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ING主营:论文代发、论文查重、专著出书,since 2008.
学术期刊 期刊论文 期刊常识 我要投稿

突发公共事件下高校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机制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为例

【作    者】 丁苏怡
【出    处】 《新闻研究导刊》2020年第16期
【标    签】 突发事件  舆论引导  新闻  新闻传播 
【来    源】 期刊论文来源互联网,如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提    示】 本站为《新闻研究导刊》杂志社正规代理组稿员,诚信可靠;如果您也想把论文投稿《新闻研究导刊》,请联系我们!

突发公共事件下高校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机制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为例

丁苏怡

(江苏开放大学 党委宣传部,江苏 南京  210036)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中,各地高校用宣传引导助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面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高校要抓实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切实占据高校舆论主阵地。面对这场“疫情大考”,高校要迅速建立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常态化机制,本文对其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开展策略及机制建设进行全方位的探讨。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高校新闻宣传;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6-0220-03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上下联防联控,凝心聚力把握好疫情防控各个环节,体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使命和担当。其中,高校媒体作为学校的“发声筒”,该如何建立突发公共事件下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已成为高教领域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突发公共事件下开展高校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夯实筑牢高校舆论宣传主阵地

高校媒体包括校报、学校网站、“两微一端”平台,在权威信息发布、热点事件报道、主流观点引导方面担负重要责任。作为信息生产者的高校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应该有足够的敏锐度。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高校媒体及时发布防疫抗疫知识,宣传防疫抗疫工作,为高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创设了舆论条件。然而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之后,一些高校媒体放松了警惕,没有持续营造应有的舆论氛围,存在舆情危机意识不强的情况[1]。突发公共事件下,高校媒体必须成为新闻舆论工作开展的前沿阵地,持续为高校师生立德铸魂,为疫情防控常态化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

(二)把稳把好学生思想政治“方向盘”

高校学生对于突发热点事件,往往拥有更强的参与和表达欲。但是高校学生社会阅历较少,看问题较为片面和理想化,可能被各种网络平台的偏激言论“牵着鼻子走”,对主流意识形态陷入不信任的状态。意识形态领域如果出现问题,就容易为敌对分子和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一旦其思想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国家、民族的未来。突发公共事件下,要把握高校舆论阵地,特别把握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用正能量、主旋律感染学生,防止不良势力等借机进行思想渗透、煽动情绪,造成严重的后果。

(三)切实占据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

福柯认为,话语的本质是“一种权力和知识的综合体”[2]。话语和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即一种权力[2]。突发状况下高校的新闻宣传工作,其本质是高校媒体通过自身的权威性和引导力,使大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从而为国家的建设、和平、稳定服务。意识形态是社会上人们普遍认同的思想理论体系,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3]。在高校,一定要牢牢把握住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师生的大脑,从而用理论指导实践。想要使高校师生团结一致、共抗疫情,就要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培养工作,“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4]

(四)配合打好高校思想教育“组合拳”

通过高校媒体这一“隐形教育”媒介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能获得与思政课教育相配合的思想教育效果[5]。舆论引导往往比直接的思想灌输更能产生影响。疫情期间,高校媒体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宣传报道各种正能量新闻,通过更加贴近大学生的专题报道、活动策划,使大学生更有参与感,产生主人翁意识。学生通过看新闻、参与活动和讨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对整个事件有更理性的看法。突发公共事件下,良好的宣传引导会为高校思政工作做好铺垫,高校思政课与高校媒体相辅相成,可以打好思想教育“组合拳”。

二、突发公共事件下开展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和舆论引导工作的指导思想

(一)始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魂聚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6]。高校要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好高校媒体平台,使之成为舆论宣传主阵地,并有效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使高校媒体成为高校意识形态的“传声筒”“主动脉”。

高校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开展宣传工作,要坚持党媒姓党的原则。强化高校党委指导地位,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好党对新闻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高校的新闻宣传工作由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负责,党委宣传部隶属于学校党委,面对突发情况时,由校党委制定工作方案,党委宣传部执行宣传方案,新闻发布内容经过党委把关,确保不出现差池。要创设舆论场,高质量传播新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7]。在高校新闻宣传领域,创新新闻传播渠道和方式,使主流思想潜移默化地被高校学生接受并吸收。要通过高校媒体辐射高校师生、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各界,使高校新闻工作成为大学对外进行形象展示和官方态度发布的最佳载体。

