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ING主营:论文代发、论文查重、专著出书,since 2008.
学术期刊 期刊论文 期刊常识 我要投稿

生命教育视角下中职生道德自我的构建

【作    者】 刘晶晶
【出    处】 2023年第06期
【标    签】 生命教育  中职教育  德育教育 
【来    源】 期刊论文来源互联网,如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提    示】 本站为杂志社正规代理组稿员,诚信可靠;如果您也想把论文投稿,请联系我们!

生命教育视角下中职生道德自我的构建

刘晶晶

(巴州师范学校,新疆 库尔勒,841000)

作者简介:刘晶晶(1993—),女,讲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德育。

摘要: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文章首先对道德自我的内涵进行了解读,然后阐述了生命教育视角下中职生道德自我构建的内在价值追求,最后论述了生命教育视角下中职生道德自我构建的路径。

关键词:道德自我;生命教育;中职生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23)06-0028-05

国家非常重视学生德性的发展,为此出台了很多政策法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坚持德育为先”列为战略主题;《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要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指出德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由此可见,德育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中职学校作为培养劳动者职业能力的专门学校,不仅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还承担着培养劳动者健全人格、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的重任。《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因为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人员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但是就目前中职学校的德育现状来看,仍有一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那就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问题。一个让人困惑的现实情况是:在中职学校,学生处于青春期,往往个性张扬、思维活跃,有着较强的学习接受能力,厌倦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育方式,但是学校德育更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规范性,如经常组织学生学习国家政策、社会热点及传统文化等,而较少开展一些课程让其探讨对于生命自我的自觉认识、对于生命发展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生命意义的独特追求。这就导致道德整合的外部机制和自我调节内部机制不能协调,甚至可能出现道德危机,衍生出个体道德弱化的问题。基于此,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构建内部自己,建立道德自我,提升生命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成为教育研究者与学校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道德自我的内涵解读

在国外,康德认为,要在先天的纯粹理性的概念中去寻找道德自我,这虽然确立了道德自我至高无上的地位,但他所崇尚的道德自我只是一种抽象的理性化过程,否认了一切感性的情感在道德自我中存在的价值[1]。在我国,现代新儒家唐君毅认为,道德自我建立的内在根据是“心之本体”。“此恒常真实的根原,即我自认为与之同一者,当即我内部之自己”,这个“内部之自己”就是“我心之体”[2]。他认为道德自我首先是关注“内部之自己”。学校德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旨在不断提高个体的生命质量。然而,目前中职德育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社会公德的培养,而轻视个体道德自我的构建。对此,需要明确的是,加强个体道德自我的构建是个体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柱。

在构建个体道德自我之前,需要先理清道德自我的特质,如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戴岳认为道德自我有三个特质[3]。第一,道德自我具有人生定向性。也就是说,道德自我会呈现出人生发展的基本方向。当学生认为自己的品德不佳时,就会放松对自己道德的约束,这就会使学生对消极的道德品德声誉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管教育者运用怎样的外部环境影响他,都无济于事。例如,人们常听到部分学生会这样说:“反正我都已经这么差了,还能差那里去,现在老师也拿我没办法。”因此,建立良好的自我道德期待,对于个体道德自我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道德自我具有主体能动性。道德自我是个体的精神人格,能够根据主体的道德认知对道德实践活动做出道德判断。学校在德育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正面的、积极的、向上的道德形象,让学生向优秀的道德形象学习,以构建良好的道德形象。同时,在使用消极的、反面的道德形象时,一定要多加注意,谨慎使用,避免学生因道德认知水平较低而出现错误的认知,形成错误的道德判断。第三,道德自我具有整体一致性。道德自我的形成可以影响道德行为,道德自我不是短暂的、时刻变化的内容,而是能够稳定地决定道德行为的发生。例如,一个具有高尚道德自我的主体,不是仅会在某一时刻、某一阶段表出高尚的道德行为,而是会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体现出高尚的道德行为。中职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道德自我的构建对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故引导青少年关注自己,构建完整的道德自我,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是中职教育的旨趣。

