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ING主营:论文代发、论文查重、专著出书,since 2008.
学术期刊 期刊论文 期刊常识 我要投稿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作    者】 张玲
【出    处】 《现代职业教育》2023年第05期
【标    签】 高职教育  高职院校  学前教育  课程教学  教学实践 
【来    源】 期刊论文来源互联网,如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提    示】 本站为《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正规代理组稿员,诚信可靠;如果您也想把论文投稿《现代职业教育》,请联系我们!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张玲

(吉林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01)

作者简介:张玲(1980—),女,汉族,吉林人,本科,中级,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在对幼儿园、亲子园、早教机构、培训学校等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依据保育员、教师、教学园长、园长的任职要求,从幼儿园一线保育员岗位任务分析和岗位能力分析入手,参照国家颁布的幼儿教师职业标准,构建的基于幼儿园保教工作的专业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帮助学生完成从学生到幼儿园合格员工的身份转化。因此,高职院校教师要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政策文件,加强学前教育专业校本课程建设,积极培养高素质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从而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23)05-0140-04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等师范教育改革不断创新,学前教育专业呈现出全新的发展趋势。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位置,教育目标以及教育内容都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所以专业的改革和发展要从课程建设入手。传统的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需求。而且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本身就需要从业者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他们不仅要学习幼儿心理学,还要学习基本的护理知识与专业的安全知识技能,更要精通幼儿音乐、美术、体育以及语言教育等专业知识技能。另外,幼儿教师还要积极构建与幼儿以及幼儿家长的关系,要用真诚与专业赢得幼儿家长的支持与信任。由此可见,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幼儿教师队伍以及提升我国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因此,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理念,要结合幼儿教育相关政策文件以及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创建全学程、宽覆盖、多维度、多元化的校本课程,组织开展科学、有效的学前教育活动,从而为祖国培养出高素质的幼师队伍。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的原则


课程建设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逐步学习学前教育相关内容。比如幼儿心理学课程建设,可以先从基本的幼儿心理学概念开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幼儿心理学内容、代表人物等。接着,教师可以逐步呈现幼儿心理辅导的相关案例,将理论内容与案例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启迪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加强对幼儿心理学的认知和理解。不仅是幼儿心理学课程,还有幼儿园环境创造、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等专业技能课程以及学前儿童文学、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等专业理论课程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整合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各门课程之间既彼此独立,又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要遵循整合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即教师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系统呈现某一课程内容。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该课程内容中渗透其他课程内容,使课程体系内的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各子系统相互配套。如专业技能课程中,教师可以渗透学前卫生学以及学前心理学等理论内容,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教师在学期初就已经制订好了整个学期的课程教学计划,甚至包括课时内容的整体安排。由此可见,课程建设一定要有系统的规划,要从高素质幼儿保育人员这一角度出发,确定校本课程的整个学期安排。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实践场所、教学内容和学生反馈等进行灵活的安排,让课程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学校的教育教学。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内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通过课程落实的,可以说,学校内的课程体系以及课程内容就初步代表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与专业技能水平。假如高职院校内没有开展学前教育人际关系学,那么学生脑海中就没有与幼儿以及幼儿家长、工作伙伴等建立和谐关系的意识,如果学生没有在工作实践活动中积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有可能影响到其专业技能的发挥,甚至会影响到职业生涯的发展。由此可见,课程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而且在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会结合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进行适时创新,比如实训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呈现幼儿园内的一段真实的教学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教师如何与幼儿互动等。基于课件视频的课程教学方式深受高职院校学生的喜爱,且能加深学生的认知与理解,因此校本课程建设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

校本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幼儿师资队伍,是要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围绕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教师会创建学前教育公共必修课、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学前教育就业选修课以及实习实训课等丰富的课程体系。比如舞蹈、美工、声乐、钢琴等学前专业技能课程,能有效启迪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熏陶学生的情感。针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创建方面,教师会围绕幼儿语言、健康、社会、艺术以及科学五大领域内容展开,培养学生的普通话能力、艺术能力以及安全技能和科学能力。而且校本课程的创建基于学校的环境资源以及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比如校本实训课程,学校方面会积极与社会范围内的幼儿园合作,包括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那么学生就可以有多个实践场所,就可以近距离展开实习,进而逐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三)有助于落实教育政策理念

校本课程的创建要符合教育政策理念要求,且要积极落实教育政策理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政策文件是学前教育校本课程创建的重要依据。在学校教育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师会积极学习相应的政策文件内容,会在自主思考与总结整理的基础上展开深入的讨论交流,那么教师的教研能力以及教学水平就会获得逐步提升。教育政策理念的有效落实代表着教师的教学水平上升了一个台阶。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则意味着校本课程创建的质量有了保障,进而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就会进入良性循环。

(四)有助于创建学校的特色

校本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校情开设课程,是可体现校际差异的课程。差异就是学校之间的不同,是学校创建自身特色的基础。在校本课程创建活动中,教师会综合运用学校的环境资源,组织开展极具学校特色的课程教学活动,那么课程活动就会成为学校的亮点。

