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ING主营:论文代发、论文查重、专著出书,since 2008.
学术期刊 期刊论文 期刊常识 我要投稿

以生为主因材施教 —“道德与法治”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    者】 尹海霞
【出    处】 《教师》2019年第33期
【标    签】 小学教育  德育教育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来    源】 期刊论文来源互联网,如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提    示】 本站为《教师》杂志社正规代理组稿员,诚信可靠;如果您也想把论文投稿《教师》,请联系我们!

以生为主因材施教 —“道德与法治”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

尹海霞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六小学,安徽淮南,232000)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基础课程,是学生未来健康发展的坚实奠基,因材施教是有效教学手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想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师需要以生为主,立足小学生德育学情,灵活实施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德育个性。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以生为主;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5-15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3-0099-02

小学“道德与法治”个性化教学是以生为主,以尊重学生德育差异性为前提来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在具体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德育体验,让德育课堂更具开放性,让每位学生的德育获得最佳发展。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个性化教学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将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关注学生,打开德育课堂。本文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有效因材施教,发展学生德育个性.有的放矢开展个性化教学进行探索,围绕个性化教学环节,抓住每一环节的教学主线,凸显以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思路。

一、个性化教学课前准备:个性解读教学资源

(一)与教材对话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读教材。与教材对话最基本的任务是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理解教材、走近教材、走进德育教育。教材是根据小学生思想品德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编写的,渗透着对小学生思想情感、态度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关注小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的养成。与教材对话时,教师要把握教材目标,分析教材资源,读懂教材内容及蕴含的深层次意蕴,结合自身对思想品德的见解进行教学准备,辩证看待教材内容,结合小学生德育水平进行取舍。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个性化解读教材,不能生搬硬套、照本宣科,需要结合学情,创造性使用教材,精心设计适宜的教学活动,提升教学实效性。如备课“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时,教师通过研读教材,从单元导读图开始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让学生观察和阅读导读图,引出社区了解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发表意见并介绍自己居住的社区,教师进行补充总结。通过解读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学生了解了社区的概念,知道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共同组成社区、我国有风格各异的社区,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教师通过挖掘教材内容、和教材对话发现,教学不仅应让学生知道社区的概念和构成,还应让学生明白社区中生活的人是不断变化的,社区也在变化,但社区就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大家庭,社区将居民联系起来,我们每一个生活在社区的人都应该爱护社区、维护社区。

(二)补充课外资料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源应是开放的、多样的,教师对教学资源的个性解读不应局限于教材内容,还应充分开发利用有价值的德育资源,深化和扩展教学途径,创造性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对教材解读时,应运用自身经验掌握教材精髓,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德育体验,还应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德育底蕴,挖掘其对教材产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适当地补充利用来自学生的资源.如学校、家庭和社区的资源,把它们作为教材解读的辅助性资源,进行创造性教学。如备课“各种各样的购物场所”时,应让学生把握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购物场所,了解商业特点和知识。因此教师可以适当性地引入所在城市的购物场所课外资源作为教学补充,如方便的超市、热闹的集市、繁华的商业街,以及水果店、烟草店、鞋店、服装店、装饰材料店等,让学生认真观察不同类型的购物场所货品摆放规律,体会购物场所价格公正、种类齐全、自选自购的特点。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无人超市、网购的课外资源,为学生介绍新型购物方式;给学生引入不同时期所在城市不同购物场所的资料。通过对比新旧时期购物场所的资料,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社会的进步和祖国的变化。

二、个性化教学课堂实施:质疑思考+差异生成

(一)学会质疑,加深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以问启思,问题是学生开始思考的动力源,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开始。小学“道德与法治”个性化教学应遵循学生生活逻辑.从学生生活问题出发,而不是单一讲述和传递知识,应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学会质疑,在质疑中加深思考,主动体验、感悟、建构德育活动。教学活动是知识输入输出的过程,更是活动问题体验和解决的过程,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有利于德育个性发展,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德育点出发,对问题进行筛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德育对话.能加深其对徳育的思考,开拓其眼界,发展其思维,提高德育教学效率。如教学“地图就是--幅画”时,教师将同一幅地图按照不同的方向给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比较地图后,说一说某一个地点在图中的位置.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说法不一。学生热烈讨论后.得不出统一的结果,于是提出疑问:“地图到底应该如何读图?同一幅图读图结果会不一样吗?”随着教学活动的深人,教师给学生讲解了读图的规则.解释了图例的含义,学生的困惑逐渐解开了。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中理解感悟,懂得“原来读图是有规则的.应先要选定一个中心,然后再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来读图”。学生学会辨别方向,并且尝试按照规则制作地图,更加了解和熟悉自己的生活环境。

