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拥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扎根于农村,与农民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基层治理问题中首先需要关注、加强和改善的重点是基层党组织。党对于农村未来作出新的规划,要走乡村善治之路,为农村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方向。从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出发,探讨当前乡村治理存在的挑战,并提出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创新能力、培养人才队伍与乡村治理有效衔接,才能激发基层党组织的
活力,推动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引领乡村实现善治。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乡村治理;挑战;对策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随着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的能力提出了时代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1]]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持续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有了全新的项层设计和发展思路。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定位新时代,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出于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而提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政权的中心,也是基层治理的领导者、组织者、协调者、参与者。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善治的“领导者”在新形势下开展乡村治理的工作,必须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善治中的核心地位,必须发挥党的领导对功能,加强其对村级其他组织的集中统一领导。要不断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通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的工作,不断提高村党组织书记、党组织班子成员兼任或党员担任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负责人,提高村委会成员、村民代表中党员的比列。只有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和强化党在乡村治理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中国的乡村治理工作才会顺利完成,乡村善治之路才会越走越有希望。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和广大农民群众之间的“翻译官”作为党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农村基层党组织一方面发挥着承上的作用,把党中央的声音传递到群众当中去,作为一名“翻译官”向人民传达党对农村发展作出的大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着启下的作用,把群众的意见收集起来通过一定的方式传到上级党组织,使乡村善治的道路越走越顺。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广大农民群众心声的“收集者”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秘方,这秘方的基础就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需要把乡村治理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记录下来,在为村民服务的同时及时收集民情民意,把乡村治理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以及村民的建议有效地收集起来。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收集到的问题和建议在一定的时间内传递到党的领导机关当中去,以便于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有参考依据。
二、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存在的现实挑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随着城乡经济的不断发展,基层社会利益格局和矛盾纠纷出现多元化、激烈化趋势,乡村治理呈现更为复杂的局面。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农村基层民主化建设的持续发展,促使广大村民参与民主政治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他们参与乡村基层治理的多元化需求给乡村治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综合素质不高现有农村基层党组织中的带头人的整体水平而言,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都处于比较低层次的水平。他们的理论水平不高,对于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偏差;他们的创新能力不足,对于乡村治理在本村的具体落实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他们预防风险的能力不强,在面对乡村治理过程中的突发问题没有准备好相应的解决措施;他们的思想还处于因循守旧的阶段,在面对具体问题时总是用一种固有的思维模式来解决问题。无论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带头人数量短缺,还是其整体的综合素质水平不高,这都将会影响到乡村治理工作在农村地区的具体开展和落实。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组织活力不足随着自主的生产经营方式的出现,村民逐步减少了对基层党组织的依赖性,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民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大大减弱了,这一定程度上导致在乡村治理道路上基层党组织的引领能力减弱。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不足,会制约其职能、效力的发挥,导致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动不了农村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活动不足主要体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对于自己的职能不够清楚,对于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思路不够明确清晰,个别村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说的多,做的少,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整个领导班子缺少大局意识,在需要为民办实事的时候相互推脱,私底下有时因为个人利益却彼此不谦让,这就导致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内部不团结,没有能够形成一种合力。农村基层党组织内部没有团结起来,对于村民的组织和领导能力也很难发挥出来,在乡村治理过程中的号召能力和推动能力也会有所减弱。