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内容没有紧跟时代的发展


高职院校现有的课程几乎都是高校统一规定的课程。课程设计好后一般不会变化,然而社会是一直发展变化的。比如,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强调3岁到6岁幼儿的培养。然而现代社会背景下,0岁到3岁幼儿的早教机构也深受家长的欢迎,且早教机构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更高。由于学生没有在学校内系统学习0岁到3岁幼儿的教育引导,那么学生自然也无法胜任社会上的0岁到3岁幼儿的保育工作。由此可见,学校原有的课程体系无法满足社会时代的发展需求,所以丰富学校原有的课程体系,让课程内容紧跟时代发展的变化,成为高职院校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

(二)课程设置忽视学生实训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以理论培养为主,然而学生毕业后要尽快投入社会活动中,所以需要较强的实践经验。可以说,应届毕业生欠缺工作经验几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学校方面会要求学生实习,但是学生的实习质量几乎处于无人监管的程度,学生实习的有效性有待提升。以实训和实习为主的校本课程能有效促进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实习、实训课程的设计、组织与评价,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校本课程的建设

(一)通过就业导向确定课程培养目标


明确的课程目标是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基础。当教师确定了课程目标,那么课程内容以及课程活动安排就有了依据。学前教育专业校本课程的创建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教师要结合就业导向来确定课程培养目标,从而全面提升校本课程的有效性。

如学前教育实践课程的创建,教师就要结合幼儿教学实践活动来确定课程知识技能目标:能设计组织幼儿活动;能创造幼儿园环境;能加强对幼儿的科学化引导。围绕上述三项基本目标,学生要会创编幼儿舞蹈,会朗诵儿歌,会讲儿童故事,会唱幼儿歌曲,会制作幼儿美工,会弹奏儿童乐曲,会画儿童画。过程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知识技能目标的基础上。当教师确定好了课程目标,那么就要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包括专业技能的学习以及幼儿指导方法技能的学习等。

如幼儿园教师与幼儿的人际关系管理概述这一课程的创建,教师就要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内容,将知识技能目标确定为清楚幼儿园人际关系管理内容,学习在幼儿园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学习师幼关系管理的策略。将过程方法目标确定为通过课件图片以及合作讨论等方法学习在幼儿园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将情感价值观念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积极的人际关系情感。

当然,还有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课程、学前教育心理学课程、营养学基础课程等,教师都要制订相应的课程目标,从而为整个课程的创建奠定基础。

(二)自主编辑校本课程教材

校本课程是高职院校教师结合学校的环境资源以及专业内容和学生学习认知特点自主创建的课程,校本课程是要补充传统课程,使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更具完整性。教材是课程教学活动展开的重要依据,课程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围绕教材展开的,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也是围绕教材展开的。当教师确定好校本课程名称后,就要结合教育政策文件以及学校的环境资源,积极创编校本教材,从而为高质量的课程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查阅书籍资料以及政策文件的方式来编辑校本教材。学前教育相关的政策文件是编辑校本教材的依据。教师要认真阅读政策文件内容,分析政策指向,然后将政策精神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内容上。比如《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提出“能力为重”的理念,那么教师就要深入理解“能力为重”这一含义,并将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教材内容上。理论内容方面,教师可以设计学前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人际关系管理学等教材内容;专业技能方面,教师可以设计儿童手工、声乐、舞蹈、语言等实用性较强的教材内容;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教师可以在教材上体现出幼儿游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包括观察与指导的具体方法等。

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来编辑校本教材。现代互联网就像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能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之感。教师要围绕课程主题来搜集相关信息,然后将其体现在教材上。如学前教育游戏活动的设计以及指导方面,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相关的游戏活动案例,然后将其呈现在教材上,用于学生阅读以及课堂教学分析。还有学前教育卫生学以及学前教育安全学方面内容,教师同样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的方式查阅相关的案例信息内容,然后将其呈现在教材上,用于课堂教学分析以及学生的深入学习探究。

教师之间要加强互动交流,确保教材内容的科学性与完整性。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要展开深入的讨论交流,围绕教材内容的科学性以及系统性等展开分析与整理,从而充分发挥教材的教学价值。

(三)丰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实施方式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程实施方式以师讲生听为主,即教师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教学设计方案循序渐进地呈现教学内容,然后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以及互动交流,并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对课程内容的内化以及构建。在校本课程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元化的方式,从而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组织展开信息化教学活动,即教师可以邀请学前教育专家展开在线教学活动。比如学前教育心理学等专业理论课程,需要专业的心理学教师的教育引导。即便是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课程内容,如幼儿园人际关系管理课程,教师可以运用课件图片呈现幼儿园人际关系管理特点、幼儿园人际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幼儿园教师在师幼关系中的定位等内容。图文并茂的课件内容会帮助学生加强对幼儿园人际关系的学习和理解,会全面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还有幼儿园班级管理课程,教师也可以运用课件图片呈现相应的理论内容以及管理案例,调动起学生的多个感官,引导学生加强观察、理解、分析与构建。

