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琳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其中,文化交流也更加广泛,更加深入。通过这些文化交流,国家之间加深了解,促进了合作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新闻翻译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导致新闻翻译的可读性和准确性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影响,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实现国际新闻翻译的本土化。在新闻翻译中,本土化是认识其他文化形式和文化特征的重要过程,对翻译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中外文化的融合与发展,能够提高异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于让世界认识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海外主流媒体;新闻翻译;本土化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让世界了解自己,并且深刻地去认识世界,是每一个国家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的迫切需求。结合这一社会需求,传媒企业就需要与时俱进,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实现新闻翻译的本土化。通过这一举措,让世界了解自己的本土化营销策略,实现自己的全球化品牌战略,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从而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目前,有些人把新闻翻译的本土化简单地理解为用高科技来翻译新闻,这未免有些以偏概全,不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其本土化内涵。因为,当前的新闻翻译本土化,主要表现为跨文化交流传播,其目的是要促进多元文化在交流互动中的融合发展。并且在这一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过程中,努力表现出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弘扬本民族的文化精髓,从而产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和自信,以使自己国家的文化能形成明显的国际影响力。
一、新闻翻译本土化的意义国际新闻翻译本土化,是顺应当今世界全球化发展的文化传播的时代之举。它把基于民族文化自信心的本土化营销策略推向了世界,这是信息时代背景下传媒企业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积极拓展全球化市场,以获取更大的市场利益的必由之路。有人将新闻翻译的本土化简单地理解为利用高科技进行外文翻译,还有人将新闻翻译的本土化理解为单纯的为了适应输入地语言理解和信息接收的翻译,这显然有失偏颇,没有概括出它的本质
[1]。目前,国际新闻翻译的本土化主要体现为跨文化传播,以发展和推进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融合。在实现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目的的同时,还要维持本国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保留自己的文化精髓和体现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觉性,以形成本国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外文翻译的本质认知与现实理解(一)翻译的本质
从翻译学的角度来说,翻译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对原语的降解和再译语言的升华,这可以说是基于同一语言信息的两种不同文化背景、语言框架的语言创作表达。在这一过程中,翻译者首先应该是原语的接受者,应该能够对原语进行深刻的理解,然后才能够对原语基于自身的理解做出基于受众能够理解并且愿意接受的解释,这也就是我们本文所涉及的本土化原则。对原语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直接影响着他再译信息的输出效果,翻译者在原语与译语之间发挥着将原语新闻转变成译语新闻信息的桥梁作用。基于生活阅历、文化背景、文化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原语的信息及至传递到译者时已经有所改变,成为了一个有损信息,译者对原语信息的理解,有技术和非技术层面的双重因素的影响。所谓的技术因素,也就是译者自身的文化素养、输出语言应用的熟练程度以及对输出语言文化背景的了解程度
[2];非技术因素就是指译者的民族文化特征、翻译环境、个人价值取向等。这就需要翻译者不但要具备丰富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还要有丰富的翻译经验以及传播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
在翻译完成之后,随着译词的广泛应用,相关的学者会深入探究基于译词准确性的翻译的准确性。在这一过程中,学者会考察并进一步地去完善译词,并且会对这些词做出积极的修订,以追求其能够准确地表达原词的意思。而且还会对这些词的表达方式予以定义,并进行积极的词汇推广,从而实现了有些专业术语在社会文化中的泛化。同时,凭借语言发展规律不断形成各种形式的新词搭配,从而使得翻译的内容能够被更多的受众群体认同并接受,进而达到文化信息的传播。
(二)对海外媒体新闻翻译的现实理解
针对于新闻翻译来说,以体育赛事新闻为例,由于当前体育赛事的商业化,高度密集的赛事新闻给译者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时也为英语学习者和体育爱好者提供了广泛的学习素材和娱乐素材。这一点,对于门户网站以及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尤为明显。这是因为,网站需要专职的翻译将这些体育新闻翻译成中文以提高点击率,扩大网站的影响,从而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3];而高校大学生则需要利用这些英语新闻学习英语,更多的学生则以此娱乐。这就要求翻译者必须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新闻翻译方法与规律,这样才能够将更多的新闻信息基于自身的理解与选择传输给受众群体。
