与参观次数的关系参观总次数中,硕士学历平均14.59次,本科平均8.61次,高中平均6.7次,初中及以下平均7.49次。带子女参观的次数中,硕士学历平均8.47次,本科平均4.52次,高中平均4.03次,初中及以下平均4.44次。携带率分别为59.9%、52.49%、60.14%、59.27%。硕士学历观众的参观次数大幅领先,本科小幅高于中学及以下。可见学历高者对知识和文化更感兴趣,参观博物馆越积极。子女携带率除本科较低外,其他不明显,推测为样本差异导致。
2.1.4 年龄与参观状态的关系参观状态调查结果如图1。
图1 家长参观状态调查结果
该题硕士观众选择结果为15B、1D、1C;本科为17A、121B、26C、4D、1E;高中为5A、46B、12C、1D;初中及以下为3A、32B、4C、4D、2E。设选项A、D、E为消极,则硕士观众消极率为0,本科为13.02%,高中为9.37%,初中及以下为20%。
可见消极率最高者为初中及以下学历者,最低为硕士,本科高于高中,但总体是高学历者更愿意与子女讨论讲解。其原因可能在于高学历者对博物馆更感兴趣,对展品更了解,自身有足够知识储备可讲解,更注重子女教育和学习。
2.2 博物馆家长观众主要特征分析
2.2.1 动机以陪同、教育孩子为主调查结果中喜欢博物馆的孩子有212人,不排斥的有75人,不喜欢的有8人,喜欢的占71.9%,可见博物馆对大多数孩子有巨大吸引力,而有相当部分年龄段的孩子缺少独立行为能力和理解能力,是需要家长陪同护卫和讲解的。家长参观博物馆的目标实现程度五级量表及选择人数结果如下:
自身学习3.80(283人),教育子女3.92(279人),增进亲子关系3.94(271人),培养孩子兴趣3.99(278人),感受文化氛围4.14(179人),娱乐放松4.05(283人),作为旅游的一部分4.11(282人)。10人填写了“其他目标”,主要为:锻炼身体、打卡朋友圈分享生活、培养科学素养、和城市融合、学习历史问题、开阔孩子眼界、激发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体会艺术。
“教育子女”“培养孩子兴趣”与“学习、娱乐、旅游”的主流目标选择量基本持平。可见,家长参观博物馆的动机以陪同、教育孩子为主,家长参观博物馆的同时,也是在满足家庭其他成员需求。
2.2.2 需求多样在需求评分中,采用李克特量表具体调查观众对各项的满意或需要程度,得分情况为:亲子活动3.75,亲子互动设备3.77,讲解指导手册3.97,讲解员或专家讲座3.97,固定多媒体设备3.96,可移动讲解设备3.69,只希望自由参观3.65。此外还有10人填写了“其他需求”,主要为:相关基础设施、儿童休息室、提供饮料、增加讲解、增强科技感、提供3D视频介绍、提供戏剧表演、增加科学器材。
可见家长观众需求多样,既包括硬件设施,也包括软件服务,既包括孩子角度的需求,也包括家长角度的需求。以此为基本数据,本文将在第三章具体讨论博物馆针对家长观众的改进建议。
2.3 注重亲子关系76.61%的受访家长认为亲子关系对参观博物馆体验有影响,16.27%的家长表示不清楚二者的影响,只有7.12%的家长表示没有影响。此外,在需求评分中有91.86%的家长将“增进亲子关系”作为参观目标之一,有7位家长将此作为最重要的目的,还有9位家长表示在参观博物馆时只挑选有亲子活动和亲子类专区、设施的博物馆,可见家长群体是非常注重亲子关系的,博物馆方应当高度重视这方面。
2.4 学习型社会与家长观众学习效果分析
2.4.1 博物馆已成为重要学习基地本次调查中85.4%的家长听过学习型社会理念,59.7%的家长愿意因此来博物馆学习,且年龄从30岁以下到50岁以上皆有分布;在153位填写了愿意带子女来博物馆的原因的家长中,有130位都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为目的的;在参观目标调查中,学习是绝大多数家长(95.93%)的目标之一,是受用率最高的目标;在自由填写项中,还有家长将参观博物馆作为“打卡生活”“了解城市”“与城市融合”的方法,这已然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可见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正在形成,博物馆已成为重要学习基地。
构建学习型社会需要形成终身学习的社会风气。调查中41~50岁的家长有98位,51岁以上的家长有24位。可见,博物馆的独特魅力不只吸引着年轻观众,还能吸引许多中老年观众。博物馆服务好家长观众,对促进终身学习的社会风气有着重要意义。
此外,有12名受访家长只去过一次博物馆,因此学习型社会理念不应仅由博物馆外宣传,博物馆方也可以在馆内宣传,促进家长进一步了解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再次参观的欲望,形成“听过该理念所以来参观—参观时深化理念理解—离开后向更多人宣传该理念—更多人来参观”的良性循环。
2.4.2 教学相长效果显著家长自身的学习情况调查结果显示,91.2%的家长表示提高了自身,最主要的提升方向是促进自己学习。教育他人,首先要自己知识充足,且善于表达,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已有知识的不足、讲解有困难、教育方式的不足等暴露出的问题都可以促进家长进一步学习。
2.4.3 博物馆服务家长观众意义重大构建学习型社会需要形成全民学习的社会风气。博物馆作为主要由国家出资兴办的社会公共事业,分布广泛、数量众多、掌握资源丰富、社会影响力大,作为全民学习的场所是十分合适的。
构建学习型社会需要形成终身学习的社会风气。公共博物馆自诞生起就以独特的魅力吸引各个年龄段的观众。对年龄的调查数据也表明愿意参观博物馆的家长群体自30岁以下至50岁以上都有分布,博物馆服务好了家长观众,就相当于服务好了大多数人生阶段的观众,对促进终身学习的社会风气有着重要意义。