(二)关注生成,差并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课程教学目标,又不能拘泥于此,需要结合预设目标来开展教学活动.重视学生的实际表现和教学活动的生成性,将预设目标和教学活动生成性结合起来。教学活动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教师应从学生生活出发.敏感捕捉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在喜欢的课堂活动中生成发展。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兼顾学生需求和学生差异,把握每位学生的长处,尽可能多地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和德育碰撞岀火花,在师生、生生交互中,不断产生德育新生长,真正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信心,让学生体验成功,获得更加深刻的德育理解和体验。在预设目标的基础上,关注学生德育生成和差异发展的课堂,才是个性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德育个性发展、如在“购物的学问”教学中,单纯地讲解教材内容是枯燥无味的,对于小学生而言也是晦涩难懂的,并且只是讲教材内容,学生对购物的了解可能也停留在表层。这就需要教师不能只关注教学目标,让学生懂得什么是三无产品,了解选购商品的方法,还需要从真实地购物清单岀发.让学生列制购物清单,将教材学活,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购物的学问。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购物需要,更深层次地对购物清单进行探讨,最终让学生能够按照需要,有节制地购物,学会购物,真正掌握购物的学问教学不是简单地给学生讲解如何购物,而是设定特定的主题.让学生列制购物清单,更加关注学生的过程生成,让每一位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获得发展。

三、个性化教学实践设计:教学实践+因材实践

(一)依据教学实际设计实践

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教育功能也不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各有特色。所以,在设计实践活动时,应充分考虑教学特点,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领悟不同的德育思想,学习德育知识,养成正确德育观。实践活动应从学生生活出发,关注学生兴趣爱好,关注学生成长闲惑,从学生生活中捕捉有教育价值的活动,提高实践活动的设计针对性。因此,实践活动设计应基于教学实际,教师要吃透教材,研究学情,紧扣教学重难点。教学应源于学生生活,符合国情和地区实际情况,从学校、班级实际岀发,让实践活动和教学内容、学生生活贴近,吸引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对生活关注度,提高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如在教学“画画我们的学校”之后,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从空间的角度认识学校,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情感,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口己的学校或者班级的简单平面图,并且在图画上标注清楚指向标、图例,深化学生对图画需要注意问题的理解和把握。并且让学生在阿完图后,以小主人的身份,对学校建设、班级建设提出合理建议。

(二)因材设计实践

因材设计德育实践活动,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位学生,并以此为基础,根据学生发展和实际生活,掌握每位学生特点,在了解学生所在社区和家庭状况等基础上,结合每位学生的德育活动需要,关注学生差异「教师要尤其关注具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践活动,设计分层实践活动,深浅、难易并存,最终帮助学生在适合的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和体验成长.体现实践活动的个性化。教师在设计德育实践活动时,实践活动形式和内容应多样化,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差异性,体现活动的针对性和差异性。如在教学“社区需要我们的共同参与”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设计以下实践活动:

必做题:做一份关于居住社区的调查报告,包括调查内容、调査时间、调查对象等,并简单说一说社区有什么新鲜事,有什么活动?

选做题:①尝试组建社区少先队,组织开展社区少先队志愿活动,谈一谈自己对社区建设有哪些希望,社区少先队可以做些什么?②以“社区的明天会更好”为主题.可以画画,可以写作,可以摄影等,表现今天社区的某个场景,也可以表达对明天社区的畅想。

扎实基础,因材施教,个性发展,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宗旨。在立德树人教育新时代,教师应注重德育课程的个性化教学,在课前个性化解读教材,与教材对话,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加深德育思考,关注生成,促进差异发展,结合课后的实践活动设计,让学生围绕教学实践,将德育知识转化为行为,以促进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陆雯君.道德与法治教学呼唤个性作业[J].小学教学参考,2018(33):77.

[2]邱凯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34(1):34-36.

[3]刘洪冉.试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着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12):44-45.

[4]蒋秀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路径[JJ.江苏教育研究,2019(11):51-53.

作者简介:尹海霞(1976—),女,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六小学教师,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
 
本站承诺
期刊ING做为负责任的论文代发服务提供商,会一如既往地诚信经营,任何情况都如实相告,绝不会为了成交而故意隐瞒、歪曲事实,“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个涉及道德底线的原则问题,我们会永远坚持下去!!!

1、刊登您学术论文的期刊,一定是正刊,拒绝假刊、增刊、克隆刊、会议论文集,否则全额退款。

2、论文发表之后,一定能够在知网、万方、维普、龙源等数据库检索到您的论文,否则全额退款。(说明:您论文具体收录在哪些数据库,以所选期刊为准)

3、保证客户隐私,不倒卖客户信息,始终如一的服务态度,坚持售后到底。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服务与咨询