二、生命教育视角下中职生道德自我构建的内在价值追求

马克思说过:“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4]这是因为只有在生命存在的基础上,才能够谈生命本身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刘济良、李晗[5]认为:“生命教育是一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养成学生的关爱情怀,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生命教育的价值在于对生命自我的自觉认识、对生命发展的深刻理解、对生命意义的独特追求[6]。道德自我生成于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之中:自我道德形象是对生命自我的一种自觉认识;自我道德评价是对生命发展的深刻理解;理想自我是对生命意义的独特追求。

(一)认识生命自我,构建自我道德形象

实现受教育对象对于生命自我的自觉认识,是生命教育视角下道德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生命自我的自觉认识从根本上来说是个体对于生命实在的认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生命的客观存在是我们从事一切活动的基础,也是道德教育得以产生和发展的逻辑起点。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看,道德教育活动是“人的一种生存和活动方式”,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道德教育能够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生命教育视野下的道德教育活动本身是针对人这一受教育主体进行的提高生命质量、关注生命意义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职生由于身心发展处于急剧变化的时期,不能充分认识自己、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这导致他们在处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时出现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帮助中职生认识生命自我、认识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困惑,使其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处理自身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矛盾,有意识地实现对于自我生命存在状态的理解与把握,并引导其积极主动地协调自我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通过双方有序互动与真诚对话实现对于生命本真的价值追求,进而构建真实的自我道德形象。

道德形象是指一个人在处理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群体、自己与社会的利益关系中的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等构成的人生形象[7]。当前,中职生的自我道德形象在社会上更多以负面的方式呈现,如自身素质偏低、自制力差、基础薄弱等。由于社会中这些负面形象的影响,部分中职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总觉得低人一等,造成了中职生道德自我构建的混淆,故而部分中职学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构建生命中的道德自我形象,以及如何认识生命在实践活动中的价值和意义。道德自我具有人生定向性,会呈现出人生发展的基本方向,而社会的负面影响会使中职学生放松对自己的道德约束,进而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对此,教师应该教育和引导中职生有意识地努力改善自己与他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创造出健康而有序的个体生命,并在这种实践活动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德性修养,塑造积极、正面的自我道德形象,同时也塑造出积极向上的社会形象。

(二)深刻理解生命发展的意义,正确进行自我道德评价

推动受教育者对于个体生命问题进行深刻理解,是生命教育视野下道德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生命发展的前提是要有生命的存在,只有生命存在了,才能创造有价值的生命。同时,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对生命发展意义的理解表现为对个人与他人生命的敬畏、尊重与呵护。为此,首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和维护人类生命本体的感受,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与教育人、引导人与鼓舞人有机地结合起来。中职生群体中不乏来自社会弱势群体家庭的学生,这使得他们在学习、生活上表现得各有差异,具体表现为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自我中心意识过强、交往失度失范等,这些不良表现常常会引起教师和家长的关注,继而会使其出现较多的负面情绪,最终对其形成合理正确的自我价值感产生影响,以致其不能正确地进行自我道德评价。因此,中职德育在引导学生构建道德自我的过程中应该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让他们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正确地进行自我道德评价,既不自卑,也不自大。

其次,要促进生命教育活动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人类的生活世界是生动、丰富而又具体的。生命个体在生活世界幸福、快乐地存在,不仅能够发挥生命的价值,同时还能彰显生命存在的意义。由于课业负担轻、学习压力小,中职生把更多的时间倾注在学习之外的生活世界中。这就导致了一个困境: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如何认识生命的可贵,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是他们本应该思考的问题,但这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因此,学校德育需要帮助中职生积极回归生活世界,使其在真实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里追寻自身的价值,同时珍爱生命,积极向上。

最后,应当将人类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作为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人类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追求美满与幸福的生活。对此,只有通过以关爱生命为特征的生命教育,才能逐步引导受教育者理解并掌握生命的本质属性,从而不断地激发受教育者努力地追求和创造幸福的积极性,揭示生命的真正价值[8]。学习职业技术,提高实践能力,是中职生学习最鲜明的特点。中职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幸福地生活,追求生命的自由。为此,在以生命为核心的现实教育活动之中,中职德育工作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的系统教育,让他们能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享受幸福人生[9]