社会和谐离不开家庭和谐。家长在博物馆中教育子女既可以改善教育方法(16.3%的受访家长以此为第一收获),又可以融洽亲子关系(76.61%的家长认为亲子关系影响博物馆体验,且参观博物馆对改善亲子关系的平均分为3.94),促进家庭和谐(83.8%的家长愿意带子女参观博物馆,95.6%的家长会在参观时与子女积极交流),进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构建文明社会。
3 博物馆针对家长观众的改进建议
3.1 介绍文方面博物馆展品介绍文是观众学习、了解展品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具,“家庭观众最普遍的行为互动是看图片和读展板(49%)”
①,因此我们单独设题采集数据:
A.介绍过于简单,不够深入:小计126,比例42.71%;B.信息缺乏专业性:小计84,比例28.47%;C.信息零散,没有整体感:小计131,比例44.41%;D.孩子看不懂介绍文:小计126,比例42.71%;E.都没有什么问题:小计50,比例16.95%;F.其他问题:小计10,比例3.39%。
仅1人填写了具体问题:“适合儿童的讲解主要问题在于介绍文零散没有整体性,不够深入,孩子看不懂介绍文。”介绍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①根据不同展览及时更新介绍文,展品摆放遵循顺序,如时间、发展脉络等,使之具有统一性、连贯性,属于同一件事的不同展品,可以将故事按顺序分段放入各介绍文中,使观众在按游览顺序参观过程中能从不同展品中读到连贯的故事,加深其印象。一位家长提出的“将发展史作为参观体验路线,或者划分规划一条或几条作为参观路线,会有利于家长和孩子的体验,对展览的理解”值得参考。
②介绍文分部分设计,首段做基本的简单介绍,第二段做更深入全面的介绍,增强知识性,以满足不同学历、不同需求的观众。如有家长提出:“加强针对性讲解开发,区分不同文化层次。”
③额外给每个展品再张贴适合孩子的介绍文并不现实,所以有条件的博物馆可以给智能机器人讲解员加入儿童讲解模式,条件不足的博物馆可以设计二维码,由家长扫出电子稿后讲给孩子听。
3.2 基础设施、服务方面博物馆是为观众服务的,要得出博物馆的改进方法,就离不开满意度分析。在博物馆参观体验过程中,仅有29.15%的受访者认为没有问题或不满意,其他都有或多或少的困难或不满,包括讲解有困难(53.22%)、不熟悉路线(36.95%)、人太多(24.75%)和很累(17.29%)。
①许多家长(21.%)会发现自己知识储备不足,难以给孩子讲解,或者减少、放弃互动,消极参观。这一方面需要家长自身努力拓展知识面,或参观前做好资料搜集等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博物馆应该给家长观众提供讲解指导手册,放在入口等显眼位置供自由索取,考虑到成本,也可以设计成电子稿和二维码,置于介绍文旁。
②博物馆由于面积大、展馆多、展区复杂、展品丰富,容易迷路,或错过期待的内容,或走重复路线,所以博物馆可以在入场处发放导览地图,或在地面贴推荐路线标志,或于固定地点展示地图及当前位置。规格高、规模大的博物馆可以在自己的公众号中加入智能导航系统。
③许多博物馆开放时间有限,人流量集中,而家长观众这一群体集中在假期参观又是其特点,带孩子的家长尤其易受影响,有6位受访者提出人太多、应限制客流、延长开放时间等。对此博物馆可以尽可能延长开馆时间、通过网络预约限制客流、简化入馆流程以分化客流。
④丰富教育手段,增加多媒体设备和可移动讲解设备。后者可以以移动讲解机器人或观众手机为载体。有两名受访者不愿意去博物馆的原因就是怕枯燥,丰富教育手段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问题。家长提出的增加科学设备、增加3D视频介绍可作为参考。
⑤增加、优化讲解。调查中有40位家长提出与讲解有关的建议,认为应增加讲解员,免费讲解,提高讲解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针对儿童的讲解等。
⑥加强跨机构合作。国家文物局2021年发布的《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第12条也表明“广泛深入开展博物馆里过传统节日、纪念日活动……支持博物馆参与学生研学实践活动,促使博物馆成为学生研学实践的重要载体”。博物馆与社会组织、事业单位合作举办活动,也不失为一种提高博物馆社会影响力、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好方法。
4 结语综上所述,博物馆家长观众是一个极为广泛的群体,以高学历为主,年龄分布平均化,不集中于特定种类的博物馆,但有着不同的需求和特点,往往带子女共同参观,注重学习,值得博物馆重视。博物馆应当从介绍文、基础设施、服务等多方面着手,改进服务水平,为家长群体服务,构建学习型社会。
注释①冯楠,唐诗吟,孙卓钰.博物馆家庭观众的互动、交流与学习:以吉林省博物院为例[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0(Z1):38-45.
参考文献[1]郝静.我国博物馆老年观众初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9.
[2]赵芮暄.博物馆的家庭观众研究[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7):117-119.
[3]李红侠.针对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三展馆家庭观众的调查研究[J].
中国民族博览,2016(12):234-235,245.
[4]王心怡,傅翼,张晖.博物馆家庭观众研究:以浙江省科技馆为例[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6(5):32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