语言是文化信息的载体,是沟通交流的工具,体育新闻翻译其目标就是要通过翻译实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信息的交流传播。体育新闻形式各异,多的有上千字的新闻评论少的有几百字的短讯,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结合受众群体的不同特征从中做出取舍。特别是对于新闻的标题,翻译者需要结合这类新闻的受众群体主要是当代青年大学生这一现状,基于他们追星的特征在新闻标题上更多的体现明星效应,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汇聚更多的受众群体,这其实也就是对英文文本的本土化处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新闻译者对这些新闻信息的翻译,从本质上来说实际上已经是对这些体育新闻材料的第二次创作,需要译者深入的去了解这些海外主流媒体新闻资讯受众群体的阅读特征、他们的消费水平以及他们的学习诉求和娱乐倾向,在符合新闻题材创作体例的基础上,利用受众群体所喜欢的标题形式、行文风格、语言习惯、流行用语等对这些新闻资讯进行再创作,以更好地实现基于本土化翻译的文化传播。
三、目前海外主流媒体新闻翻译所面临的问题(一)文化背景的不同所引发的歧义
中国的改革开放敞开了国门,冲破了多少年来的文化封闭,以兼容并蓄之胸怀,接纳各种思想,包容多元文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再加上我国的改革开放更加深入进行,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广泛。多元思想的启迪和多元文化的融入,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也丰富了我们的知识结构,拓展了我们的视野。中国开始在全球视阈下观察世界、了解世界,同时更渴望被世界各国所了解。基于此,受这些异域文化的影响,我们开始注重培养我们的文化自觉性。经过对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又通过融入这些多元文化思想中的积极元素,我们的文化开始呈现出了我们鲜明的民族特色,并以独特的形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4]。但是,由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不同,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形成各国家之间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差异性。一般来说,中国的语言表达侧重于对感官具象的综合思维,而西方的语言表达形式则偏重于对内涵实质的抽象性逻辑思维,这些语言表达上的差异性,同时也反映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与行为的不同上,这就造成了跨文化交流活动中的困难。因此,主流媒体新闻翻译就必须实现本土化,这是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消除彼此之间的文化隔阂的必由之路,有利于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二)省略语句所造成的理解困难
根据西方国家的语言习惯,特别是英语语系国家的语言、行文习惯,他们在语言和书写过程中,会过多的应用到简写和语言省略形式。从国际间文化传播的角度出发,语言和行文中语句的省略,会对信息接收方造成理解困难,尤其是针对于一些新的受众群体,如果没有积累大量的阅读知识和阅读经验,很难适应英文新闻的逻辑思维,因此对于这些英文新闻就难理解。
当前,读者对新闻的点击阅读量,是新闻媒体最主要的考虑因素。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以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当今的国际传媒更加注重连续报道某一件新闻事件。但是,在英文新闻报道习惯中,由于前期报道比较详细,后期报道中就会对许多前期涉及到的信息进行省略,从而造成读者对这些新闻内容难以理解。无疑,这种理解困难就造成了跨文化交流的困难,这一问题也就成为了新闻媒体对国际间跨文化交流过程的消极影响。同时,一些行文与语言中的省略,也会造成不同语境中的读者对新闻内容理解的不全面,甚至会有失偏颇。更有甚者,由于这种省略,还会引发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误解,从而引发国际间交流活动的失败。
(三)典故应用是翻译的难题
典故不论在哪种文化体系中,也不论是哪种语言形式,都是语言中的精华。它由于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还有着固定的思想内涵,而且还形成了固定的表达方式和语言形式,因此常常被人们应用于语言和行文中。对这些典故的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使文章更具文采。但是,在国际新闻翻译中,由于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性,典故成为了新闻翻译中的难题。如果翻译工作者对异域文化中的典故不熟悉,不了解它的来历,不明确它的准确含义和它的引申义外延,那么译者就会对这些词句感到迷茫,也就不能够准确而深刻地去理解新闻的内容,因此在翻译这些新闻的过程中也会造成语义不清、内涵不明。这就要求这些翻译工作者,不仅要掌握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还要更多地了解这些国家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熟悉应用两种不同语言来交换表达自己的意思的技巧[5]。基于典故大部分都具有历史渊源,因此对目的语国家的历史的了解非常重要。因为,许多典故只有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中,才能够让人更好地理解。针对典故造成的翻译困难,需要翻译工作者在对文化交流双方国家历史知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准确地对这些典故做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转换表述。而且译者要对自己译文中所缺少的文化内容,结合接受方的阅读需求进行相应的补偿,从而对典故的翻译表达更趋完善。