(二)坚持使立德树人贯穿高校宣传工作始终

高校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通过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尤其是在突发公共事件下,需要持之以恒地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学生。这就要求高校宣传工作和思政工作同频共振。高校在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也要通过宣传报道、组织大学生文化活动等多种课堂外的渠道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高校宣传工作要培育人才、提高品质,引领大学生在充满阳光的氛围中积极面对突发公共事件。疫情防控中,高校在媒体平台上刊载“给大学生的一封信”“疫情防控我们在行动”等专题,就是在思想上培育大学生,在灵魂上塑造大学生。比起刻板的说教,生动的新闻报道和恳切的寄语更能打动大学生的心。高校宣传工作者要时刻谨记,以立德树人为宣传工作的落脚点,将思政工作落实到每一次宣传中。

三、突发公共事件下,开展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和舆论引导工作的策略

(一)流程管理策略

突发公共事件下,高校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内容不能一味交由高校师生自主生产,而是应该服从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采用权威转发和统一垂直管理的方式,避免造谣传谣和意识形态偏差。首先要及时转发权威媒体的相关报道以及中央、省委的相关要求,使信息公开透明,使师生及时了解事件进展,减少焦虑恐慌心理。其次,所在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从学生心理关怀、学校应对举措、思想政治教育、师生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报道,激发学生爱国爱党、荣校爱校的情怀。宣传内容及时上报校党委,对其政治站位、意识形态、表达方式等进行严格的把关。

(二)内容生产策略

题材选择方面,要唱响主旋律,向学生传递有价值、正能量的新闻内容。要做好法治宣传工作,以生动、严肃的反面警示案例,突出违反规则的严重后果,提醒学生知法守法,为防疫工作建好校园“防火墙”。要以高校为圆心、广大师生为半径,逐步扩大疫情防控科普宣传的影响。疫情防控常态化之后,要针对返校复学、学生就业等一系列措施和活动进行持续跟进报道,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渡过难关。准确把控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思政教育、特色活动报道等,对学生做好心理疏导。

(三)媒体报道策略

脱胎于福柯的话语权研究,有学者认为“话语不是一种策略的媒介,而是一种资源策略”[8]。高校在开展宣传教育时,尤其要注意资源的分配与受众注意力的紧密结合,即运用多种信息手段,使受众准确、高效地接收到正确的舆论导向。要通过结构化、组织化的新闻宣传,使高校媒体的宣传内容更贴合高校学生的情感取向和注意氛围,确保舆论引导获得最大的效果。要运用多种媒体渠道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广泛报道。建立专题网站,及时发布权威信息、防疫知识和校内防疫动态;学校官方网站及时更新学校疫情防控动态;校报设立疫情防控专栏,对学校疫情防控的工作动态、突出事迹、典型人物进行宣传报道,及时刊载学校关于疫情防控的征稿、文艺作品等;利用“两微一端”平台,用心做好策划,发出高校声音。在发布形式方面,不拘泥于生硬的新闻报道,结合视频、短视频、漫画、音乐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借助融媒体手段进行传播,可以结合高校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适当征集有创意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作品、进行作品展示等。

四、高校如何建立突发公共事件下新闻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常态化机制

(一)通过体系化建设预防突发性舆论危机

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除了应急事件处置、学生心理教育外,在事件发生时还需要“及时公开信息,客观真实报道,避免舆情失控”[9]。高校需要制定应对疫情乃至今后可能出现的其他突发状况的策略。高校宣传部门作为高校在危机事件中面向外部的“窗口”,需要时刻预防可能发生的突发性舆论危机。这就需要宣传部门提前做好预案,建立危机事件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常态化机制。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情况,学校党委应牵头制定特殊时期新闻宣传工作的制度方案,形成一套应对体系,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力配合,将意识形态工作做实做细,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及时研判学生意识形态,并及时调整工作方法。面对学生的疑问和可能爆发的舆论危机,制定学校官方完善的口径,交由学院书记和辅导员老师向学生进行具体解释。