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与乡村治理多元主体关系尚待理清在乡村治理中存在着党的基层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村民个体等多个行动主体,只有各治理主体发挥“合力”才能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3]但在乡村治理的实践过程中,尤其是村两委之间矛盾屡见不鲜,在以党代政型中,村党支部在村民中具有较高的威信,村支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一直强调村民组织自治制度的作用,但是当前仍有很多村党支部对于党在农村中的核心领导地位的理解不到位或者不够准确,认为所有事情一切由党说了算,这会导致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得不到反馈,无形中影响着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在对立执政型中,各自有各自的势力和实力,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在遇到有分歧的事情时互相不退让,导致既无法发挥党的领导作用,也无法发挥村民自治作用,进一步激化两委之间的矛盾,最终损害了村民的集体利益,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同时基层党组织与其他治理主体之间在治理能力与社会参与等方面呈现出非均衡态势,在人员配备、组织结构、治理资源等方面出现不平衡,无法实现有效协同治理,容易出现党组织代替其他组织发挥治理作用,不利于乡村治理水平的提高。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的深化思路面对当前新形势下,建设好农村基层党组织不仅有利于乡村开展各项工作,还有利于乡村稳定向前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巩固党在乡村的执政地位,因此,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客观的认识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发现原因去解决问题,要从提高组织创新能力、做好服务保障、培养人才队伍等方面开展工作,开拓农村基层党建新篇章,乡村治理工作才会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一)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新实践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想做到乡村善治,那首先要创新收集群众的意见的途径。在收集村民建议和意见时,农村基层党组织应该完善和创新村民愿望和意见表达的渠道和途径。只有把表达意见的“渠道”修好,村民的意见这股“清流”才可以有依托的地方。如此一来,在乡村治理的过程中,村民就可以展示出作为治理主体的大智慧,这既鼓励了村民积极地向农村基层党组织反映和表达自己的意见,也便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拿到有关乡村治理理的第一手材料,及时汇总信息并传递给上级党组织。上级党组织根据回回收到的反馈,针对实际出现的问题做出新的方案,农村的治理工作才会越做越好。
农村基层党组织应该和村民一起投人乡村治理的实践活动中,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既可以与村民保持畅通的交流和更加紧密的联系,又可以通过自已的亲身体验发现村民们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在乡村治理的实践活动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应该站在管理者和决策者的角度,树立大局意识,整体把握乡村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在乡村治理过程中遇到的多种多样的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先对其进行整合和归纳,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解决。
(二)整合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队伍体系《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都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出明确要求;《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
[4]因此,要大力推行村党支部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大力推荐村党支部书记同时担任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的负责人,推行农村“两委”班子成员之间的交叉任职;要大力提倡由非村民委员会成员的村党组织班子成员或党员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除此之外,村民委员会成员中的党员数量应该占定的比例。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乡村善治中提高威信、提升影响。
在乡村善治的过程中,在决定重大事项时要多同村民们进行商量,落实治理任务时要向群众讲清道理;在乡村治理过程中,要经常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万式;要时刻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只有坚持把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实处,乡村善治的工作才会开展得有声有色。
(三)构建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是我国立足于新时代大背景下的客观要求。
[5]坚持党建领航,农村党组织负责当揽全局、协调各方、发展党员,按照“优化机构、理顺职能、提高效能”的工作要求,积极构建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充分发挥自治主体应有的作用。
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下,村民委员会主要职能转变为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社会管理水平、村民自治水平、社区服务水平及维护乡村社会稳定,管好事务性、具体性、监管性事情。除了村民的主体力量之外,基层干部也是重要的一环。基层干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村民们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村里大事小事,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中。发挥好群众和干部的多元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实现基层共治的格局。总而言之,在构建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的过程中,需要各个主体协同发力,营造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实现有效治理。
参考文献:[1]宋圭武.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社科纵横,2017,32(12):5-8.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出版社,2017.65.32.
[3]朱荣康.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的挑战与突破[J].西藏发展论坛,2021(02).
[4]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EB/OL].(2019-06-23)[2021-02-23].http://www.gov.cn/zhengce/2019-06/23/content_5402625.htm
[5]燕连福,程诚.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治理的历程、经验与未来着力点[J].北京
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21,21(03):95-1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
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的机制和路径研究”(KYCX21_3303)的研究成果之一;本文系江苏大学第20批大学生科研课题立项一般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研究”(20CC027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艺琳(1997.11)女,汉族,江苏常州人,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在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新时代“三农”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