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斐(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人才创新发展中心)
摘要:中国画是一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经典艺术形式,蕴含浓厚的中国审美因素,意象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部分。在传统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意象思维是渗透作者思想感情的主渠道,意象造型的构建是以物寓情、以物言志的主要方法,更是进一步体现画作中景物、人物之韵味的点睛之笔。该文作者研究中国画的意象思维、意象造型,通过解读中国画作品,分析意象的来源及其效果,阐述中国画创作中构建意象的思路,从而深化对中国画艺术的理解;通过阐述意象思维与意象造型的有关内容,探索中国画的意象思维与意象造型的演化、发展、流变,探究中国画意象思维和意象造型的运用技巧。
关键词:中国画,意象思维,意象造型
意象思维属于艺术思维,是指创作者在绘制中国画的过程中形成的表达个人情志的思维方式,具有抽象的表达特点。意象造型属于造型艺术领域,是指根据意象思维创作画面,将景物赋予某种情志,进行艺术化处理,促使其在感官层面具有高洁、优雅、空灵、粗犷等不同的特质。意象的构建是中国画中常见的艺术处理手法,其主要依托于创作者所处的文化环境,产生于创作者选择的笔墨运用、颜色搭配、留白或飞白处理等各种绘制技法中。赏析一幅中国画,核心就是透过画面表象解读其中的意象思维与意象造型,这样才能够接近创作者,领会其思想与情感。而在创作一幅中国画时,最重要的就是确定这幅画的核心思想,通过不同的艺术处理手法将意象思维融入画作,以画中景物搭建意象造型,以此清晰、直观地传递个人情志。
一、意象思维与意象造型意象可以分为“意”“象”两个部分:其中的“意”是指创作者的意图、个人想象;“象”则是指客观事物的具体艺术表现形式。创作者根据个人创作意图与思想,将客观事物经过个人的艺术化处理,寄予某种独特情感,同时表达出艺术的形象。中国画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其中往往具备深刻的意象内涵。一幅具有艺术价值的中国画,不仅能清晰、灵动地体现某种事物的客观形象,而且能通过画面中的事物传达某种神韵,让观者能通过欣赏画作感悟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
意象思维建立在意象造型的基础上。创作者在创作中国画的过程中分解客观事物的形象,融入个人的审美感知与思想感情,之后以具体的艺术作品呈现出来,这样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式就是意象思维。对于不同的创作者而言,意象思维是大不相同的,这是因为不同创作者对于客观事物的理解不同,其个人情感认知与艺术理念也不同。意象思维要求创作者既具备丰富的创造性思维,又具备丰富的情感认知与情感体验,这样才能够形成意蕴深刻、内涵丰富的情感意象。
意象造型是艺术创作过程中意象思维的具象化体现。在中国画创作过程中,创作者脑海中构建的意象其实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创作者运用统筹思维的方式,提炼客观事物的形象,融入个人的情感,形成稳定的意象,并将其绘于画面之上,以客观景物支撑画作的意象氛围,形成能够传达思想感情的具体艺术形象。
二、中国画意象思维与意象造型的演化发展隋唐时期,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此时中国画的发展进入繁盛时期。隋代,以水墨山水、花鸟为主的中国画并没有留下显著的成果,也没有卓越的大家,但是其为唐代中国画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入唐代,我国与各国的交流日益密切,文化开放包容,这为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出现了薛稷、边鸾等名家。此时,创作者在画作中意象思维的表达仍处于概括阶段阶
[1]。
薛稷擅长画鹤,在当时备受人们喜爱与赞扬,其在官署、寺庙等地方的墙壁上画过花鸟画。薛稷创作的“屏风六扇鹤样”独具特色。对于薛稷的画作,杜甫曾赋诗:“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画色久欲退,苍然犹出尘。”这几句诗道明了薛稷笔下鹤的神韵与画作的意象之美。根据出土的唐墓壁画,可以窥见鹤屏风原貌的一二。其中鹤的外形线条粗壮分明,姿态变化多样,同时配置花卉景物。
唐德宗时期,画家边鸾擅长花鸟画。其画作中的花鸟造型源于日常生活且高于生活,既具有生活中客观事物的特质,又具备艺术特征。根据《历代名画记》评价,其“善画花鸟,精妙之极,置于山花园蔬,无不遍写……花鸟冠于代,而有笔迹”。边鸾的花鸟画具有笔锋爽利、色彩分明的特点。边鸾的中国画开始引入写实的工笔风格,画作中的花鸟逼真生动,保留原本的线条造型,十分贴近生活,但是仍然是意象思维层面的,缺乏意象造型的构建。