(三)追求高尚的生命意义,建立理想自我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因此,生命教育视角下的中职生道德教育需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职业,使其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一个清晰而明朗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而建立理想自我。理想自我是生命个体对自己是一个什么样人的自我看法和期待。理想自我的构建能够帮助中职生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让他们在澄清自我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引导中职生建构理想自我的时候一般会运用到这样的思维路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要什么?—我自己能做什么?—我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什么是适合我自己的?—最后自己能选择做什么?”[10]在这种内在的价值澄清过程中,个体生命将从教育中获得自我价值感。理想自我的建构过程中,中职生会基于对某个职业的向往,主动了解这个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进而学会主动控制自己,自觉地按照该职业的要求去做。例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时候,会要求自己像一个专业的在职教师那样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会在与教师、同伴相处的过程中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以教师职业道德标准要求自己,期待自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因此,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理想自我,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个体生命的质量,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个体社会价值的实现,使其更好地服务社会,成就崇高的生命意义。换言之,道德教育不仅要促进生命个体内部的发展,同时还要帮助生命个体与周围的外部环境建立和谐的关系。概言之,建立理想自我,能够帮助生命个体实现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三、生命教育视角下中职生道德自我构建的路径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存在的价值。基于此,教师不能简单地将生命教育视角下的道德教育等同于一般的理论和知识教育,道德教育不仅是为了完成既定的教育目标和任务,更重要的是关注受教育者的生命发展历程。因此,道德自我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人生某个阶段或某个时期就能完成的任务。它是持续人的一生,伴随人的终身发展的德性修养的过程。道德自我的构建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固定的结果。而作为一个过程,教育者就需要运用恰当的方法与途径帮助受教育者找到构建道德自我的方法。常用的德育方法有价值讨论法、实践体验法、情感陶冶法等,这些方法也是生命教育视角下中职生道德自我构建的可行性实践路径,能够及时帮助其解决生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从而将生命关怀循序渐进地融入学校德育的具体过程,使道德教育逐渐趋向于生活化和生命化。

(一)讨论法:以生命价值诠释道德自我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了解决某个道德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在运用讨论法澄清道德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自我道德形象,进行正确的自我道德评价。讨论法的使用需要遵循的基本要求如下。第一,讨论的道德问题要具有吸引力。讨论之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讨论的论题和具体要求,并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写好发言提纲。第二,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发表意见。针对讨论的道德问题,学生要能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发表自己的见解。第三,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小结。由于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的观点,故教师应该在进行小结的时候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在应用讨论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讨论的实施部分,而不是过分地关注讨论的结果。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内省。这是因为中职学生在进行自我道德评价的过程中会出现偏差,要么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要么过于贬低自己的价值,对此,通过讨论与内省相结合的方法,能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最近的思想、语言和行为,知道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自己的错误给哪些人带来了伤害,带来了怎样的伤害,以及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应如何改进[11]。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自己有一个公正、客观的自我道德评价,同时这样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生命教育视角下道德自我的构建必须针对受教育对象在生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探究与辩论,并坚持以这种讨论为契机,同时结合内省的方法,帮助和引导个体走出生命的困惑,实现生命的价值。

(二)实践体验法:以实践构建道德自我

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强调“生活世界”,他认为在生活世界里,我们要关注主体的生活经验、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和生命意义[12]。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实践主体会根据生活世界的需要积极地改造主观世界。实践体验法是指学习者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通过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获得经验,并积极改造主观世界的一种方法。道德实践法的基本形式有模拟活动、社会实践和日常规范训练等。模拟活动是指模拟真实的情境进行学习的方法,如模拟法庭、模拟市场。模拟活动能够让学生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在现实生活中应承担的责任,同时学会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以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角色作用。社会实践活动是指让学生真正参加真实的社会活动,并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完成具体的任务,如顶岗实习、社区公益活动、团队活动。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会形成深入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进而形成稳定的道德情感。日常规范训练是学校德育常用的方法,即从点滴小事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涵养道德。道德实践法能够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自己的道德形象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同时能够给自己一个相对正确的道德评价,进而建立理想自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达到理想的状态。在运用实践体验法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时,需要注意结合慎独的方法。这是因为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把外在的道德规范、规章制度、法律条文变成内心的坚定信念,把他律变成自律,从“要我这样做”上升为“我要这样做”,这样道德自我的构建意愿会更积极,态度更坚决,毅力更顽强。