四、海外主流媒体新闻翻译本土化策略(一)恰当地引用中文中的诗词和成语
要想让目的语国家更好地了解新闻内容,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要深刻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本土需求,在此基础上尽量地契合目的语国家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从而实现不同文化在异域文化背景下的融合。这样才可以有效地调动双方文化的积极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彰显出文化的积极作用。基于此,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引用中文中的诗词和成语,通过这些诗词和成语固定的文化内涵,让目的语国家新闻受众在具体了解中国文化独特形式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新闻内容。这样不但可以增添译文的文采,还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的内容,从而提高翻译质量。新闻翻译的本土化是与当前的全球化国际态势密切相关的,它们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影响。没有世界形势的全球化,英文翻译的本土化也就失去了意义。译者在对外新闻翻译过程中,恰当地引用中国文化中的诗词和成语,其实也就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彰显中华文化的特色,体现中华文化的优势。
(二)对于政治术语要进行准确的转换
政治术语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能够反应出文化的隐性特征。在新闻翻译过程中,政治术语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在翻译过程中的难度又是显而易见的。翻译工作者能不能准确地把具有特定含义的政治术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转换,是翻译工作成败的关键,更是其翻译技巧和翻译水平的最直接表现。一般来说,翻译过程中的政治术语转换,更多的表现为直译和意译的形式,但是这样的翻译又常常忽略了其文化内涵,只表现出了文章的形式,这显然是不理想的。新闻翻译不仅仅只表现于对语言文字的准确转换,更应该着眼于不同文化的差异性,更要立足于目的语国家受众群体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对于那些存在于不同意识形态中的敏感的政治术语,翻译者应该充分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政治背景和他们的意识形态,基于既对他们意识形态的尊重又坚持本国的文化原则,对这些政治术语进行基于公平合理的准确的转换。
(三)应用网络语言应适度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全世界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并且深入到了这些方面的细节中。因此,层出不穷的网络语言也就不可避免地渗透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语言习惯和表达与接受方式。基于网络的传播优势和拓展功能,在新闻翻译中适当地引用这些网络语言,可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吸引更多的读者群体,从而扩大媒体的知名度,进而增强这些传媒的社会效应。但是,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切不可滥用这些网络语言,要结合目的语国家的本土化语言习惯及价值取向,合理而适度地应用这些网络语言,从而使新闻翻译更加体现出本土化。
五、结语综上所述,新闻翻译的本土化,是实现新闻内容被目的语国家有效理解的重要途径。同时,这也是实现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交流双方文化交融的重要举措和必由之路。因此,新闻媒体要以创新意识,积极拓展新闻翻译的本土化路径与策略,从而促进以新闻为媒介的我国和世界各国的跨文化交流活动,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1]赵丹.英文电视剧翻译的本土化和娱乐化[J].当代电视,2015(08):93-94.
[2]曾辰.英语体育新闻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与技巧[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02):88-90.
[3]吕艳,戈玲玲.外宣英文网站中多模态隐喻表征及语类特征研究——基于小型超文本语料库“中国梦”的个案研究[J].上海翻译,2017,(02):45-50.
[4]陈浩东,王颖.从文化视角谈英语报刊新闻标题的汉译[J].社科纵横,2002(03):71-72.
[5]刘小燕,司显柱.国内新闻翻译研究:进展、问题与对策[J].理论月刊.2017,(03):34-37.
[6]郑婉斯.新闻编译和新闻翻译岗位需求调研报告[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7.
[7]梁茜.纽马克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软新闻汉译[D].福建师范大学,2017.
[8]司显柱.论我国对外英语新闻翻译及传播效果研究[J].外国语文,2016,32(03):109-115.
[9]齐若彤.《时代报》中经济新闻翻译实践报告[D].河北师范大学,2016.
[10]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基金项目:上海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16)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陈琳,女,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主要从事外语翻译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