五代时期,以形写意的画风开始流行,此时的中国画野逸疏放,画作中的景物形态丰富、富有生命力,画家更加注重画中的笔墨、神韵与气格。徐熙是五代时期的中国画大家,其擅长绘画闲花、野草、水鸟、果蔬等,一生没有入仕,而是与花鸟风景作伴,被人称为“江南布衣”。徐熙画作中的禽鸟兼具严谨的造型与放逸的技法特征,具有“落墨为格”的特征,其画作中的花草具有“花皆如生”的特色。徐熙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观察,每次遇到可以入画之物,便马上画下来。《玉堂富贵图》是徐熙的代表作之一,画面构图饱满、富有生机。画家采用了色润墨的方式创作,工写结合,既体现了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情志,又呈现出瑰丽的艺术效果,具有以形写意的“野逸”画风
[2]。此时,中国画中的意象思维与造型真正成型与发展。
三、中国画的意象与造型的流变花鸟画、山水画是中国画意象思维与造型构建的主要载体,创作者往往对生活中客观事物的形象进行处理,赋予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如:对荷花的造型进行调整,调整着墨的位置,体现荷花高洁的品质,表达作者自身高洁的情操;对雪日的松枝进行意象化处理,使画作在贴合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不同的笔墨技法丰富画面的细节,淋漓尽致地体现傲然立于风雪、不被雪压弯腰的气节。根据常见的花鸟画、风景画类型,笔者分别分析梅花、荷花与禽鸟主题的中国画,更加直观地呈现这些中国画中意象思维、造型的流变。
1.中国画中的梅花意象在众多花鸟画作品中,以梅花为主题的画作较多,这是由于自古以来人们赋予梅高洁、坚韧、特立独行的品质。梅花在文人墨客心中的分量十分重,梅的冰肌玉骨、幽香阵阵、与雪相伴等均是值得称颂的品质,也是可以用来隐喻文人自身高洁情操的元素。《层叠冰绡图》是南宋时期马麟的作品,画作中以两支梅花为景物,其他再无旁物
[3]。大致看去,画面貌似十分简单,细细观赏,却能够感到画面恰到好处。这种精简的画法能更隐晦地表达出梅花的清幽,表达出作者本身不与世俗争锋的傲骨。《墨梅图》是王冕的作品,其擅长画水墨梅花。王冕画中的水墨梅花总是生机勃勃,其在画作的空白处题词,借由梅花抒发自己的情感,以梅花的清幽传递个人的情感和思想,表现出自己理想中的人格。可以看出,在中国画中,创作者根据自己的个人思想进行创作,对自己观察到的客观景物进行细化处理,既高度还原了真实的景物形态,又在细节处融入个人意象思维,形成内涵丰富的意象造型,促使画作既具备艺术审美价值,又具备人文价值
[4]。
2.中国画中的荷花意象荷花意象是中国花鸟画作品中较常出现的一类。与梅花相似,荷花由于被人们赋予了高尚的品格与情操,经常成为创作者表达个人思想、呈现个人情感、传递个人意志的载体。以荷花为主题的中国画之所以能够具备如此高的艺术价值,是由于创作者在画作中融入了自己的意象思维,构建出符合自己情志的意象造型,提升了画作的感染力
[5]。不同的创作者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对自己理解的荷花进行艺术化处理,将自己的情感附着在荷花上。如:想要表达荷花的高洁,便采用墨荷的画法,并且在接近淤泥的荷花根部、荷叶根部位置留下空白,形成由白至墨的简洁效果,既呈现出具有美感的荷花画面,又隐喻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想要表达的“中通外直”,着重描绘荷花的根茎部分,以直立的、粗壮的荷花根茎占据大面积画面,表现荷花挺立绽放的姿态,以此表达荷花“不蔓不枝”的品质。可以看出,创作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借助荷花的不同特征,构建意象造型,寄托自身情感,表达个人意志。
3.中国画中的禽鸟意象禽鸟是中国画中较常出现的元素,其常常作为花卉的点缀,配合花卉完成意境的构建,很少单独出现。单独出现的禽鸟画作,要么是唐及之前时期的水墨画,要么是近现代的工笔画。
《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据说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意境创作的。该作是以连续分段的长卷形式出现的,主要描绘了曹植与洛神之间人神相恋的故事。画作绘制了很多景物,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等,呈现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从画作可以看出,创作者十分注重神韵,关注意象的搭建,对禽鸟的眼睛刻画十分详细,注重禽鸟神情的变化。如,天鸿象征天上的灵禽,形态是自由灵动的,眼神是飘忽的。这幅画作中的禽鸟部分可以体现出创作者的意象搭建手法
[6]。
四、中国画的意象思维和意象造型的运用技巧根据上述对中国画作品中意象思维、意象造型的赏析可以看出,画作中的意象造型,主要是创作者在具体的客观形象中融入了情感、意志等因素,使景物的形态具有某种意象特征,从而在画面中形成意象造型。在中国画的创作中,若想运用意象丰富画面氛围,打造意象造型,应从意象思维的体现入手,观照自身的情感与意志,将其转化为景物特征的意象元素,借助客观特征表达意象,传递个人情志与思想
[7]。
