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ING主营:论文代发、论文查重、专著出书,since 2008.
学术期刊 期刊论文 期刊常识 我要投稿

国产主旋律电影中青少年形象分析

【作    者】 袁珮芸
【出    处】 《中国报业》2022年第16期
【标    签】 电影  青少年  人物形象  影视文学 
【来    源】 期刊论文来源互联网,如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提    示】 本站为《中国报业》杂志社正规代理组稿员,诚信可靠;如果您也想把论文投稿《中国报业》,请联系我们!

国产主旋律电影中青少年形象分析

袁珮芸

[摘要]新时期,电影的青少年受众数量大大增加,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主旋律电影中青少年形象的塑造对其理解并传承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梳理、概括、反思当代国产主旋律电影中的青少年形象塑造的得失,以期为青少年塑造精神世界、树立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作出贡献。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人物形象,青少年,形象塑造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1987年,时任广电总局局长的腾进贤最早提及主旋律电影,强调要“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此后,邓小平同志将主旋律电影定义为“一切宣传真善美的电影”。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大众文化宣传被提上日程,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都开始扶持主旋律电影,市场上诞生了很多商业性与艺术性兼具的优秀作品,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转型成为趋势。以《我和我的祖国》《夺冠》《1921》等为代表的主旋律影片不断融合好莱坞商业片的类型元素,受到越来越多年轻受众的欢迎。当主旋律电影主动将“官方式的说教”转变成“逐步和观众产生共情”时,影片本身也就逐渐和“俗套”“单调”摆脱了关系。

人物形象作为向受众传达情感的关键因素,往往决定着影片的共情能力,因此要想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受众,就需要塑造更多能够折射时代、强化主题、凝聚精神的青少年形象。新世纪以来,主旋律电影在青少年形象的塑造上呈现出新的变化和指向,今后仍需继续结合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国主义”为基础,塑造富有责任感、担当意识、国家民族情怀的青少年角色。

主旋律电影中青少年形象塑造的意义

1.激发青少年学习“四史”的兴趣

共鸣是最好的传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优质的主旋律电影能激发青少年对“四史”的学习热情,作为学校开展“四史”学习的教学材料,此类电影可以给青少年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其更好地吸收知识。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商业化主旋律电影成为票房黑马,许多学生纷纷为剧情和剧中角色留言、刷屏,甚至在社交平台上模仿影视剧经典场景。如电影《长津湖》上映后,不少青少年就对片中的冻土豆产生好奇,也并通过深入了解,对“冰雕连”的历史背景有了深刻的理解。

2.提升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情感认同,培养其“主人翁意识”

主旋律电影对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奋斗之路的展现,对具有强烈政治性、主人翁意识、国家本位立场青少年人物形象的塑造,让很多青少年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在建党、改革、发展经济路程上的不易,从而对社会主义思想、对红色政权产生深刻的认同,进而立志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接班人。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中青少年形象的特点

赵保峰等的研究指出,中国主旋律电影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17年,以《战狼2》《红海行动》等凭借显著的商业化特征,实现了真正意义主旋律电影的“破圈”传播,象征了新主旋律电影时代的到来。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在青少年角色塑造上呈现以下特点。

1.突出性格缺陷,强调人物弧光的构建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具有显著的商业化特征,融合了好莱坞类型片元素,在人物塑造上强调建立圆形人物,突出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使人物丰满、立体,因而电影主角往往表现出明显的性格缺陷,人物塑造上进行“降维”,使电影主角无限趋近于凡人。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对青少年形象的塑造,更强调人物弧光的构建,强调人物性格的反差。很多角色一开始并没有表现出英雄特质,但随着剧情的推进,影片通过环境的变化凸显出青少年的迅速成长。

比如电影《中国医生》中,00后菜鸟医生杨小羊在影片一开始是以怯懦、专业能力极差的形象出现的,他一心只想混日子,似乎并不适合做医生,甚至因害怕死亡而不愿加入抗疫队伍,和“英雄形象”相差甚远。但在影片最后,杨小羊却通过努力,摆脱怯懦,用笨拙的方式为患者倾尽全力;《长津湖》中的伍万里在影片开头也只是“新兵蛋子”“胆小鬼”,因为担心自家的地被敌人分走才选择加入军队,与传统小红军、小革命者的英雄形象相差较远,但这更能给当代青少年一种亲切感。这样,一旦人物克服恐惧、实现成长后,其形象才更能获得观众的肯定。

