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交通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路径
康思超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8
[摘要]教育的供给侧改革为旅游教育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同时为专业建设提供人才培育提供了新思路。基于此,进行高校旅游交通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改革,具有深刻的研究意义,是对接我国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和对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本文以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海陆空”乘务专业群为研究案例,分析在高校供给侧改革的视域下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高校供给侧改革;旅游交通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20)29-0113-02
一 高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一)高校供给侧改革内涵
“供给侧改革”不仅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领域的热门话题,也是国内各行各业改革发展高频词。何谓“供给侧”,就是促进结构调整,低端供给适当减少,中高端供给有效扩大,如此一来供给结构对社会需求变化的灵活性会更强。这能有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让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职业教育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教育”实现,而中国职业教育对供给侧改革的推进程度也非常之快,其强调实现“教育公平”,而教育公平的内涵,放在教育教学也呈现出多层次的要求。基于中国教育市场的特殊性,需求侧能决定供给侧的改革,换言之,就是需求决定供给。
需求侧的需求为:对于企业来说,其需要学校提供的教育资源能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并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的文化和发展方向看齐;对于学生来说,其需要学校提供的教育能为其日后发展需要奠基,能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技能。供给侧的供给为学校给企业输出的人才、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教育资本。
(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研究现状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之一,在这场“改革”浪潮中是一大焦点。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之需。
1 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将持续发展演进
关于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研究开展于2014年,2014年六部委推出政策支持职业教育与企业的融合,自此中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大旗就正式拉开,时至今日,中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发展已经非常广泛,并对中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深刻的借鉴内涵。以此可以得出,在改革革新背景下中国教育供给侧将会持续开展。
2 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目标基本确定
职业教育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承担着为实体经济输出人才的历史使命,如何改革的声音很多,但都大相径庭:第一,侧重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重要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并协同社会资源、企业资源、学校自身的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职业教育;第二,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选择和就业选择,对学生来说,需要打造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环境,并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技有所长;第三,企业的人才满意度和学生的就业满意度是检验教育改革成效的关键,以需求决定供给来说就是让需求方满意,以此调动供给侧的改革动能。
二 旅游交通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现状(一)基于职业教育潜力维度的思考
职业教育是一种“全民教育”,尤其是对学生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职业教育已成为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爱岗才能敬业,而推进教育行业的发展,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让社会认可职业教育,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潜力,但是目前仍然缺乏对职业教育的尊重,学生对导游等职业不甚尊重,不对本专业的发展抱以乐观心态,那么对学生来说就不愿意参与到专业建设和人才发展教育工作中来。
(二)基于教育改革方向的思考
基于“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需要认清:未来的世界不是互联网世界,不是虚拟世界,但仍然是一个现实世界;未来不是互联网取代了实体经济,而是互联网融入了实体经济,未来世界是一个“信息物理系统”。因此,在“中国制造2025”的改革理念下,如何将技能教育融入职业教育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以我们专业的教学为例,未来很难实现“在线旅游”,这样也是不现实的考量,而是怎样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让国民参与到中国旅游行业发展的事业中,才是最重要的,如此一来就需要企业和学校共同做好教学改革,让新颖的职教模式为行业发展带来内生动力。
(三)基于职业教育跨界潜能的思考
职业教育的独特性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育教学更侧重的是“知识型”人才的培养,过于侧重于学生的理论指导,但是在技能培养上却没能有效监控。而在实际的校企融合实践中,更侧重于教育的跨界,其表现在职业科学和教育科学的统一,但在实际的职业教育跨界中却没能做到统一,只关注学生怎么学会工作,但不重视学生怎么在工作中学习。
三 旅游交通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创新路径(一)培养“大国工匠”,强调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从发展的宏观格局看,控制传统供给侧改革,提高发展水平是大势所趋,因此,更要重视学生自身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的培养,通过优质的课程提升能力,通过有效的引导提升素质,让学生深入相关行业的内涵,加强学生思想上的引导和规范,积极推进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在教育中加强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和工作荣誉感。通过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实现学生的爱岗、敬业、乐业、精益求精。高校应引导和鼓励青年技术人才注重职业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进一步发扬青年人的工匠精神,让青年技术人才树立标杆,扎根基层,展现新时代青年技能型人才的青春风采。
(二)落实地方特色职业教学,加强专业竞争力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落实专业教学课程规划,并加强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对接,首先,差异形成吸引力。根据本地的实际实施差异化的旅游管理和交通相关专业的学生教育,地域性越强,对企业的人才吸引力越强;第二是创造竞争力,加强院系学科建设的创新,加强新技术在学科建设中的应用;第三是组合开拓发展,依靠技术研究型人才和实践技能型人才来不断发展院校的职业教育竞争力;第四,教育对接市场,加强教育的市场化,以市场化技能培养和市场化学科规划。来实现学科建设的有效高效。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积极打造本地优势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积极构建本校与企业沟通联系,以高素质人才输出提升本校专业人才的岗位竞争力。
(三)加强院校职业教育资源依托,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
积极建设有质量、有技术、高效能的人才培养队伍,以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提高本校人才培养质量。第一,坚持教师的教育主导作用,打造理论与实践经验兼备的“双师型”科研团队,积极筹建高素质的教师科研队伍,加强专兼职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提升职称和学历,鼓励教师到其他院校进修拓展;第二,坚持“双师制”教师团队的打造,以校内教师提升专业素养,以校外教师提升职业能力,积极协同各大铁路局、民航公司、国际邮轮公司等,开展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聘请企业实战专家来我校兼职授课,专职教师也通过下企业挂职锻炼,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 结语坚持落实建立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共育”“协同参与”机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学生在企业中的在职实习模式,努力构建以学校为主体、以企业为核心,以共育为原则、创新管理为本职培养学生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可以引导青年人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个人优势选择侧重的职业技能,还可以为青年技能型人才的输出搭建平台,实现高校育人和企业招人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1]张琴.基于供给侧改革的“互联网+高职教育”融合发展对策研究[J].
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5):30-31.
[2]陈致远.基于供给侧改革的高职“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13):148-149.
[3]金忻.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的探索[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7):196-197.
[4]韩晓冬,王丽颖.高等职业院校双创教育供给侧改革探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0,22(3):93-98.
[5]杨清华.供给侧改革与高职院校“匠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文教资料,2020,(8):120-122.
[6]刘玉颖,陈梅.“供给侧改革”视域下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路径分析[J].职教论坛,2016,(11):19-22.
[基金项目]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18WYYBKY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