(二)通过政治素质培养提高宣传工作者的能力

突发公共事件下,需要宣传工作者提高政治敏锐度、培育大局观、增强责任意识,时刻把国家利益和学生权益放在心上。必要时,高校新闻工作者要具有奉献精神,投入大量时间、心力用于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及时跟进,做好宣传报道。尤其是位于学院、在学生工作一线的宣传员老师,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是事件的直接当事人和记录者。他们需要拥有守土有责的坚定信念、立德树人的理想情操、大公无私的道德情怀。他们的责任是去一线了解每位学生的心理状况,挖掘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通过宣传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维持校园的安全稳定,这与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思政工作水平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要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就要提高宣传工作者的政治站位和思想素质,在校园内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切实将立德树人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主抓手”,通过学校媒体,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和爱国、爱校意识。

(三)通过队伍建设提高宣传员的业务能力

此次疫情,暴露出很多高校媒体交由不专业的宣传员队伍管理,不隶属于学校党委,也未经过党委宣传部审核把关的问题。学生与高校宣传员往往并不了解政策安排,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很难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传播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因此,应当大力加强高校宣传队伍建设。高校在平时就应当培养一支政治素质、宣传素质过硬的宣传员队伍[10]。学校党委定期开展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加强理论武装。学校党委宣传部定期对各部门、学院宣传员开展培训,使其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优秀学校和官方媒体的媒体语言和新闻思维。可以吸纳学校思政工作先进人物,如辅导员、思政专业教师等,作为宣传队伍的顾问,把关宣传方向和内容,探讨宣传创新点,扩大高校媒体的影响和覆盖面。

(四)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舆情监测能力

舆情危机爆发,往往与学校舆情处理机制有关。疫情防控期间,在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一些学生的负面言论,很多言论毫无根据,如果不及时加以疏导,学生有可能被错误的意识形态带偏,影响学校乃至国家的安全稳定。对此要旗帜鲜明,大力防范意识形态领域可能出现的风险,舆情监测便成为了很多学校的“刚需”。通过建立舆情监测系统,对不当言论进行追踪,既可以针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整完善,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对症下药,进行心理辅导。各高校可以通过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舆情监测的智慧程度,对不当言论进行分析研判,从而及时回应和处理。学校宣传部门应和信息化部门合作,通过信息化手段使舆情监测常态化、体系化。这样一来,在未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公共事件时,就能占得先机,及时应对。

五、结语

本文探讨了高校管理视域下,突发公共事件中高校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性、思想基础、具体开展策略,以及该如何形成常态化机制,使高校在未来可能面对的挑战中能把握主动权,严守宣传阵地,形成良好的宣传效果,从而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贡献高校力量。

参考文献:

[1]周驿.浅析如何做好高校新闻宣传工作[J].青年与社会,2019(11):284-285.

[2]米歇尔·福柯.事物的秩序:人文科学考古学[M].伦敦:塔维斯托克出版社,1970:75,19.

[3]唐梓翔.论新闻宣传的意识形态工作问题[J].学习月刊,2014(16):9-10.

[4]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DB/OL].新华社,http://www.gov.cn/xinwen/2015-01/19/content_2806397.htm,2015-01-19.

[5]刘娜.自媒体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及对策[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7):86-95.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2017-10-27.

[7]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王沪宁主持[N].人民日报,2018-08-23.

[8]大卫·琼斯,斯蒂芬·鲍尔.米歇尔·福柯与教育话语[C]//麦克拉伦P,贾拉利J.批判理论与教育研究.奥尔巴尼: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1995:39-52.

[9]张香宁.关于高校突发性传染病危机管理的工作案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7):125-126.

[10]张香宁.关于高校突发性传染病危机管理的工作案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7):125-126.

[11]支果,周红蕾.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应急机制的构成与运行[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129-132.

作者简介:丁苏怡(1995—),女,江苏淮安人,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新闻学研究。
 
本站承诺
期刊ING做为负责任的论文代发服务提供商,会一如既往地诚信经营,任何情况都如实相告,绝不会为了成交而故意隐瞒、歪曲事实,“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个涉及道德底线的原则问题,我们会永远坚持下去!!!

1、刊登您学术论文的期刊,一定是正刊,拒绝假刊、增刊、克隆刊、会议论文集,否则全额退款。

2、论文发表之后,一定能够在知网、万方、维普、龙源等数据库检索到您的论文,否则全额退款。(说明:您论文具体收录在哪些数据库,以所选期刊为准)

3、保证客户隐私,不倒卖客户信息,始终如一的服务态度,坚持售后到底。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