2.从心理和情感世界切入,关注青少年的全方位成长

传统主旋律电影一直强调外部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比如社会、战争等,强调“民族本位”。而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则更加强调对青少年心灵的剖析,提出其在成长过程中碰到的棘手难题,突出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教育和培养,着重展示当代青少年的精神高度和思想境界。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之夺冠》就讲述了10岁的小男孩冬冬为了确保邻居能够收看女排直播而选择自己不看电视,并因此错过与青梅竹马小美的最后告别。影片塑造了一个聪明、热心、机灵的小男孩形象,刻画了孩子对爱情的懵懂,全片的最大矛盾点就在于冬冬对“爱情”的坚持和对集体荣誉的捍卫。影片以孩子的视角展开叙事,既充斥着幽默,又纯真灵动,很好地拉近了年轻受众和角色的距离,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

3.回归“青少年本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一种电影艺术,主旋律电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早期的国产主旋律电影中,儿童的天性被迫与悲苦的现实环境作斗争,他们往往有着坚定的革命精神和极强的斗争精神,能在失败中迅速成长,以儿童特有的机敏和乐观与苦难作斗争。但在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背景下,青少年的形象有被人为拔高的痕迹,呈现出了“小大人”的特点。很多时候,影片是从成人观念出发,未能完全站在青少年的视角展开叙事。

新主旋律电影在继承传统主旋律电影爱国主义的同时,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强调“青少年本位”的回归,突出青少年特有的纯真和浪漫,展现其和时代相匹配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这种主流思想的表达更接地气,更容易引起当代青少年受众的共鸣。

新时代如何进一步深化发展主旋律电影的青少年形象

1.进一步探索“宏大叙事”与“艺术性”的平衡点

新主旋律电影大多以“小人物”视角叙事,注重拉近观众和角色的心理距离。但如何把握“宏大叙事”,凸显文艺作品的艺术属性和精神属性仍然值得探索,尤其是在青少年形象的塑造上,更要注重以“国家本位”为基础,注重用青少年的方式看待问题,使用创新化、年轻化的表达,尤其针对少年儿童群体,要注意呵护其童真、童趣,展现其本真、纯质的特性。

2.打造以青少年为主要受众的主旋律电影

主旋律电影发生商业化转型后,青少年对主旋律电影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以《我和我的家乡》《八佰》为代表的高质量影片逐步改变了青少年对主旋律影片的刻板印象。新主旋律电影20岁以下受众的占比从1.8%一度上升到了10%左右,2020年后基本稳定在9%以上。年轻受众占比大幅提高,且20岁以下受众占比相比其他类型影片来说相对较高,表明当前主旋律电影呈现出“破圈”传播的态势。但目前中国电影市场缺少以青少年为主要目标受众的主旋律影片,未来中国影片市场需要加强对现有面向青少年的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反思和总结,着力打造更能够引起青少年共鸣的影片和人物,推出更多以青少年为主要受众的主旋律电影,将“四史”课堂搬上大屏幕。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国龙.中国新文学少年儿童形象塑造的价值旨归[J].中国社会科学,2021(07).

[2]陆长河,王丽.国产“主旋律动作电影”中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J].电影新作,2019(04).

[3]郭鹏群,程浩.百年经典少儿电影人物形象的审美意义重估[J].电影文学,2010(10).

[4]刘子涵.主旋律影视剧的主流化传播——以青少年价值观塑造为视角[J].新闻前哨,2020(11).
 
本站承诺
期刊ING做为负责任的论文代发服务提供商,会一如既往地诚信经营,任何情况都如实相告,绝不会为了成交而故意隐瞒、歪曲事实,“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个涉及道德底线的原则问题,我们会永远坚持下去!!!

1、刊登您学术论文的期刊,一定是正刊,拒绝假刊、增刊、克隆刊、会议论文集,否则全额退款。

2、论文发表之后,一定能够在知网、万方、维普、龙源等数据库检索到您的论文,否则全额退款。(说明:您论文具体收录在哪些数据库,以所选期刊为准)

3、保证客户隐私,不倒卖客户信息,始终如一的服务态度,坚持售后到底。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