1.中国画的意象思维表现在中国画中,构建意象造型的基础是意象思维的表现手法,主要体现为绘画技法,无论何种意象,均无法脱离画面的线条、墨色与空间。创作者采用不同的运笔方式可以绘制出不同的线条,不同线条呈现出的效果各不相同,所构建的画面骨架、表现的物象形态也不尽相同。如,线条的疏密差异可以体现出不同的层次感等。创作者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意象造型的基本特征,选择运用不同的技法绘制线条,使线条特征符合画作的意象特征,为之后意象造型的构建奠定基础。空间布局是中国画意象造型构建中十分关键的环节,景物在画面上的不同位置,能够大致传递出创作者的某种思想,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合理调整位置,能够形成更富感染力的画面布局。以《五牛图》为例,画面中五头牛并列排开,虽然不符合客观认知,但是有助于刻画牛的神态,让人可以一眼看出五头牛的不同神态特征,形成意境
[8]。
2.以“形”构建意象“形”是“意”的表达载体,也是“象”的具体体现。以上述的禽鸟画作为例,画作中的意象本质上表现的是创作者的思想观念,而画面中禽鸟的形象则源自真实世界中的鸟类,此时画作中意象的“象”具备双重含义。第一,创作者看到禽鸟之后在脑海中形成禽鸟的形象,此时脑海中的禽鸟形象与真正的物象形成连接。创作者通过“迁想妙得”得到“象”,此时的“象”与现实世界中的禽鸟形象是存在差别的。第二,创作者笔下的禽鸟与脑海中的禽鸟形象不是完全一致的,此时创作者的“意”发挥了主导作用。由此可见,在中国画创作中,意象造型的构建关键在于创作者的感受,画作中的意象造型是创作者借助外部事物形象表现情趣的载体。若创作者缺乏感受,则情趣就会成为无根之水,难以在画作中呈现出意象化的情趣,意象造型的构建就无从谈起
[9]。在中国画创作中,创作者应当时刻审视、观察与品悟,将感受融入意象,这样才能够构建出与自身感受相呼应的意象造型。
3.移情于物象创作者创作中国画,在画作中构建意象,并不是简单将自然界中的景物特征复制于画纸上,而是将自己投入自然,体会自然的精神,感悟花叶被风吹动的瞬间,感悟禽鸟的一饮一啄,体会山水的不动与变化,将自己的情感贯注到物象之中,促使物象具备精神层面的特征。这样的创作过程就是物象精神化的过程,也是画面意象造型逐渐完善的过程。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庄子并不是知道鱼是快乐的,而是将自己的情感转移到鱼的身上,认为鱼是快乐的。这种思维就是对具体物象进行意象化的思维,在面对自然时将自己的情感转移到自然中,体会山水、花鸟鱼虫的感受。在中国画的创作中,创作者本身的观察力与感知力十分重要。创作者不仅要细致观察生活,搜集创作素材,而且要将自己的情感投注到具体的物象中,细细品味自然界不同物象的情感,从而在创作中将自己的情感反馈到作品中,在画作中形成意象造型。
移情于物象,是中国画创作中运用意象思维与意象造型的本质所在。创作者要把握“象”的双重身份,既要根据现实生活的客观存在在脑海中构建自己认知中的“象”,又要根据自己的情感体会、思想认知等将“象”投射出来,使创作出的画作物象更贴合自身的情感理念,能够向观者传递思想与情感
[10]。
结语意象是中国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也是体现中国画艺术审美的主要元素。不同的意象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带给人不同的感受,从而引起观赏者与绘画者的思想共鸣、情感交流,让双方隔空对话,这才是艺术的价值所在。意象本质源于创造,是一种较高维度的艺术表达方式,具体表现与抽象表现之间的界限弱化,就会形成相应的意象。在中国画研究中,研究者应当加强对画作中意象的研究与探索。只有真正解读画作中的意象,理解意象的来源及其客观参照,才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创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形成深刻的观赏体验,进一步感受中国画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1]李倩.解析中国画中意象思维与程式化构图的联系[J].
美与时代(中),2022(3):6-8.
[2]胡馨月,徐菊红,李月,等.元宇宙视域下中国画的虚拟幻境及跨媒介演进[J].大众文艺,2022(4):44-46.
[3]康益.意象素描在学院中国画学科基础教学中的实践[J].当代美术家,2022(1):44-47.
[4]王严,李彤彤.北岭几枝梅似雪——中国画中梅花意象的流变[J].大众文艺,2018(21):138.
[5]张国栋.园林庭院与中国画中太湖石意象研究[J].
山西建筑,2022(2):163-165.
[6]王萌.传统中国画中荷花意象的发展浅论[J].艺术市场,2021(11):76-77.
[7]孙妮娜.对中国画意象形态空间构成的思考[J].
美术文献,2021(10):75-76.
[8]徐文生,孙妍.中国画审美意象的文化理解[J].
美术教育研究,2021(18):44-45.
[9]牛玲.中国画笔墨心象表现中的审美意象[J].美与时代(下),2021(9):83-85.
[10]林乐帆.论中国画的意象造型[J].美与时代(中),2021(7):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