(三)情感陶冶法:以情感提升道德自我

隐形课程对于学生发展具有显性课程不具备的影响力,它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熏陶,改变行为。情感陶冶法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利用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学生进行积极影响,使其情感产生共鸣、心灵受到感化的一种德育方法。情感陶冶法的具体实施途径一般有三类:师爱表达、环境陶冶、艺术陶冶。情感陶冶法着重于学生积极情感的熏陶,这是因为学生的积极情感可以影响其行为的改变,同时道德情感能够促进道德行为的改变。中职学生情感常常被压抑,初中的时候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常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加上同伴的认可,缺乏自信心。进入中职学校后,由于没有一个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其往往对自己要求较低,可能出现各种违纪行为。还有一部分学生来自特殊家庭,缺乏关爱。这样的现状就容易导致学生情感淡漠、行为失范。因此,培养中职学生积极的情感也是道德自我构建的重要内容。对此,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教师要明确地表达对学生的爱。我们常说爱的能力是需要学习的,教师的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周围世界的温暖。同时,学生也能借此慢慢地学会爱身边的人。比如,教师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谈心谈话,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对他们进行积极正面的评价等。第二,创建安全、积极的学习生活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实行制度管理,建设积极向上的学风;发挥班委的榜样示范作用,并用身边的人物或事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创建互助、友爱的班风;精心设计课堂,并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以营造安全、润泽的课堂氛围。同时,教师也要通过谈心谈话的方式,多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第三,对学生进行艺术陶冶,让学生学会感受美、表现美。情感陶冶法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美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消除其逆反心理,使其逐步接纳自己,提升自信心,从而构建积极的道德自我。为此,教师可以利用班会或课余时间,组织与音乐、美术、舞蹈、影视等相关的艺术活动,让学生有机会通过参与艺术活动感知生活,表达内心的情感,从而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提高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和意义,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情感的发展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情感陶冶法,学生能够获得积极的道德情感,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进而建立理想的自我。

四、结语

中职生道德自我的构建关系到其工匠精神的养成,因此,在中职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探索自身的潜力,让潜在的生命价值发挥出来,进而推进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培育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

参考文献:

[1]段慧兰,陈利华.道德自我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12):44-46.

[2]唐君毅.道德自我之建立(唐君毅全集卷一)[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4:109.

[3]戴岳.找回失去的“道德自我”[D].重庆:西南大学,2009.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67.

[5]刘济良,李晗.论香港的生命教育[J].江西教育科研,2000(12):25.

[6]汤丽芳.生命教育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284-298.

[7]王荣德.我国教师人格的现代特征审视[J].山东教育科研,2001(增刊2):53-56.

[8]汤丽芳.论生命教育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求实,2012(10):81-84.

[9]王宇.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J].知识窗(教师版),2022(10):111-113.

[10]王志洲,韦静坚,曹安民.职业生涯规划[M].3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9.

[11]张伟.职业道德与法律[M].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62-64.

[12]李晓华.生活世界理论与教学回归生活[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6):119-123.
 
本站承诺
期刊ING做为负责任的论文代发服务提供商,会一如既往地诚信经营,任何情况都如实相告,绝不会为了成交而故意隐瞒、歪曲事实,“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个涉及道德底线的原则问题,我们会永远坚持下去!!!

1、刊登您学术论文的期刊,一定是正刊,拒绝假刊、增刊、克隆刊、会议论文集,否则全额退款。

2、论文发表之后,一定能够在知网、万方、维普、龙源等数据库检索到您的论文,否则全额退款。(说明:您论文具体收录在哪些数据库,以所选期刊为准)

3、保证客户隐私,不倒卖客户信息,始终如一的服务态度,坚持售后到底。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