教师可以将幼儿园教学的活动模式引入课堂教学中,创设更为真实、直观的教学情境。即在课程内容的实施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教室模拟为幼儿园内的教室,假设两个小朋友发生了争吵等行为,那么“教师”要何时介入幼儿行为中,要如何帮助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等。学生要将自己专业课程中学习到的专业技巧适时地运用出来,从而充分发挥课程的教育价值。

(四)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

校本课程创建的最终目标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是要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幼师人才。社会对幼师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那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自然要与时俱进,要结合社会时代的变化特点。因此,教师要结合社会时代发展来创建校本课程,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课程内容,从而在提升课程有效性的同时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要注重政策研究学习,和国家政策接轨。教育部门对幼教行业的要求,会通过具体的政策文件颁布出来。那么教师就要深入学习各类政策文件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创建校本课程。

教师要与学前教育行业密切接触,保持创新力。高职院校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走进幼儿园以及早教机构,了解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以及各种早教机构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环境,然后对比学校现有的课程内容以及班级学生的认知基础,来设计相应的校本课程。假设教师在深入接触学前教育行业的过程中发现,新教师往往欠缺游戏活动的设计能力以及对幼儿的观察与引导能力时,那么教师就要在实践课程中强调学生的游戏活动设计能力以及对幼儿的观察与指导能力。假设教师发现某一幼儿园的特色教育理念与环境深受家长的欢迎,那么教师也要将其体现到课程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注重培养自身的环境创建能力。

(五)加强实训、实习环节的教学

传统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也有实训课程,但是教师只是给学生安排好实习场所,甚至是让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场所,然后引导学生在实习场所内跟着有经验的幼教从业人员学习。可以说,实训环节,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希望学生积极展开自主学习。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非常强,能结合自己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展开学习与记录总结,然而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欠缺,无法通过实训课程有所收获。因此,教师要适时创新实训课程,要加强对学生实训课程中的督促、帮助与引导,从而引导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实训环节有所收获。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录制一段自己在实习场所内学习的视频,然后教师结合学生视频中的表现,对其展开相应的帮助与引导。学生也可以结合视频内容来分析和总结自己的优缺点,从而在这一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如学生在实习场所内担任了主课教师,设计并组织开展了美术手工课程。当学生录制好自己的教学视频后,可以观察自己是否运用幼儿可以接受的语言讲清楚了美术手工活动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是否有观察幼儿的美术手工操作表现,是否有结合幼儿的具体操作情况展开指导等。然后教师也要在观察视频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告诉学生下次实习活动时的注意事项,从而切实提升实训课程的有效性。教师也可以走进学生的实习课堂,面对面观察学生的实训表现。即教师可以随机走进学生的实习场所,然后深入观察学生的实习表现,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帮助与引导。

(六)完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完善的课程评价有助于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进而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积极完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评价体系。

教师要运用目标评价模式。目标是确定课程的重要依据,那么课程评价自然要关注课程目标是否实现。因此,教师要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前的表现,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的表现,然后综合对比分析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从而对课程教学活动展开系统性评价。

教师要注意课程过程性评价。即教师要关注课程的实施过程,包括教学内容的推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教学资源的有效运用等。教师可以制作一个电子表格,将课程活动过程记录到表格中,从而让评价更具科学性与有效性。

教师要注意课程成果性评价。即期末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测评。理论性的测评可以通过试卷的方式进行,学生要将自己构建的课程理论知识内容写出来。实践性的测评,可以结合实训视频展开,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理论以及实践等多方面的表现来评价课程的有效性。

在课程评价活动中,教师可以邀请教学同仁积极参与其中,让课程评价主体更加多元化。一线教师、教学主任以及学校领导等会从多个方面来评价课程,进而就能对课程提出多元化的建议。

总而言之,课程是学校的主要活动,课程教学是学校落实各项政策理念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阵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课程活动既能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育人才,又能推动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结合相应的原则积极创建校本课程,并注重学前教育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以及科学性,然后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展开有效的学习活动,从而引导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李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性发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2(45):46-49.

[2]许菽恒.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协同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42):110-112.

[3]李伟华,崔璐.高职院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建设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21,23(12):51-54.

[4]葛攀文,程永山.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中思政教育渗透研究[J].新课程,2022(38):8-9.

[5]刘砚.基于产出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群建设途径研究[J].科技风,2022(27):52-54.

[6]翟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改革刍议[J].大众文艺,2022(19):160-162.
 
本站承诺
期刊ING做为负责任的论文代发服务提供商,会一如既往地诚信经营,任何情况都如实相告,绝不会为了成交而故意隐瞒、歪曲事实,“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个涉及道德底线的原则问题,我们会永远坚持下去!!!

1、刊登您学术论文的期刊,一定是正刊,拒绝假刊、增刊、克隆刊、会议论文集,否则全额退款。

2、论文发表之后,一定能够在知网、万方、维普、龙源等数据库检索到您的论文,否则全额退款。(说明:您论文具体收录在哪些数据库,以所选期刊为准)

3、保证客户隐私,不倒卖客户信息,始终如一的服务态度,坚持售后到底。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