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初心”进课堂 浅谈新版“道德与法治”的教法心得
王淑清
(福建省连城县北团中学,福建龙岩,366200)
摘要:新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有别于之前的教材。如何在教学三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爱上“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在课前深入钻研教材,实现教学方式转变;课中精心组织课堂,营造人文课堂氛围;课后优化师生关系,共促学习效果的方法,以实现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深度学习;生本课堂;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5-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3-0101-01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样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觉得,其实“道德与法治”也不是想象中得那么难,从而打心眼里爱上新版“道德与法治”课呢?
一、课前应深入钻研教材,以深度学习为基础,实现教学方式转变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虽然笔者是名老教师,但在新教材面前,笔者仍然是新手「故在课前需要认真备课,并多方面、多渠道去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二框题“深深浅浅话友谊”时.有这么一句话:“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这句话让笔者非常头疼,笔者一遍遍地百度,一次次地问同行,最终才找到自己比较满意的答案。当笔者看到学生频频点头,笔者知道.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教师之所以费尽心思地备课、深度学习,不就是为了让学生能理解教材,认同自己的观点,从而爱上自己所教的科目吗?
二、课中精心组织课堂,以“生本课堂”为抓手,营造人文课堂氛围生本课堂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就谈不上人文课堂。“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同时要充分调动各种非智力因索.努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此,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把“爱”带进课堂,让学生走近“道德与法治”。上课之前,教师要用激昂的情绪去带动学生、感染学生,让他们觉得道德与法治课是有趣味和温度的课程.而不是生硬乏味的课程。通过如此授课.许多学生认为笔者上的课.他们很容易接受,认为笔者是最好的老师。
第二,带着笑声进课堂,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爱上“道德与法治”课有--天,预备铃响后,笔者发现一个男生还在打瞌睡.笔者马上提醒他.这时学生们齐声责怪:“xx,你怎么可以上课睡觉?”“XX.上’道德与法治’课睡觉,你对得起我们老师吗?”笔者听到后笑着说:“其实,谁上我的课都可以睡觉,只是我不想看到,我还没开始唱’催眠曲’,就有人开始睡觉了,这样太不给我面子了。”高质量完成作业并做好课前预习,经过长达笔者所任教的科目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笔者还把“道德与法治”的内容与学生实际切实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认真听课、两年多的强化.不仅如此,生活联系起来,题和困惑.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达到增强学生学科素养的目的。
第三、课后优化师生关系,以德树人,让学生真正爱上“道德与法治”课。好的师生关系就是好的教育.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师生关系中,尊重是基础,爱是超越:为师者都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如果要实现心与心的交流,教育必须要有爱。
三、结语总之,“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乐于学习,教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道德与法治”课。
参考文献:[1]兰尧.新教材突出新亮点新思路催生新课堂——谈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亮点及教学策略[J].辽宁教育,2018(1):36-38.
[2]幸碧慧.体悟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王淑清(1974—),福建霞浦人,福建省连城县北团中学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